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生命观念:运用稳态与平衡观,举例说明各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原理。
2.科学思维:采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说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3.社会责任:认同保护濒危物种、防治有害生物的必要性。
目标一、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种类: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 、温度 、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特点: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 。例如,春夏时节,由于气温升高,
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重要原因,动植物种群数量会迅速 。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 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种群外部因素
①捕食:除 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
为食,如果 ,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②竞争: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 ,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
③寄生:作为 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
④细菌或病毒引起 ,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3.制约因素的类型
(1)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 一般来说, 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_________
②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非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 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_________
②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林下光照强度减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
(2)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 ( )
(3)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 )
(4)食物、天敌和气候等都是密度制约因素。 ( )
任务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根据教材“思考 ·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2 .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 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 这是
为什么?
3 .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任务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根据教材“思考 ·讨论: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 .怎样解释资料 1 中的实验结果?
2 .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请用“↑”和“↓”来完善下表。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食物充足 ↑ ↓
雪兔↓ 食物缺乏 ↓ ↑
3.请据图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4 .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并说明理由。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
(
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
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
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
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反馈调节
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2023·广东选择考)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
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目标二、 种群研究的应用
1. 濒危动物的保护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等 特征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渔业方面: 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3.有害生物的防治
(1)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 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通过 其获得食物
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2)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 ,又伤及害虫的 ;有
效保护或引入 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引入天敌,有利于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 )
(2)鱼塘养鱼要在鱼群数量达到 K值时进行捕捞才能获得持续效益。 ( )
(3)防治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害鼠生存的环境容纳量。 ( )
任务三:种群研究的应用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爆发严重蝗灾,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何时开始控制效果较好?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从理论上说, “S ”形增长的种群在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这时即使不捕捞, 种群
数量也不会增加,怎样确定合适的捕捞量才能既能长期获得较多的捕捞量又不危及来年的鱼产量?
(3)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捞量,什么时候捕捞鱼?
(4)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这是为什么?
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cd 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增加)或人为因素等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B.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C.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D.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第 3 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生命观念:运用稳态与平衡观,举例说明各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原理。
2.科学思维:采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说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3.社会责任:认同保护濒危物种、防治有害生物的必要性。
目标一、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种类: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_阳光__、温度 、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特点: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综合性的_。例如,春夏时节, 由于气温升高,
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重要原因,动植物种群数量会迅速_上升__。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 _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种群外部因素
①捕食: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
物为食,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②竞争: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 养分__,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
③寄生:作为 宿主 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
④细菌或病毒引起__传染病 ,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3.制约因素的类型
(1)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 一般来说, 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②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非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②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林下光照强度减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2)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 (×)
(3)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
(4)食物、天敌和气候等都是密度制约因素。 (×)
任务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根据教材“思考 ·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提示 阳光。
2 .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 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 这是
为什么?
提示 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3 .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提示 除了光照条件外,还受温度、水、风、火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任务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根据教材“思考 ·讨论: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 .怎样解释资料 1 中的实验结果?
提示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
2 .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请用“↑”和“↓”来完善下表。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食物充足 ↑ ↓
雪兔↓ 食物缺乏 ↓ ↑
3.请据图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提示 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4 .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 有;还有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以及非生物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
(
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
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
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
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反馈调节
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解析】选 C。捕食关系(天敌对猎物的影响)、竞争关系、种内斗争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属于 密度制约因素,A 正确;寒流属于环境因素,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 正确;密度制约 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C 错误 ;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种内斗争越激
烈,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D 正确。
2.(2023·广东选择考)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
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解析】选 C。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 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
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
率下降,所以 C 正确。
目标二、 种群研究的应用
1. 濒危动物的保护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 率 ,性别 比例 、 年龄结构 等特征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渔业方面: 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 K/2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2. 有害生物的防治
(1)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 物理和化学 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通过 减少 其获得
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2)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 环境污染 ,又伤及害虫的 天敌 ;
有效保护或引入 天敌 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引入天敌,有利于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 √)
(2)鱼塘养鱼要在鱼群数量达到 K值时进行捕捞才能获得持续效益。 (×)
(3)防治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害鼠生存的环境容纳量。 ( √)
任务三:种群研究的应用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爆发严重蝗灾,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何时开始控制效果较好?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之前控制效果较好。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现存种群数量,也可通过生物
方法(如增加天敌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2)从理论上说, “S ”形增长的种群在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这时即使不捕捞, 种群
数量也不会增加,怎样确定合适的捕捞量才能既能长期获得较多的捕捞量又不危及来年的鱼产量?
提示 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 K/2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3)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捞量,什么时候捕捞鱼?
提示 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
(4)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这是为什么?
提示 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
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cd 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增加)或人为因素等
[解题思维]
提取关键点 ①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 ②图中 a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转化知识点 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种群研究的应用
排除障碍点 “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种群研究的应用。有害生物的防治应在 K/2(a 点)之前进行,A 正 确;ab 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密度增加,两者呈负相关,B 错误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 有效降低种群密度,防止东亚飞蝗的爆发式增长,即可防止 c 点出现,C 正确 ;气候干旱有利于蝗虫数量增
长,cd 段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由降雨量增加等气候变化或人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引起的,D 正确。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B.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C.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D.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解析】选 C。本题考查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了被捕获个 体的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A 正确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 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B 正确 ;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 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选择鱼的性别,因此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C
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