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集团正在加大改造力度,全国400家直属粮库在2023年完成了“智慧粮仓”的全面升级,实现了对粮仓内部温度、湿度、氮浓度的实时监测。这一举措( )
A.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 B.提升了粮食储备数量
C.有利于科学种植粮食 D.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2.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先后向叙利亚、阿富汗、斯里兰卡、乌干达、贝宁等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B.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3.下图所示可用于( )
A.揭示新中国的经济结构 B.反映中国机械化生产成果
C.印证袁隆平的突出贡献 D.说明中国粮食危机已消除
4.1788年,法国农业出现大规模歉收,无良的商人和领主们囤积粮食,面粉和面包的价格高涨,但当时公共权力未履行公共职责,民众发动了粮食暴动,人民反抗情绪日益加深。这说明( )
A.社会动荡导致物价飞涨 B.统治阶级积极应对粮食危机
C.社会危机酝酿革命风险 D.民众暴动摧毁公共管理秩序
5.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国粮食贸易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粮食自给自足
B.20世纪60年代前期,经济困难局面导致粮食进口增加
C.20世纪60年代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促进粮食出口增加
D.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改善推动粮食进出口大增长
6.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检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主要得益于( )
A.现代化农业的实现 B.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突破
C.粮食储备技术改进 D.联合国粮食组织的推动
7.21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粮食产量有了新的突破。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产量增长表”,推动表中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国家 新品种 产量
20世纪60年代 菲律宾 杂交水稻 亩产可达600一650千克
2014年 中国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2019年 中国 第三代杂交水稻 亩产1046.3千克
A.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B.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
C.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 D.粮食储存技术的提高
8.下图为国务院2023年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报告的要点。该报告的主题应是( )
A.维护生态平衡 B.保障粮食安全 C.实现农民增收 D.加强宏观调控
9.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B.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
C.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 D.技术进步使粮食储备向智能化转变
10.下表是中国从1912年到1931年间,机器进口情况统计表(单位:1000海关两)。下表中内容可以反映出当时( )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B.农民的购买力明显提高
C.农业领域近代化发展情况 D.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11.“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市积极推动蔬菜大棚升级换代,2019年将AI人工智能引入蔬菜大棚管理,利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主建的能源大数据中心为数字化汇聚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调控蔬菜种植、生长环境等数据。这反映了当地( )
A.重视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 B.把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C.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 D.食物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
12.2023年10月16日,某国际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快落实气候行动,共建“零饥饿”世界。该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
A. B.
C. D.
1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 )
A.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 B.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C.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D.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14.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998年,我国又修订了土地管理法;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十八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这些政策( )
A.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完全自给
C.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D.促成了我国农业的均衡发展
15.工业革命后,牛奶在英国得以普及,喝生鲜牛奶的习惯使致命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制定《牛奶和农场法》《结核病防治法》等,严禁出售携带病菌的牛奶,到1949年巴氏杀菌法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说明英国( )
A.牛奶业的发展遭遇危机 B.运用法律保障食品安全
C.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6.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以农产品作为对外援助的一种补充形式,被称为“美国农产品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的主要条款
受援国可与美国达成协议,从美国获得贷款,依据当地的汇率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般包括:小麦、蔬菜油、玉米、大豆、棉花、动物脂、面粉、高粱、大米等。
禁止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
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获得当地货币,销售所得用作在当地进行外交活动、购买战略物资和推销农产品的经费,其余部分作为对受援国的贷款或赠款,但其使用须经美国政府的同意,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督。
——据【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
材料二 表1 1955—1957年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
商品 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百分比
小麦 46.1 20.2
玉米 63.9 59.2
大米 14.8 1.8
棉花 43.6 35.5
大豆 82.0 51.3
表2 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节选)
时间 概况
一战时期 “小麦赢得战争”是一条重要口号。赫伯特·胡佛在战时和战后领导了粮食援助工作。
二战时期 按照《租借法案》的规定,战时美国向欧洲盟国提供了6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援助。
二战后 马歇尔计划总额120亿美元援助中,有1/3以上是以农产品形式提供的。
——据【美】美国全国计划协会研究报告、唐纳德·怀特《美国的兴盛与衰落》等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为什么实行农产品外交的证据?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英国人口与物价均呈倍增态势,使英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1587年, 中央政府颁布饥馑政令书,授权掌握地方行政和司法大权的治安法官调查各地粮食供应情况和管制谷物市场; 面包制造商、酿酒商、 麦芽制造商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 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应;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批准,严禁谷物出口……。1598年,沃里克郡的治安法官因未能对谷物商的投机倒把行为予以管制而受到枢密院的批评。1622年,在饥荒时期本应用来制作穷人面包的大麦被用来酿造啤酒,枢密院敦促治安法官关闭所有非民众急需的啤酒馆。到17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定出饥荒的阴影,当然这也与该时期英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各地农业经济之间的高度整合有着密切关系。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问题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 战略、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裱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 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据新华网《中国的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7世纪英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特点,分析英国率先走出饥荒阴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除了上述材料中的举措,请你结合现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更多的建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心系祖国和人民,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当时极度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并在此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1968年,袁隆平从14万株稻穗中发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并将其培育成700多株,但是,试验田却被人为恶意破坏,袁隆平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袁隆平从选种、育种到三系配套成功,历时十年之久,配套成功之后,并未就此停止科研探索的步伐,而是更加潜心钻研,希望用“一粒好种子”拯救“一个世界”。袁隆平及其团队将他们发现的“野败”
材料二 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加快了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研究目标得以很快地实现。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及其团队为八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基本实现了他要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的伟大梦想和大爱精神。
——摘编自祁淑英《袁隆平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中所彰显的精神。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从野生植物中驯化培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并进一步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原产于中国的大豆,至今已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受到世界农业的恩惠,如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至今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继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41年至1840年,中国人口从1.4亿增至4.1亿,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经济史学家称为“中国奇迹”。
——摘编自王渝生《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
材料二 2023年5月,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新加坡的《海峡时报》称,中国电商解决了农民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英国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加大力度降低收获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同时提倡减少厨房、餐厅等的食品浪费。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
——摘编自贾平凡《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稳定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的努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智慧粮仓”的建造体现了粮仓的性能提高,有利于保障人民粮食储备安全,A项正确;“智慧粮仓”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粮食储备的科技化水平。无法得知粮食储备数量是否提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储备技术,并不是粮食种植技术,排除C项;这一举措与粮食生产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8年至200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05年,中国有原来的粮食受援国变为粮食对外援助国,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说明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能力增强,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具有依赖性,排除A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的结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及近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南方水稻亩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这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关系,据此可判断,当代中国在水稻产量方面的努力,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水稻产量,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变化,也无法反映机械化的成果,排除AB项;中国粮食危机已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8年(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前夕,因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出现了粮食暴动,人民反抗情绪高涨,革命一触即发,说明社会危机酝酿革命风险,C项正确;物价飞涨导致社会动荡,选项因果倒置,排除A项;材料说明统治阶级消极应对,排除B项;1788年只是出现了民众暴动,公共管理秩序还未摧毁,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出口远大于进口,且粮食净出口量为正,体现了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自给自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实行农业合作化,粮食产量出现大幅提高,推动我国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A项正确;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但这一时期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并不明显,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排除B项;杂交水稻推广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非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改善,这一时期粮食进口出现了增长,出口增长幅度不大,且7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回落,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主要在于育种技术突破,粮食产量大增,B项正确;中国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排除A项;储备技术是解决粮食安全的辅助手段,排除C项;联合国粮食组织的推动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品种的不断优化,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品种,未提及其他农业机械,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农作物的新品种,无法得出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的结论,排除C项;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得出,该报告强调提升粮食的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说明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保障粮食安全,B项正确;材料强调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无关,排除A项;实现农民增收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所述内容的主旨是保障粮食安全,排除C项;材料说明加强粮食调控能力,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D项正确;“保证了”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的趋势与科学技术的革命关系不大,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为低营养级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人工繁殖难度低,对低溶解氧和富营养化水体适应能力强,仅需要简单的技术和设备便可开展养殖生产,排除B项;“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2—1931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农机具进口从1912年开始呈现增长趋势,说明农业的近代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进口的农机具数量增加,不能得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排除A项;材料是农机具的进口,未涉及农民的购买力是否提高,排除B项;材料是农业领域的近代化,未涉及小农经济的经营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利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主建的能源大数据中心为数字化汇聚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调控蔬菜种植、生长环境等数据”可知,人工智能在农业发展方面作用突出,而当地加大人工智能建设,体现了重视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消除饥饿无关,人工智能适用于蔬菜种植不体现消除饥饿,排除B项;脱贫攻坚与蔬菜种植关系不大,且山东寿光并非贫困县,排除C项;集约化说法错误,材料仅体现蔬菜种植,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世界粮食计划署是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并向受冲突、灾难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们提供粮食援助,帮助他们搭建一条通往和平、稳定和繁荣的道路,B项正确;A项的徽标是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项;C项的徽标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排除C项;D项的徽标是世界银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可知,习近平强调的是粮食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因此说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C项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保障粮食安全,而不是强调农业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排除AD项;我国目前并未出现粮食危机,排除B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2006年(中国)。根据材料“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十八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可知,我国不断调整土地政策,以保证基本农田,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C项正确;“确保”粮食稳步增长过于绝对,排除A项;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的原因不是土地政策的调整,而是政策支持和科技驱动,排除B项;受国情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并不均衡,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通过制定法律、法令保障食品的安全,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运用法律保障牛奶的使用安全,而非遭遇危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民众饮食结构前后变化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律维护食品安全的信息,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6.说明1
信息:1954年、“禁止社会主义国家参与、且主要援助欠发达国家”“受援国需接受美国监督”等,可以解释美国农产品外交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理由:这说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试图拉拢控制第三世界国家,遇制苏联和社会主义。
说明2
信息: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等,可以解释美国实施农产品外交的经济目的:解决剩余粮食问题。
理由:这说明美国农业发达,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需要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减轻剩余粮食的压力。
说明3
信息:“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可以解释美国实行农产品外交的历史因素。
理由:战后美国为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继续坚持这一屡屡成功的传统外交政策。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1954年”“禁止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受援国需接受美国监督”和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农产品外交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这主要和冷战密切相关,美国试图拉拢控制第三世界国家,遇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如根据材料“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1955—1957年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可知,美国实施农产品外交的经济目的是解决剩余粮食问题,这主要和美国的农业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有关;如根据材料“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节选)”可知,美国的农产品外交有历史因素在里面,这主要和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增强,称霸世界有关。
17.(1)特点:政府主导;发挥地方治安官的作用;颁布法令保障;内容全面广泛;弱势群体优先;优先保障内需,限制粮食出口;效果明显。
原因:重商主义影响;政府的高度重;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各地农业经济之间的高度整合等。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完整体系;坚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农业改革;提高粮食现代化水平。
(3)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建立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观念;重视气候变化,增强防灾备灾意识,提升应急保供能力;提升粮食安全法治保障水平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英国)。第一小问特点,可从材料中英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信息入手概括特点,包括背景、过程、内容、影响等方面概括。 由材料一中“中央政府颁布饥馑政令书”、“沃里克郡的治安法官因未能对谷物商的投机倒把行为予以管制而受到枢密院的批评。”、“枢密院敦促治安法官关闭所有非民众急需的啤酒馆;”等信息可知,政府的推动;有法律保障;由材料一中“面包制造商、酿酒商、 麦芽制造商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 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应;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批准,严禁谷物出口。”可知,措施全面广泛;弱势群体优先;优先保障内需,限制粮食出口;由材料一中“到17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定出饥荒的阴影”可知效果明显。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和对第一小问的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上进行思考作答,政府积极推动与国家干预经济的重商主义的影响有关;经济上,高产农作物引进,增加粮食产量;随着圈地运动发展,土地私有制完成;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各地农业经济之间的高度整合等。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阅读梳理材料二中的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二中“新中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 战略、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完整体系;由材料二中“”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裱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知,坚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由材料二中“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可知,推进农业改革;提高粮食现代化水平。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本题为开放式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建立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观念;增强防灾备灾意识,提升应急保供能力;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提升粮食安全法治保障水平等。
18.(1)心系祖国和人民;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个人的潜心钻研;不怕失败的进取精神。
(2)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进取精神;突破传统观念的创新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让世界人民吃饱饭的大爱精神。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袁隆平心系祖国和人民”可知原因是心系祖国和人民;根据材料“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当时极度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可知原因是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根据材料“袁隆平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袁隆平从选种、育种到三系配套成功,历时十年之久,配套成功之后,并未就此停止科研探索的步伐,而是更加潜心钻研”可知原因是个人的潜心钻研;根据材料“试验田却被人为恶意破坏,袁隆平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可知原因是不怕失败的进取精神。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加快了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研究目标得以很快地实现”可知这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根据材料“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基本实现了他要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的伟大梦想和大爱精神”这是让世界人民吃饱饭的大爱精神;从袁隆平一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角度分析精神是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进取精神;从传统观念认为水稻不能杂交角度分析精神是突破传统观念的创新精神。
19.(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保证了农业的发展;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长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政府的重视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努力:政府保障耕地数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电子商务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推动节约粮食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人从野生植物中驯化培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并进一步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保证了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如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至今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可归纳出高产作物的引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环境稳定、政府政策支持及土地资源的重视也是重要因素。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努力:根据材料“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知,政府保障耕地数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量;根据材料“中国电商解决了农民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知,发展电子商务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加大力度降低收获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同时提倡减少厨房、餐厅等的食品浪费”可知,大力推动节约粮食活动;根据材料“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可知,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