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5 20: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结合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改革。(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3.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指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一定的所有制和产权结构与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统一,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范畴。简言之,经济体制就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怎么改?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改革的原因: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的讲话




政社合一
统一劳动
吃大锅饭
管理高度集中
缺少生产自主权
平均分配
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吃大锅饭,农民收入少
穷则思变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3.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方式: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
分户经营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权利、责任、利益。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
5.时间: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78年中其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
明令禁止
签生死状
小岗村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6.做法: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民间谚语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7.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实质:
“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这种做法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效果:生死状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都打了鸡血一样,天没亮就出去劳作了。第一年秋收,小岗生产队喜获丰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一年就越过了“温饱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20世纪90年代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家庭合影
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
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包产到户)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的成果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
1978
四川
1979
呼和浩特
贵阳
广州
1980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国庆游行时的标语
9.推广:
全国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中央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开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凤阳县粮食生产大丰收
年份 产量
1976年 0.77亿公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
10.意义;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凤阳县小岗村旧照
凤阳县小岗村今照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归属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以集体为单位经营
交足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平均分配
所有权归国家集体,承包使用权归农民
所有权、使用权归国家集体
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广东乡镇企业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乡镇企业的发展
1.对策:①就地解决,离土不离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影响/意义: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归纳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事件名称 时间 土地所有制 作用或危害
1950—1952
1953—1956
1958年开始
1978年开始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
私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启示: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③政策制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④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就任“青岛电冰箱总厂”(今海尔集团前身)厂长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
一个厂长的烦恼
材料一: (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三:二十多年前,青岛电冰厂(海尔前身)负债147万元,当时企业亏损由国家贴,所需投资照样可以向国家伸手要,但这样亏下去,国家经济必然大受损失。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1.背景:
所有制结构单一
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②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2.原因:
3.展开:
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所有制形式: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主要内容;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积极性提高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给企业松绑
按劳分配
5.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6.结果: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4.中心环节:
美的总部大楼
顺德第一高楼
1968年
“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1980年
初设家电
1992年第一家由乡镇
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
改革创新、务实进取、敢拼敢闯的企业家精神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改革成就: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能高效集中人力、物力 )
名词解释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社合一、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概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背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
包产到户姓“社”VS 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姓“社”VS 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VS 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VS 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姓“社”还

姓“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
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方向
1992年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出: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基础
3.改革目标提出过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凭票到自选
4.意义:
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市场进行调节(无形的手)
优点:市场调节能刺激企业活力;
缺点:忽视社会总体效益,无法宏观调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拓展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始终牢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 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启示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课堂巩固
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B
D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