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4 18: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
1.熟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知道宋词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成就。
3.说出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
4.重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等。
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2)《资治通鉴》
①背景:司马光认为纪传体史书文字繁多,不便阅读,决心编一部便于阅读的 编年体 史书。
②内容: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 ( http: / / www.21cnjy.com )62年的历史,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以 叙事论人 为主,兼及各代的 制度 、文化等。
③特点:史料翔实,考证谨严,文笔简洁生动。
*议一议:司马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①聪颖好学。②以“警枕”来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学习,顽强刻苦。③治学严谨等。(还可答“身为宰相,廉洁奉公”等)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概况: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 词 的兴盛。它的句子长短不齐,因此又称 长短句 。
②发展:词在 隋唐 时已萌芽,经过五代发展,到 宋代 达到高峰,成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
(2)杰出词人
人物 朝代 作品 特点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创 豪迈奔放 的新词风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如梦令》《声声慢》 发扬了 婉约 词风,擅长以浅近的词句、 白描 的手法,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辛弃疾 南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继承并发展了 豪放 词风。以悲壮慷慨的词,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悒郁不平之气
(3)元曲
①兴起原因:元曲的兴起与宋、金时期城市 经济文化 的繁荣密切相关。
②主要形式:元曲以 杂剧 为主。
③杰出代表:“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的合称;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中最为有名,代表作 《窦娥冤》 。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
①宋徽宗:擅长花鸟画,创 “瘦金体” 书法。
②张择端:擅长 风俗 画。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代表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2)书法:苏轼、 黄庭坚 、米芾、蔡襄号为“北宋四大家”;元代书法巨匠 赵孟兆页 创“赵体”。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史书编写的基本体例都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1)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2)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三者依次以人物、时间、事件为中心记述历史。
【探究问题二】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有何特点 (提示:从编者、体例、记载的历史阶段等内容分析)
①《史记》是司马迁一人所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当时的几位著名史学家参与了编撰。
②《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③《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从战国至五代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
④《资治通鉴》有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目的,这是《史记》所没有的。
*【探究问题三】你所知道的苏轼的词还有哪些 苏轼在词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1)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2)苏轼对词的贡献: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改革了词的形式特征、开创了豪放词风、提高了人们对词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增强了词的抒情性。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