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即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运动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即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相同的路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大
3.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木块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N
B.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
C.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2
D.相同时间内路程之比为1∶1
4.在体育达标测试中,小科同学对有关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000m跑步成绩是50s B.1秒钟跳绳3次
C.立定跳远成绩是10m D.百米赛跑后心跳是每秒20次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
6.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7.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用该滑轮组提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 G=80N 的重物到高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拉绳的自由端,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在 2s 4s 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 2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滑轮重为20N
B.0 2s 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为40N
C.2 4s 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为2m/s
D.4 6s 内,拉力F的功率为100w
8.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西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各车上的人均以自己所在的车为参照物),则各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丙车向西运动 D.乙车向西运动
9.右坐标图中直线OA表示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下列与其不相符的是( )
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压力相同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10.生活中常需要估测。以下是一位初中学生对自身所作的估测,最为合理的是( )
A.托起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0牛 B.步行百米所需时间约为10秒
C.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为500牛 D.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1500帕
1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8 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第 6 s 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C.0 s 8 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4 s 8 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2.2020年11月24日至12月17日,中国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了发射、登月、采样、返回等一系列任务,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 )
A.发射前,嫦娥五号相对火箭是静止的
B.升空时,嫦娥五号机械能不断增加的
C.环月飞行时,嫦娥五号受力是平衡的
D.返回过程中,携带月壤质量是不变的
13.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14.小乐在乘坐校车途中,对发生的一些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以校车为参照物
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C.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1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1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辆电动玩具车同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s随所用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
B.甲、乙两车通过相同路程,乙车所用时间较短
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D.甲车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17.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前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后句是光的折射现象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够传声
1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的较快
D.整个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
19.我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在高速匀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窗台上的一圆硬币可以长时间屹立不倒,震惊国外。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窗外的的树木是 (选填同上)的。硬币受到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窗台的压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说明列车在 (选填“加速”或“减速”)。
2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 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 。
2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为10秒时乙的速度 ,当 t=5s秒时两车相距 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 (选填“东”或“西”) 运动。
22.“迟来的荣誉”:3月21日,世界田联官方宣布,中国男子接力队获得东京奥运会接力赛铜牌,打破了4×100米项目上无奖牌的记录。
(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 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理论上,在接力区交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相对 ,才可能顺利完成交接并取得最佳成绩。
23.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我们认为小球是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24.东京奥运会上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1)苏炳添穿钉鞋跑步时,钉鞋对跑道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脚对钉鞋的压强;
(2)在百米赛跑半决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可知t=1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
(2)当t=5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顿。在4~6秒这段时间内共运动了 米。
三、探究题
26.斜面在生活生产中常见,在物理实验中也常有,以下物理实验都用到了斜面。
(1)如图甲所示利用斜面测平均速度,为了提高实验测量的准确度,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坡度,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2)如图乙所示利用斜面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等表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后停止,此过程中小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 1、W2、W3,它们的关系是 ;
(3)如图丙所示利用斜面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小车A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27.如图所示,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1)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2)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此现象不可以说明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8.小明同学想:物体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 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29.如图;质量为50kg小王同学乘自动扶梯匀速上升时。
(1)在上升过程中,若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小王同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2)小王同学的重力为多大 ?(g=10N/kg)
(3)请你在图中作出小王同学所受重力的图示。
30.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小明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自行车质量为10千克,自行车前后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10-3米2,在小明骑行过程中平均速度为5m/s,自行车受到的总的阻力是人和车总重力的0.02倍,求:
(1)这5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2)自行车受到的总的阻力为多少牛?
(3)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B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BC错误;
D.相同的路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短,由可知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故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4N,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相同,则滑动摩擦力相同,即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10s运动路程为50cm,第二次10s运动路程为25cm,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
故C错误;
D.由选项C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2∶1,相同时间内路程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1000m跑步成绩为50s,那么速度为
与汽车的速度相似,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
B.1s跳绳3次,则1min跳绳180次,在正常范围内,故B符合题意;
C.立定跳远的一般成绩在2m左右,10m不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后,由于剧烈运动,人的心率会大幅增大,甚至达到每秒100次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由知道,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
故A错误;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滑行距离
故B正确;
C.由图像知道,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0,故C错误;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
5m+5m=10m
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如图所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与车窗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与铁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与乘务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由图甲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丙图可知,物体在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3=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
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3-G物=2×50N-80N=20N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0~2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在地面上,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总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支+2F1=G物+G动
则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支=G动+G物-2F1=20N+80N-2×30N=4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此过程中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N。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已知在2s~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2×2m=4m
所用的时间
t=4s-2s=2s
则在2s~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丙可知,在4s~6s内,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v3=2.0m/s
拉力做功的功率
P=Fv=50N×2.0m/s×2=200W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①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那么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西运动的,“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说明乙车是静止的。
②当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时,说明甲车有可能向西运动而且速度大于丙车。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根据m=ρV可知,同种物质密度相等,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根据公式G=mg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根据公式可知,压力相同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C错误不合题意。
D. 根据s=v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时v相等,则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 托起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故A不符合题意。
B.步行的速度大约1m/s,那么步行百米所需时间约为100秒,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
G=mg=50kg×10N/kg=500N
故C符合题意。
D. 一只脚掌的接地面积大约2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二人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他们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第6s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4s~8s内,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发射前,嫦娥五号相对火箭是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升空时,嫦娥五号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机械能不断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环月飞行时,嫦娥五号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则受力是不平衡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返回过程中,携带月壤质量是不变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B
【分析】当两人同向运动时,甲可能在前,乙可能在前;二者可能反方向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运动3s,二人通过的距离:根据图像可知,甲为4.8m,乙为
s乙=v乙t乙=1m/s×3=3m
①S相距=4.8m-3m-1m=0.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0.8m;
②S相距=4.8m-3m+1m=2.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2.8m;
③S相距=4.8m+3m-1m=6.8m,二者反向,两人相距6.8m。
二者的距离不可能是4.8m。
故选B。
14.C
【详解】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以校车为参照物,树木和校车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叙述正确。
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外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故B叙述正确。
C.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因为身体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受到惯性,故C叙述错误。
D.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车由运动变为静止,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A.由图知道,甲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运动,速度为2m/s;由于乙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即开始速度不为0,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D.由图甲知道,甲车的速度为
由乙图知道,v乙=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错误,D正确;
C.不知道甲、乙两车的出发地点、运动方向,无法判断5s后是否相遇,故C错误。
故选D。
16.A
【详解】A.由于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所以,甲、乙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道,当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故A正确;
B.由图知,甲、乙两车通过相同路程,乙车所用时间较长,故B错误;
C.由图知,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由知道,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所以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A.“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A错误;
B.以“乘客”为参照物,“乘客”和“青山”之间的发生位置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是以乘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AB.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前8s运动过程中,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9. 静止 运动 不是 减速
【详解】[1][2]窗台上的一圆硬币可以长时间屹立不倒,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窗外的树木相对于硬币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3]硬币和列出一起匀速直线运动,硬币受力平衡,受到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窗台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4]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说明列出在减速,而硬币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
20. 4 向西
【详解】[1]由图像知,甲、乙运动的s—t图像都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5s内甲同学运动的路程为s甲=60m,故甲同学的运动速度
[2]15s内乙同学运动的路程小于60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乙同学的运动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已知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若以速度较大的甲同学为参照物,乙与甲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乙运动的方向为向西。
21. 12 40 东
【详解】(1)[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因此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为
(2)[2]甲的速度为
根据图像可知,当t=5s时,s乙'=60m;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甲'=20m/s×5s=100m
则甲乙相距
s=s甲'- s乙'=100m-60m=40m
(3)[3]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后的方向上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乙车在向东运动。
22. 相同路程比时间 静止
【详解】(1)[1]观众根据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判断快慢,即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的。裁判是依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用时少的运动快。
(2)[2]运动员要顺利交接棒,接棒时两运动员应该保持运动方向、速度大小相同,即相对静止。
23. 地面 路程 快
【详解】[1]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就是物体运动了,否则就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位置发生着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是运动的。
[2][3]由图知道,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时间间隔相同,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4. 大于 10.2
【详解】(1)[1]在忽略鞋子重力的情况下,脚对鞋的压力和鞋对跑道的压力都等于人的重力,而钉鞋对跑道的受力面积小于脚对鞋的受力面积,根据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所以钉鞋对跑道的压强大于脚对钉鞋的压强。
(2)[2]在百米赛跑半决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
25. 静止 2 8
【详解】(1)[1]由图乙可知,物体在0~2s内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2]由乙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甲图知此时拉力F=2N,由二力平衡条件得摩擦力
f=F=2N
[3]在4~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4m/s,物体运动的路程
s=vt=4m/s×2s=8m
26. 减小 W1=W2=W3 速度
【详解】(1)[1]在利用斜面测平均速度时,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运动时间越长,便于计时,故应降低斜面坡度。
(2)[2]在利用斜面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始终不变,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小车具有的动能相同,在毛巾、木板、平板玻璃等表面上运动不同的距离后停止,动能为零,消耗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最终克服阻力做的功是相等的;即
(3)[3]在利用斜面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处在不同的高度,控制了小车的质量相同,改变了小车的速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27. 喷出的气体 运动 C
【详解】(1)[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图中气球向外喷出气体,在气体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
(2)[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封口的夹子松开后,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运动的。
(3)[3]AB.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但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要向外喷出气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气球向前运动,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本实验中,没有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8. 见详解 A 见详解
【详解】(1)[1]由题知,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选取小球与瓶子做实验时,小球和瓶子的形状不同,是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所以,选取小球时,应控制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2]若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不同,会导致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若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可以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先到达底部的速度大,滚动快,后到达底部的速度小,滚动慢。
29. 静止 500
【详解】(1)[1]在上升过程中,若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小王同学与扶梯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小王同学是静止的。
(2)[2]小王同学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3)[3]选取标度为100N,从小王同学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5倍,并在线段末尾标上G=500N,即为小王同学所受重力的图示,如下图
30.(1)1500m;(2)14N;(3)3.5×105Pa
【详解】解:(1)5分钟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
(2)自行车和小明的总重力
G总=m总g=(60kg+10kg)×10N/kg=700N
自行车受到的总的阻力
f=0.02G总=0.02×700N=14N
(3)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700N
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答:(1)这5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00m;
(2)自行车受到的总的阻力为14N;
(3)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3.5×105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