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07:3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下半叶(1945—1991年),是两种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
政治 (1)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量。伴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4)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经济 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实践,新兴国家得到发展
文化 战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发生 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德国分裂、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多极力量的成长 欧洲共同体、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尼克松访华、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苏竞争与缓和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苏军备竞赛、美苏关系的缓和、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两极格局的瓦解 “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调控经济;“滞胀”;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发生变化,“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续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建立、减少福利、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运动 种族隔离和歧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美国反越战运动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优先发展重工业、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苏联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南斯拉夫改革、波兰“一五”计划、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苏联模式的束缚、“和平演变”、政治多元化、东欧剧变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改造、“两弹一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 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非洲 埃及武装起义与共和国的成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反法独立、“非洲年”、非洲殖民帝国崩溃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与古巴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成就 “第三世界”兴起、新加坡和韩国的新兴工业化、“石油繁荣”、非洲经济的曲折发展、拉丁美洲工业化的发展
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拉丁美洲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非洲发展不平衡、国际经济旧秩序、殖民主义遗留症、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视角,掌握美苏冷战的原因和表现,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美苏冷战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4.运用唯物史观掌握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杜鲁门主义 
1.冷战的发生
原因 制度差异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①     尖锐对立
同盟破裂 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根本原因 两国的②     存在严重冲突
国家战略的对立与冲突 战后美国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含义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标志 1947年3月,③      出台
经济互助委员会 
2.冷战的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 成立④        
地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发展 特点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表现 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⑤      
影响 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多极力量 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
“⑥    ”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 “两弹一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
第三世界的兴起 1955年的万隆会议诞生了“万隆精神”;⑦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影响 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政治大国
不结盟运动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战略防御计划
东欧 
1.美苏竞争与缓和
竞争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⑧        ”,企图拖垮苏联
缓和 对话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裁军 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战略 收缩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⑨     事务,同意两德统一;与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2.两极格局瓦解
原因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⑩     ”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影响 冷战随之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和平演变
【图示巧记】
1.美苏冷战
2.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有关多极化趋势的几个误区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2)世界格局不等同于世界的发展局势。世界格局和世界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世界格局(或称国际格局);而世界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上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世界局势的变化,但不一定会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
【易错提醒】
任务1 美苏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材料 关于冷战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中国的反应》《长和平:冷战史考察》《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1945—1991)》《冷战的历史遗产:对安全、合作与冲突的透视》等。这些书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位作者对冷战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的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书名或直接采用材料中已有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命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的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书名或直接采用材料中已有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试题主题不明确——自拟一个书名)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中国的反应》《长和平:冷战史考察》《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1945—1991)》《冷战的历史遗产:对安全、合作与冲突的透视》等
时空定位 世界现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德国和朝鲜分裂;引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层次鲜明 冷战发生—冷战表现—冷战影响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续表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书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程度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多极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冷战对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参考答案】书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论证: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大国从盟友转变为对手,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国际关系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之下。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程度,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比如:德国和朝鲜;引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但是,在近半个世纪里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面对冷战和两极格局,一些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多极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冷战对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任务2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材料一 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二战最突出的后果之一就是西欧实力的削弱和美国霸权的确立。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美国通过经济扶植达到控制并利用西欧从经济上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结果使世界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严重对峙的局面。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欧美之间的经济矛盾不断发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对付美国,欧共体一方面严格控制美国农产品进口,另一方面以低价抢占美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欧元诞生使欧美经济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单一货币的实施,使欧元对世界投资者、企业和贸易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欧元与美元的竞争,有利于改变国际金融市场一贯用美元结算的局面,最终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
——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美欧经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美欧经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美国通过经济扶植达到控制并利用西欧从经济上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目的”得出特点。
材料二:从正文“欧元与美元的竞争……最终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得出美欧经济关系的变化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内容限定——美欧经济关系的特点,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2)问,时空限定——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美欧;内容限定——美欧经济关系的变化、原因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第①小问结合冷战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回答即可;第②小问从美国、西欧、苏联三方面回答。第(2)问第①小问结合西欧的崛起回答;第②小问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等角度回答
续表
【参考答案】(1)特点: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对美国的依赖。
影响:美国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西欧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遏制,使两极格局形成并不断加强。
(2)变化:西欧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或欧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原因: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欧洲走向联合;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下表为“两极格局形成”的知识梳理表。据下表可知,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马歇尔计划
B.不结盟运动
C.古巴导弹危机
D.欧洲共同体
A
解析 两极格局指在全球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资本主义阵营实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成立北约,社会主义阵营则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与之针锋相对,故①为马歇尔计划,A项正确;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于1961年发起不结盟运动,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原则,排除B项;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的正面对抗事件,不属于经济措施,排除C项;欧洲共同体是欧洲国家为促进欧洲经济联合而建立的经济组织,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措施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 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2.(2023·甘肃高一下期末)某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设置了五个栏目,每个栏目的小标题分别是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该手抄报的主
题应该是(  )。
A.美苏共同打败法西斯 B.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国分裂,北约、华约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故选B项;二战期间,美苏共同打败法西斯,而小标题所指向的事件都发生在二战后,排除A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二战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事实的真相是,欧洲在今后的三四年内需要
从外国,主要是从美国进口粮食和其他必要产品……不然的话,就会面临非常严重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解体的危险。”马歇尔演讲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推销美国粮食和工业品
B.劝说国会发起对欧援助
C.以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
D.快速实现欧洲经济复兴
C
解析 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普遍走向衰落,因此美国希望通过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援助西欧,从而达到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目的,故选C项;马歇尔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推销美国的粮食和工业品,排除A项;马歇尔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对西欧的控制,而不是劝说国会发起对欧援助和实现欧洲经济复兴,排除B、D两项。
4.(2023·甘肃高一下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大力强化国民的
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重塑国家权威,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这说
明当时日本(  )。
A.妄图在军事上称霸世界
B.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积极配合美国实施冷战
D.企图强化中央集权制
B
解析 据材料“重塑国家权威……摆脱……落后小国心态”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日本积极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故选B项;“军事上称霸世界”说法错误,排除A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与配合美国实施冷战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日本重塑国家权威,摆脱落后小国心态,是针对国际而言,而非在日本国内强化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