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4 17: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说出西汉农业发展的概况,说明丝织业是汉朝最发达的手工业之一。
2.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3.感受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勇于开拓进取、不屈不挠报效祖国的精神。
4.重点:两汉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
预习导学
1.两汉经济的发展
(1)铁农具的发展和推广:铁犁,铁制锸、镢。
(2) 汉武帝 重视 兴修水利 :治理 黄河 ,修 白渠 。
(3)东汉 王景 治理黄河。
(4)水排、翻车等工具的发明。
2.张骞、班超与丝绸之路
(1)汉代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成就很大。 丝织品 质量高,行销国内外。
(2)丝绸之路
①含义:自 长安 经 河西走廊 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丝织品而闻名于世。
②路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列举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西方各国的交流物品。
自汉运往西方的商品:丝织品、漆器、铁器等。自西方运来的商品:良马、香料、葡萄等。
④首先开通这条道路的是汉武帝时的 张骞 。东汉的 班超 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⑤地位: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
*想一想:班超年轻时曾说过:“大丈夫应该像张骞那样,在边疆建功立业,怎么能总是和笔墨打交道呢!”你认为班超的话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想法。
班超的话,不能简单地说有道理,还是没有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从班超的经历看,这种说法适合于班超的发展,应该说对班超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是指其他人而言,就不一定了,应该因人而异。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两汉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②铁农具、牛耕等先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的普及推广。
③重视兴修水利。
问题二: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据图,填写图示,标注出丝绸之路的路线方向。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和南亚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首先交流是在物产上,请分别列举出中西交流的代表物产。
中国输出的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西域传入的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和苜蓿等。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路运往地中海的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说一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丝绸之路的更大贡献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入欧洲的。同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传入中国的。因此说,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言之有理即可)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