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共27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共27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21: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海-气相互作用
2022年强台风“梅花” 气象卫星影像
登陆前的小故事:9月12日凌晨到上午,强台风梅花踩中了前超强台风轩岚诺留下的“冷水坑”,强度大幅减弱,退回台风强度。不过随后,梅花稍稍加快脚步,来到日本暖流上空后,结构和强度就明显恢复,重回强台风强度。
为什么海水的水温对台风的强度有如此大的影响?这与我们今天的主题关系吗?
通过台风来学习“海-气相互作用”
本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
2.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意义
4.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影响
1.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相互影响过程。
台风“梅花”获编地点
移动路径
2.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探访台风“梅花“的诞生地
2022年9月海水水温遥感影像
高海温对台风“梅花”的诞生有何影响?
活动1:从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台风的形成过程
海洋
水温
达到26℃以上
海水加热底层大气,气流上升
海洋表面形成低压
海水蒸发,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加剧上升
太阳辐射
活动1:从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台风的形成过程
海洋
低压形成后,吸引周边空气携带水汽进入,上升过程中加剧潜热释放,台风势力加强
洋面水温高
气温高
气流上升
形成低压
水汽蒸发多
水汽上升冷凝
潜热释放
上升加强
伴随上升
加热大气
强化
低压增强
上升增强
吸引外界水汽进入
凝结水汽更多
潜热释放更多
…………
活动2:归纳台风的形成流程,思考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活动2:归纳台风的形成流程,思考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物质流:
海洋
大气
海水蒸发
降 水
能量流:
海洋
大气
海洋辐射
水汽潜热
风 大气辐射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除了水汽之外,还存在着二氧化碳及固态物质的交换
再看材料:9月12日凌晨到上午,强台风梅花踩中了前超强台风轩岚诺留下的“冷水坑” (海水温度相对偏低),强度大幅减弱,退回台风强度。不过随后,梅花稍稍加快脚步,来到日本暖流上空后,结构和强度就明显恢复,重回强台风强度。
利用海-气相互作用解释台风遇到“冷水坑”减弱的原因
海水水温低
海洋辐射减少
上升减弱
水汽蒸发减少
潜热输送减少
中心气压升高
台风减弱
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继续思考:夏季为何台风数量较多,较为活跃?
夏季,热带海区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减弱前
减弱后
台风“梅花”遥感影像图
在更宏观的尺度上,海洋、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3:海洋的表面积占地球的71%,读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思考海洋温度分布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大气的什么变化?
不同纬度间海水的温度差异是地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
低纬海区水温高
高纬海区水温低
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在更宏观的尺度上,海洋、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4:类推海洋水温与陆地地表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又使得大气运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海陆之间的温差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基础
完善能量流:
海洋
大气
海洋辐射 潜热
形成台风、雨、雾等天气现象
海洋
大气
海水温度纬度差异


海陆温度差异
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的形成
活动5:反过来说,大气的运动对海洋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海洋
大气

洋流、波浪等海水运动
大气
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和影响
海洋
影响表层水温


活动5重读材料:9月12日凌晨到上午,强台风梅花踩中了前超强台风轩岚诺留下的“冷水坑”(海水温度相对偏低),强度大幅减弱,退回台风强度。不过随后,梅花稍稍加快脚步,来到日本暖流上空后,结构和强度就明显恢复,重回强台风强度。
问题1:为何台风运动会导致海水水温降低?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
台风风力强盛
台风运动促进了中上层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
风浪大,搅动海水
下层较冷海水上泛表面
台风停留时间长
阴雨天削弱了太阳辐射
海水温度降低
进一步思考:除了台风,还有什么风有利于上下层海水的热量交换?
在离岸风盛行的海区,风将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重回表层受热
活动6:阅读“梅花”台风路径示意图,思考台风除了实现海洋中上层的热量交换,还实现了哪些层面的交换?
低纬度热带海区
中高纬度地区
台风“梅花”获编地点
移动路径
低纬度海区辐射能、潜热
中纬度
2022年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分布图,可以发现纬度低于30°N,热量收入多于支出;纬度高于 30°N,热量收入则少于支出,且在极地差值达到最大。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
活动7:除了台风,还有哪些形式可以促进热量平衡?
低纬
中纬
大洋环流
高纬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量平衡的意义
全球水量收支表
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千米3 多年平均降水量/千米3 多年平均径流量/千米3
海洋 505000 458000 -47000
陆地外流区域 63000 110000 47000
陆地内流区域 9000 9000 -
全球 577000 577000 -
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占全球87.5%
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占全球11%
海洋的水汽占了绝对的主导
在陆地外流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亏欠的水分由海洋蒸发的水汽补充
来自海洋的水汽输送促进了陆地水循环的生生不息
对比台风的移动路径图和降水量预报图,梅花台风的移动,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缓解了2022年东南沿海地区的干旱
2022年9月12-15日降水预报
台风梅花路径示意及预报
4.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影响
2022年,受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大和拉尼娜现象等影响,我国平均气温偏高,全年相继发生年初珠江流域冬春连旱、4-6月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春夏旱、长江流域罕见夏秋冬连旱。
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5个台风生成,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中4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加剧了我国东南沿海的旱情。
副热带高压为什么偏强偏大?什么是拉尼娜?
为何在它们影响下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
我们需要从更大的尺度去了解海-气相互作用在异常条件下对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
正常年份的南太平洋大气环流形势
赤道
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岸纬向环流
西

寒冷的水
温暖的水
澳大利亚 雨林
南美秘鲁沿海沙漠
沃克环流
秘鲁渔场
拉尼娜年份的大气环流形势会如何变化?
东南信风增强
东岸海水上泛加强
上空大气下沉加剧
东西岸气压梯度变大
暖水集中于西岸
西岸大气上升加强
更加湿润
更加干旱
沃克环流强化
渔场增产
2022年5月海水水温距平遥感影像
遥感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厄尔尼诺年份大气环流形势会如何变化?
东南信风减弱
东岸海水上泛停止
上空大气转为上升
东西岸气压梯度变小
暖水东移
西岸大气上升减弱
发生旱灾
暴雨成灾
渔业减产
沃克环流反转
沙漠鲜花盛开
2023年5月海水水温距平遥感影像
遥感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拉尼娜年份的对全球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为何在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旱灾较为严重,台风登陆偏少?
东南信风增强
暖水堆积于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赤道低压增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
我国夏季风增强
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
我国南方:夏温偏高,干旱少雨
我国北方:夏温偏低,较为湿润
台风强度、路径异常
东南信风
地图出自《地理 选择性必修1》, 中国地图出版社,沪教版, 第99页
图中气压带位置仅做参考,不代表当时真实位置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厄尔尼诺年份的对全球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东南信风减弱
西太平洋暖水减少
西太平洋赤道低压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我国夏季风减弱
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
台风强度、路径异常
我国南方:夏温偏低,多雨洪涝
我国北方:夏温偏高,少雨干旱
地图出自《地理 选择性必修1》, 中国地图出版社,沪教版, 第98页
东南信风
图中气压带位置仅做参考,不代表当时真实位置
本课小结:
海洋
大气
物质:蒸发、降水
能量:长波辐射、潜热、风
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陆地水体更新
促进能量从低纬往中高纬流动,维持热量平衡
海-气作用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引发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全球气候异常,对其他圈层如水圈、生物圈等造成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