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这是一个800年前的海底盲盒——
“南海Ⅰ号”!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2007年,政府将这艘船和与之凝结的3000多吨凝结物整体打捞、保存,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0多万件文物,但是谜团却越来越多。
观看视频,了解“南海一号”沉船到底有什么?
宋代经济的发展
——揭秘“南海一号”那个时代
部编版 七下第二单元 第9课
神秘的古船发
现了什么
船员的“餐单”
壹
农业的发展
结合教材41-42页,指出在宋代种植农作物的品种。
粮食作物:南方的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 传入的 ,北宋时推广到 。
水稻
越南
占城稻
东南地区
1、表现——①粮食作物:
观察图片,思考宋代时插秧和收获两种步骤是否能同时进行?
宋代《耕获图》
耕田
收获
舂米
插秧
灌溉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
复种技术得到推广:一年两熟
壹
农业的发展
1、表现——②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
1、表现——②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
:拔秧工具
稻麦两熟制
双季稻
壹
农业的发展
秧马
既可减少弯腰劳累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作用:
壹
农业的发展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探究问题】从左图提取历史信息
宋代 在南方有很大发展。
宋代产茶区有所增加,南方普遍种植 。
北宋至南宋,植棉区 向北推进到 一带。
1、表现——③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
茶树
广东福建
江淮和川蜀
1.纺织业:
四川蜀锦
南宋棉毯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南宋后期, 兴起。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广西壮锦
贰
手工业的兴盛
经济作物,也叫“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
丝织业
棉纺织业
一、神秘的古船发现了什么?
(二)船员的“餐具”
截至目前,“南海一号”一共出土了18万余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瓷器最多,约有10万件。其中还有一些瓷器有船员的姓氏。
“南海一号”出土的瓷器
制瓷业大规模发展,出现了 、河南汝窑等名瓷。
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有瓷窑300多座,青花瓷是珍品,更显清丽娟秀。
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
贰
手工业的兴盛
河北定窑
北宋
景德镇
2.制瓷业:
【探究】从南海一号主要出水瓷器窑口分布图得知什么历史信息?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一、神秘的古船发现了什么?
(三)庞大而复杂的船体结构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花3亿打捞沉船进行考古。 “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贰
手工业的兴盛
造船业
①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 。
广州、明州、泉州
指南针
神秘的古船从哪儿出发?到哪儿去?
海外贸易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二、神秘的古船从哪儿出发,到哪儿去?
结合6、7、8课所学思考,为什么宋代海外贸易比陆上贸易发达?
①北方战乱频繁,原有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
②造船业发达。
二、神秘的古船从哪儿出发,到哪儿去?
海外贸易
1172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贯,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入的1\20。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市舶司的外贸所得,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门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类似于今天的海关。
市舶司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街道及窄巷之内到处可开设店铺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教材封面)
①宋代商业打破了商铺在空间上的营业限制。
(唐朝的“坊市制”在宋代变更为“街市制”)
西市
东市
唐代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注:图中圆圈均是商业区)
阅读材料,分析唐宋都城贸易在空间分布上有何不同?
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商业区——
叁
商业的兴盛
草市
市镇
叁
商业的兴盛
纸币的出现:
北宋商人赵安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从开封到四川购买蜀锦遇到了难题,请帮帮我!
宋太宗淳化二年,赵安从开封去蜀地购买蜀锦,见“蜀锦一匹,为钱二万”,这二万文铁钱大约重120斤。
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叁
商业的兴盛
纸币的出现:
总结宋代经济发展
唐宋人口与年均税比较
时间 户数(万户) 年均税(万贯)
唐(天宝年间) 890 2170
宋(熙宁年间) 1424.5 6198.7
——刘光临《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宋代南北方赋税比较
时间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宋史》统计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北
南
唐以前
北
南
唐中期
北
南
南宋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结合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知识,思考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五代之后, 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 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 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
材料四: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
社会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
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至今,南方经济发展状况依旧优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