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5 20: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入新知
有人说:唐朝的灭亡与杨贵妃有直接的关系。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带着疑问,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来看看唐朝的衰亡是不是因为杨贵妃,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
杨贵妃
危机一:天宝四年(745年),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荒淫。杨贵妃受宠,一族人飞黄腾达,三个姐姐及叔父、从兄五家,权倾天下。地方吏治日益败坏,官吏们剥削百姓,以供皇帝奢侈之费。朝廷之上,李林甫、杨国忠相继用事。李林甫不学无文,妒贤嫉能,人称“口蜜腹剑”。堂兄杨国忠依仗杨贵妃,势焰熏天,除宰相外,身兼40余职,为了显示自己多才,随意发号施令,处理政事。
——赵毅《中国古代史》
阅读材料,请归纳概括“危机”是什么?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动乱之际——盛世危机
危机二:在其统治的最后一个半世纪中,帝国开支超过税收。同样,人口增长大于土地供给,农民家庭不再能分得小块土地。富贵人家再次搜刮农民,扩大其地产。因此,支付不断增长的帝国开支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动乱之际——盛世危机
②社会矛盾尖锐。
阅读材料,请归纳概括“危机”是什么?
危机三:“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新唐书·志第四十兵》
③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专门负责掌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和军区书记。后来,其权力不断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阅读材料,请归纳概括“危机”是什么?
动乱之际——盛世危机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李林甫
杨国忠
相关图片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及军力
天宝元年(742年),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从唐睿宗开始,为了加强边防力量,在边疆地区设立节度使
探究:结合教材及史料,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过程?
什么是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最高权力的战争。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常山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安史之乱
755年
763年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危机爆发——安史之乱
影响之一(经济):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探究动乱之影响
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影响之二(政治)
探究动乱之影响
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藩镇的割据性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以菊喻志,借物抒怀。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黄巢起义的史实。
中央: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1.背景:
2.起义时间:
3.领导人:
4.影响:
知识延展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第二阶段
掌握禁军
第三阶段
掌握 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
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
我批准呢!
大家都内里坐,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你这混帐东西,
别看你是皇帝,
我要你死,
你就活不了!
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黄巢起义的史实。
中央: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1.背景:
地方: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
人民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2.起义时间:
3.领导人:
4.影响:
874年
黄巢
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相关史事: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xí)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影响: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自主探究: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黄巢起义的影响
史事链接
材料:黄巢起义失败后,原来的藩镇问题和宦官专权问题依然存在。朝廷内部,宦官控制当时在位的皇帝昭宗,昭宗为对付宦官,求助于朱温。接着,朱温到长安杀宦官数百人,使宦官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清除宦官势力后,朝廷完全被朱温控制,907年,昭宗被迫让位给朱温。至此唐朝灭亡。
唐朝的灭亡
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黄巢(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曾多次与唐廷官吏进行武装冲突。以反对缴租税,服差役。875年,黄巢与兄侄八人起义。878年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880年黄巢军入洛阳,后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884年,黄巢败死狼虎谷。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人物扫描
1.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唐朝衰亡的原因
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
唐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
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农民大起义造成的影响
唐朝灭亡
907年
合作探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2.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纷争又起——五代十国
自主探究: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2.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了哪些政权?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史称“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
所以,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
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藩镇割据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代的皇帝以前都是什么身份?
小组合作探究
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01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0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
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取得成就后,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亲近贤达之人,远离奸佞之人
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动乱之际——盛世危机
2.危机爆发——安史之乱
3.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4.黯然落幕——唐朝灭亡
5. 纷争又起——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