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一)金(女真族)
1.建立: , ,都城: 。
2.金灭辽:____年
3.金灭北宋:_____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_____,俘虏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灭亡。史称 。
(二)南宋的偏安
1.建立:1127年,_____________,定都 ,史称______。
2.岳飞抗金
(1)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是 ,他统率的军队是 ,在
打败金军主力,史称 。
(2)结果: 和权臣_____以“_______”的罪名杀害岳飞。
3.宋金和议: 向 称臣,并给金 ,
双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
4.后来,金把都城由 迁到 ,改名为 。
1115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会宁
宋徽宗
宋钦宗
1127
北宋
开封
靖康之变
赵构(宋高宗)
临安
南宋
郾城
莫须有
秦桧
【郾城大捷】
宋高宗
岁币
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南宋
金
1125
南宋
金
西夏
会宁
燕京
中都(今北京)
岳飞
岳家军
课前提问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1分钟)
1.认识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
2.了解宋代南方地区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3.掌握宋代南方地区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难点、考点】
自学指导一(1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41-P42,找出答案:
1.南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表现
(1)粮食作物:
宋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越南传入了哪一作物?扩大种植的表现是?它的地位是?出现了哪两句谚语?
(2)经济作物:
宋代有哪些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知识梳理
1.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 ,带去了 。
(2)结果:南方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 。
2.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1)粮食作物:①南方的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越南传入的 北宋时推广到 。
③南方的水稻在 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广到北方。
(2)经济作物:宋代的经济作物,在 有很大的发展。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产茶的州县 。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 和 ;到南宋后期,
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 和 一带。
南迁
先进的生产技术
北方
水稻
占城稻
东南地区
宋朝朝廷
南方
茶树
增加
广东
福建
棉花
江淮
川蜀
自学检测一(1分钟)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B.钱塘江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仅限于广东和福建
2.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A
A
1.农业发展的表现
秧马
秧马——插秧拔秧工具
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相关史事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圩田
梯田
点拨运用一(4分钟)
粮食作物的发展
北宋推广由越南传入的成熟早、抗旱力强的占城稻。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水稻的优良品种很多,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宜于普遍种植。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到北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思考: 为什么占城稻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
占城稻自身的优点、宋朝朝廷的支持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粮食主要产区。
经济作物的发展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图》,说说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江淮和川蜀一带
①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茶 叶产量增加。
② 棉花种植地区从广东、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即时演练】
1.据记载,南宋初年,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C.引自越南的占城稻不适合在中国种植
D.从北方引入的曲辕犁提高了生产效率
2.《湘山野录》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由此可见,占城稻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的支持 B.自然灾害频发
C.造船业的发达 D.生产技术提高
A
A
自学指导二(1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42-P43,完成填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北宋时,丝织业的表现是怎样的?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表现如何?
2.制瓷业:(宋朝—辉煌时代)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瓷窑?
北宋兴起的哪一城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 ___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有哪些?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在哪里?
南宋时的海船有何特点?
1.纺织业:
(1)丝织业:________时 丝织业胜过北方。
(2)棉纺织业(新兴行业):
南宋后期________已有较先进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
(1)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五大瓷窑【官、汝、定、钧、哥窑(冰裂纹瓷器)】
(2)北宋江西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3)南宋时, 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城市:_____ 、__ __ 、_____造船业在世界上居于首位
船坞:北宋_____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海船:南宋时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
广州
泉州
明州
东京
指南针
北宋
海南岛
景德镇
江南地区
南方
宋朝
知识梳理
自学检测二(1分钟)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2.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D
D
四川蜀锦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纺织业(新兴):
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棉纺织工具。
南宋棉毯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P42 最后一段【笔记】
宋代王居正《纺车图》
黄道婆,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在清代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点拨运用二(4分钟)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
辉煌时代
北宋时,瓷都:江西景德镇
南宋时,制瓷业中心:江南地区
材料:“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中国 China
瓷器 china
(2)制瓷业
五大瓷窑【官、汝、定、钧、哥窑(冰裂纹瓷器)】
瓷器欣赏
哥窑青釉鱼耳炉
定窑孩儿枕
官窑葵瓣洗
汝窑青瓷莲花碗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北宋钧窑笔洗
青白釉刻花梅瓶
青白釉观音像
景德镇青白釉双狮枕
广州
泉州
明州
开封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造船业
宋代海船载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
宋代海船特点:
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技术先进。
【P43 相关史事】
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广泛使用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即时演练】
1.北宋时期,四川和江浙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广州、明州、泉州的造船业技术领先世界。据此可知,北宋时( )
A.丝织、瓷器等大量出口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南方手工业不断发展
2.下图为南宋时期的《纺车图》,这一图片反映的内容是( )
A.北宋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B.棉纺织业兴起
C.纺织工具最早出现于南宋
D.南宋的纺织业居手工业首位
D
B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国内贸易:
商业城市:最大商业城市是哪两个城市?
商业贸易繁盛都有哪些表现?
2.宋代货币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海外贸易:
著名商港:______和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管理机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
经济地位:南宋 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期?
自学指导三(1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1.国内贸易
商业城市:最大商业城市是______和______(都是宋代都城)
繁盛表现:①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②时空不受限:出现_____和_____;形成新的商业区 ;③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______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宋代货币: (时间),_____地区出现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 时,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
著名商港:______和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管理机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
经济地位:南宋 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经济重心南移
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时最后完成,中央财政收入主要靠__________。
开封
杭州
早市
夜市
草市
P46
广州
泉州
市舶司
外贸
交子
纸币
四川
北宋前期
唐朝中期
南宋
东南地区
市镇
知识梳理
南宋
自学检测三(1分钟)
1.唐初政府收入同前代一样主要依赖农业赋税,但到了北宋,政府专卖收入和各项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税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宋(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宋代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 000种以上。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时期,海外贸易的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增加了政府收入
C.政府轻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发展缓慢
D.宋代海外贸易落后,财政收入占比少
C
B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分布在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
1.商业城市: ①特点:
②代表:
开封(东京)、杭州(临安)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点拨运用三(4分钟)
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 北宋则多达40个。其中, 汴京和临安的人口大致有170万和120万左右,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
——叶坦《儒学与经济》
材料一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觉。
——《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三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唐都长安与宋朝都城的对比
(1)时间:打破时间限制(取消宵禁,出现早市和夜市)
(2)空间:打破了“市”“坊”界限(工商与居民杂居)
(3)出现新的商业区:草市与市镇。
【笔记P44页下方】
P44 材料研读
①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及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生活方面:商业贸易的兴盛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东京的夜市和早市满足了市民在餐饮、购物、休闲等方面的需求,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P44 问题思考
川界用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 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金属货币有什么弊端?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不易携带
2.纸币的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民间)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
《宋代海外贸易图》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海岸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泉州
广州
3.海外贸易的发展
史料中的宋代经济
海外贸易收入是全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材料二: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公元1128年至1134年),泉州(市舶司)所交的税金相当于当时全国收入的十分之一。
——大学教材《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商品经济发达;
2.海上交通发达;
3.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客观条件);
4.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最主要原因);
5.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P46 相关史事
宋朝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在外商聚集的地方设“蕃坊”与“蕃学”。
来到宋朝有专门供我们居住的地方,叫“蕃坊”,还可以进入专门的学校“蕃学”,That's amazing!
类别 地位
农业 粮食作物 苏湖熟
天下足
经济作物 很大发展
手 工 业 纺织业 先进
制瓷业 辉煌时代
造船业 领先世界
商业 都市商贸 繁荣超过前代
货币 世界最早
港口 闻名世界
经济发达
,技术领先
集中在南方
4.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赋税南、北所占比例表
观看下面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 P46《相关史事》
材料一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结合史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
材料三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5.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唐朝中后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初步开发
经济重心南移
奠定基础
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
较大发展
经济重心
继续南移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完成南移
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想一想:
转移规律: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经济重心南移
东晋南朝时期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知识拓展
1.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前提);
2.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3.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即时演练】
1.如图显示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了( )
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2.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
A.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B.取消商业活动时间限制
C.实行划一的坊市制度 D.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B
B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课堂小结
经济重心南移
粮食作物: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五大名窑、景德镇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城市兴起:开封、杭州
都市商贸兴盛:早市和夜市、乡镇草市、市镇商业贸易区
纸质货币出现:交子
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
1.农业发展的表现:越南传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________和 。
2.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成为著名的瓷都。
3.北宋________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时海船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
4.国内贸易:城市经商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制,出现______、______和 。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
6.海外贸易:______和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
7.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时最后完成。
占城稻
长江下游
太湖流域
茶树
景德镇
东京
指南针
早市
夜市
广州
泉州
市舶司
交子
纸币
唐朝中期
南宋
一、当堂背诵
草市
当堂训练(12分钟)
棉花
二、必做题
1.两宋时期,两浙路、江南东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荆湖南路的农业生产处于较高水平;广南东西路、荆湖北路还处于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状态。这反映宋代农业( )
A.总体发展处于比较低水平 B.发展特点呈现地区不平衡
C.农作物种植具有地区特色 D.经济作物得到大规模种植
2.《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B
B
3.如下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这说明宋代( )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北宋中期以后,淮河以南地区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已分别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南粮北调成为基本格局,南方成为我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宋代人口增长迅速 B.运河发挥重要作用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D.农业耕作技术先进
C
C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利于宋朝发展海外贸易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市舶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和平;
④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造船业发达。配备了指南针。
三、选做题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板书设计
经济重心南移
粮食作物: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兴起
制瓷业:五大名窑、景德镇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城市兴起:开封、杭州
都市商贸兴盛:早市和夜市、乡镇草市、市镇商业贸易区
纸质货币出现:交子
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