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学习目标
1.概述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及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认识民族友好的重要性,形成以尊重民族平等为基础的良好心态。
2.说出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情况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
3.阐述科举制度的出现与唐朝的繁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
4.重点: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预习导学
1.唐朝的民族政策
(1)民族概况:吐蕃—— 藏族 ;回纥—— 维吾尔族 ;南诏——白族、 彝族 ;靺鞨。
(2)民族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 比较开明 的民族政策。
(3)交往方式
①设立 行政机构 进行管理,如 唐太宗 时期,在西域设立 安西都护府 , 武则天 时期,在安西都护府北边设置 北庭都护府 。
②和亲政策的实施,如 文成公主 、 金城公主 先后入藏。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时期,册封粟末部首领 大祚荣 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 怀仁可汗 。
④会盟方式,如唐穆宗时的 《唐蕃会盟碑》 。
(4)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 和平相处 ;促进了民族间科技、文化、 经济 的交流与发展。
2.科举制度的确立
(1)创立及完善
阶段 关键人物 主要贡献
形成(隋朝) 隋文帝 要求地方官员推荐人才, 考试 合格者授予官职
隋炀帝 正式设立 进士 科, 科举制 诞生
完善(唐朝)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 首创 殿试 和 武举
唐玄宗 将 诗赋 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内容
①常设科目:考试主要科目是 进士 科和 明经 科。
②进士科:考察处理社会 实际问题 的能力,加试 文史 方面的知识。
③明经科:测试记诵 儒家经典 的能力。
④做官途径:考中 进士 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更受世人看重。
(3)影响
①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 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
②它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 整体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 1300 多年。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
盛唐时期为什么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提示:从唐朝统治者的民族思想、唐朝的强盛等方面回答)
①唐朝的统治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一部分,所以虚怀天下,恩威并施,营造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②唐朝的国力鼎盛,对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联姻、册封等使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更加尊重。
问题二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从当时选官制度的弊端 和科举制度的进步性方面思考)
①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士族制度和九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②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问题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看法:我认为孙中山和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这两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