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1.2众多的人口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1.2众多的人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24 16: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我国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火车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
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
4.【比较】比较中国(13.7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6.【解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学生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交流,完成P10“积极参与”,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原因?(70年代以前,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20世纪以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还在继续增长。 原因: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口知识,想一想,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补充实例。(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
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1.【比较】
国 家 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亿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约960 13.7 143
美国 937 2.76 29.5
俄罗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2.【读图,提问】看图1.8《中国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分布》,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读出重要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3.【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
省 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4.【探究】结合P11“图上所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地形类型与人口分布,联系平原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学生回答提要:东部地形主要为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肥沃的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6.【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1.2 众多的人口(第二课时)
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的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能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观看各民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一)、引入新课:播放宋祖英《爱我中华》VCD,学生齐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出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提问: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多少呢?
明确:汉族占总人口的9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汉族人口最多。
2、教师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将学习的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分布在哪里,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4)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5)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着重请学生在地图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实5个自治区的位置,分析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如何得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的,这种分布又如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引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
3、学生读图1.9《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学生把课前以组为单位收集的各民族的资料,在课内进行展示。
4、教师请学生总结你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