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4.1水循环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4.1水循环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6 16: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等资料,识别各个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
人地协调观: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水的行星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目录CLMENTS
水的行星
水的行星
气态水
固态水
液态水
水体的类型——存在状态
水的行星
大气水0.001%
陆地水 3.47%
海洋水96.53%
水的行星
水体的类型——空间分布
水的行星
陆地水 3.47%
陆地淡水2.53%
陆地咸水0.94%
冰川(地球淡水总量的2/3)
地下淡水
河水
湖泊水
沼泽水及其他
湖泊咸水
地下咸水
人类能利用的淡水
0.3%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原理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
内因:常温常压下水的三态转化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视频中的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涉及的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类型
(=大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
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千米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是地表水的最重要的循环方式;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水量最少)
思考:在外流区,存在水的陆地内循环吗?
你能正确选择水循环的类型吗?
A 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B 黄河的河流径流
C 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D 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连连看:
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参与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种植农作物,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用砂田发展的硒砂瓜被誉为“中部干旱带的精华,石头缝长出的西瓜珍品”
探究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降水下渗快。
砂田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减少水分蒸发
2.读“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
风、距海远近、地形地势
降水三要素
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年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植被、地质条件(土壤质地)、人类活动
总结: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
蓄洪补枯
硬化
路面
兴修
水库
透水
路面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影响: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状况
调水
工程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大气降水
影响地下径流
影响径流、
蒸腾、下渗等
增加下渗,
调节径流的变化
修建
梯田
植树
造林
开采
地下水
人工
降雨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植被破坏
修建水坝
修建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蓄洪补枯
围湖造田、引河湖水灌溉
地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植树造林
植被破坏
地面硬化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
植被破坏
地面硬化
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径流、地面沉降
城市化、植树造林、破坏植被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的影响。
地表径流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局部大气降水
蒸发
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引河湖水灌溉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 破坏下渗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会减少下渗
小结: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03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water cycle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维持水量的动态平衡
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进行着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地球上的不同水体与水体更新周期
河流:16天
湖泊水:17年
深层地下水:1400年
高山冰川:1600年
海水:2500年
永久积雪:9700年
思考: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问题探究
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
如果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 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质型缺水。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
行动起来
#阅读-黄河输沙造陆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它流经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
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
其余输入渤海, 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
#阅读-黄河输沙造陆
1954-1982年
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39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470米
图4-6-1979 年与2012年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对比
1999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近年来的3亿吨左右
Hydrology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
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
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问题探究
04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water cycle
洪涝灾害防治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洪涝灾害的类型
洪涝灾害
洪水灾害
雨涝灾害
暴 雨
水利工程失 事
冰雪融化
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
低洼地区
积水、淹没
问题探究
汕头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1. 来水 积水来自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2. 退水 积水最终会流向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1. 来水 积水来自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2. 退水 积水最终会流向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积水来自台风环流带来的大量降水,通过水汽输送环节。
积水最终形成地表径流或者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雨量大;
城市绿地面积较小,吸纳和蓄水能力弱;
硬化路面(水泥或柏油路面)面积大,地表水下渗量小;
地表汇水速度快,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
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与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地表坡度较小,排水不畅。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4. 对策 请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4. 对策 请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
降水
下渗
径流
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天气预报(气象卫星→监测降雨、水情)
增加绿地面积,铺设透水材料,如透水砖
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清淤工作;修建水库;增加湿地面积
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天气预报(气象卫星→监测降雨、水情)
增加绿地面积,铺设透水材料,如透水砖
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清淤工作;修建水库;增加湿地面积
海绵城市
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
缺水时:蓄存的水加以利用。
拓展:海绵城市
洪水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转移,或者爬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示意
洪水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面。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示意
小结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种植土层和砂层 B.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下列城市最适宜大面积发展雨水花园的是( )
A.杭州 B.乌鲁木齐 C.北京 D.拉萨
练一练
D
A
C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海水倒灌 B.长江东流 C.台风登陆 D.我国的冬季风
2.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3.⑤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
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 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
练习
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