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后两课分别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及《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从时段上讲,本课讲述的是古代的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讲述的是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则有关于现当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课关联中外、贯通古今。而从古代到现当代,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发展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活动,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子目为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第一子目涉及到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代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第二子目涉及到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商业贸易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业贸易也随之逐步发展、不断进步。从世界范围内看,商业贸易的起源具有多个源头。不同国家与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商业贸易活动各具特色。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则将分散的地方性贸易连接起来,商贸活动逐步发展为国际、洲际活动,并呈现全球化趋势。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推动了了音乐、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与精神交流。另一方面,作为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与方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和发展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课程标准】
了解近现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商品种类和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
②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制公司出现和发展
③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表现:
①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③世界贸易额剧增: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3、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1)阻碍因素:
①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一战”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③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后资本主义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④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半球化)
(2)促进因素
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也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③跨国公司的崛起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进程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②冷战的结束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
(2)表现:
①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推动)
1、原因: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1)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
茶文化的地位 中国的饮茶风俗历史悠久,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茶文化的传播 16世纪以前 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 广泛传播至 欧洲、美洲、非洲 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著名的的“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茶文化的创新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的国际化
中国服装 在法国的影响 ①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②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西服在日本流行 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中国的中山装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西方钟表文化传入中国
①16世纪中期,诞生于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其他: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
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3、意义
(1)对文化发展:
①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经济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3)对国际政治: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合作探究】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 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更多种类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在荷兰,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各大城镇相继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购物从此成为人们非常享受的一项体验。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及[美]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提示】 变化: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影响:丰富了生活物品;冲击了等级观念;充实了文化生活;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随堂小测】
1.(2023山东名校期中)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的货运船只(木制帆船)的货源主要来源于中国,货物主要是中国生丝与丝绸等。这些贸易的发生主要缘于( )
A.欧洲科技进步使人们相信地圆学说
B.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西班牙开辟了连接亚美两洲的航线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文明的宣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可知这条航路连接亚洲和美洲,结合所学可知,这条航路是西班牙人开辟的,故选C项;单纯从亚洲到美洲的航路无法证明地球是圆的,且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已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A项;16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2.(2023江苏泰州中学期中)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10万~13万吨白银中近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西属美洲生产的10万~13万吨白银中近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丝银贸易”较为繁荣,而这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非欧洲,排除A;西班牙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封建体制,排除C;西属美洲生产的白银近一半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在当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3.(2023山东泰安期中)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
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初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稳定增长”,排除B项;D项内容无法从材料中推知,排除。
4.(2023江苏张家港沙中联考)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奢侈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B.企业已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C.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D.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
【答案】C
【解析】创新思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历史现象反映的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在本题中,英国制造商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通过历史现象探究表象所反映的历史本质问题,即商品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商品的传入带来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未说明中国奢侈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说明“新奢侈品”的研发对亚洲奢侈品的影响,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