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4 18: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隋唐的文化艺术
学习目标
1.说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知道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2.知道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的书画作品,认识他们作品的特点。
3.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及代表人物;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
预习导学
1.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1)唐诗地位: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杰出代表:唐朝诗人中影响最大的是 李白 、 杜甫 和 白居易 。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白 地位 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诗仙” 
特点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想象瑰丽,充满自信,富有 浪漫 色彩
内容 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反映了 盛唐 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
代表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杜甫 地位 盛唐转衰时期,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诗圣” 
风格 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感情细腻真挚
内容 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关心民间疾苦,忠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面貌
代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等。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居易 时代 晚唐时期
风格 质朴通俗,优美流畅
内容 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特别是其中的讽喻诗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
代表 《新乐府》、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等
想一想:为什么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有这么大的差异
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政治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②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不仅经历了科举的挫折,而且饱受了战乱之苦,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
2.“颜筋柳骨”
(1)概况: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最有成就的名家是 颜真卿 、 柳公权 。
(2)颜真卿:①书法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浑厚、纵横跌宕。②代表作品: 《多宝塔碑》 。
(3)柳公权:①书法特点:创立一种新体,风格刚健、神韵清雄,后人称为 “柳体” 。②代表作品: 《玄秘塔碑》 。
(4)影响: 颜真卿 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而 柳公权 的书法体势劲媚、骨力劲健,因此在书法史上有 “颜筋柳骨” 之称。
3.“吴带当风”
(1)吴道子:①生活时代:盛唐时期。②尊称:被后世称为 “画圣” 。
(2)作品:①绘画特点:擅长画佛道人物、山水、鸟兽等。所创作的画富有立体感。②代表作: 《维摩诘像》 等。
想一想:吴道子的绘画为什么有“吴带当风”之说
采用状如兰叶的笔法来表现衣褶,人物衣带具有随风而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昌盛,为诗歌发展奠定了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物质基础。②唐代政治上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化政策比较开放,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抒发自己的抱负和豪迈的情怀。③唐代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还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丰富了唐诗的内容。④科举制度的影响和统治者的喜好。唐朝的统治者如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提倡科举,选拔人才,这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唐朝进士科以诗赋取仕,大大促进了诗歌的发展。⑤诗人的辛勤创作。唐朝诗人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了辛勤的创造性劳动。
问题二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我们教材中,就有大量宋体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我们教材中的宋体字与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体都是方块字,且结构严谨,平稳端庄,大小均衡等。
问题三
隋唐时期主要的文学艺术成就有哪些
①诗歌创作空前繁荣。②书法艺术高度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彩纷呈。绘画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③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