2.1 群落的结构(共34张PPT)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群落的结构(共34张PPT)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20: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田中饲
养中华绒螯蟹(俗称 “河蟹”),由于河蟹喜
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
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
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
1.河蟹与底栖动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会使很多生物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 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 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 加。
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群落为什么能形成有机整体?
2.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3.生态位分化对于群落和物种有什么意义?
第一节 群落的结构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3)城北一个水产品市场上待卖的活鸡、活鱼,各种蔬菜以及它们上面所附
着的微生物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
群落
群落: 相同时间聚集在 一定区域 中 各种生物 种群的 集合。
必需包括全部的生物。即必需有植
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
生物间有一定的关系。各种
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 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一定的时间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和空间
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
种群的数量
特征及其变
化规律
下降
性别
比例
波动
群落研究
年龄 结构
出生率
迁入率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出率
直接 影响
最基本特征
其他特征
数量特征
数量变化
影响
包括
研究群落的
核心问题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 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 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 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的演替情况 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 空间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物种组成、优势种群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种间关系
群落研究
边缘效应
生态位
部分物种名录 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
部分物种名录
米槠、木荷、狗脊、芒萁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群落的物种组成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物种丰富度:低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物种的数目也 有差别。
物种丰富度:高
一个群落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
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 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3 1 新疆五针松
2 新疆冷杉
3 新疆云杉
部分物种名录
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
群落的物种组成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1
2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群落的物种组成
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
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
1、分析资料, 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2、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3、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种间关系
【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每 2 组负责一类种间关系。 (3min)
分析说明该种间关系的特点并举例。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种间关系
1 原始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 独立生活。
特点: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合作不是必须的
海葵与寄居蟹
鳄鱼与牙签鸟
种间关系
2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体)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3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种间关系
雪兔与猞猁
猎豹与斑马
蝗虫吃草
翠鸟捕鱼
种间关系
4 种间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
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此消彼长

“你死我活

种间关系
4 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
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噬菌体与细菌
马蛔虫与马
蚊子
种间关系
任务:群落的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
示意图,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捕食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2.《诗经 · 小雅 · 小宛》 中写道: “螟蛉
有子,蜾蠃负之。 ”古人以为蜾赢不产子, 因此捕捉 “螟蛉” 当作 “义子”来养育。
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
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 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 不是 “义子”,而是蜾赢幼虫的食物。
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 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捕食关系
种间关系
种群关系的多角度判断
种间关系
方法总结
1.垂直结构
(1)概念: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
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
蜥蜴物种间资源分配
群落的空间结构
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②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③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 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 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 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 物质等)的利用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想一想
竹林中,竹子有高有矮,是否说明
竹子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 无
草原生态系统有无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导致镶嵌分布的原因: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
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群落的空间结构
2.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春 夏 秋 冬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结构也会
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的季节性
群落的季节性
迁徙
夏眠
冬眠
生态位
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角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讨论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的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讨论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讨论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讨论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思考 · 讨论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生态位
生态位
1.同一生境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时,生态位发和种群的数量可能会怎样的变化?
栖息地变化,食物变化,取食时间不同等方向变化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生态位
移动
一个物



资源不足 种间竞争
生态位重叠
甲甲
种灭绝


上层水:鲢鱼---浮游植物
中上层:鳙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中下层:草鱼---水草
生态位
四大家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 混合养殖
下层水:青鱼---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虫
科学.技术.社会
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
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
板栗--茶树
稻-鱼-蛙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方法步骤:
1.准备
2.取样
3.采集小动物 4.观察和分类 5.统计和分析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 采集小动物
①诱虫器采集法: 利用小动物避光性 ②简易采集法
体型较大的用镊子取出
体型较小的用吸虫器采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观察与分类
5只/较多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5.统计和分析
①记名计算法 ②目测估计法
(以 “非常多、多、 较多、较少、少、
很少”等多度等级 来估计单位面积中 的数量)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
B. 右图装置通常用于较小的动物如蝗虫、蚯蚓等的采集
C. 左图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 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 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 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的酒 精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