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5 23: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复习提纲
1. 元朝有何重要地位?元朝的版图有何特点?
2. 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突出表现,举一例说明?
3.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什么制度?中央机构有哪些?元朝在地方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4.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哪一个机构直接管辖?有何意义?
6.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②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宣政院(佛教、西藏);③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等人制
复习旧知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作技术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②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③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拔秧工具——秧马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出现了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名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①广州、泉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宋《耕获图》
入仓
灌溉
耕田
舂米
收割
插秧
根据教材P41~42的内容探究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①粮食作物——水稻
晾晒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说说宋代棉花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②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③新的生产工具——秧马
秧马
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
一、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①政治因素: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一、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实
③自然因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受到的破坏较小,自然环境保持较好。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策倾向:
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推广农业技术。
二、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四川蜀锦
南宋棉毯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广西壮锦
二、手工业的发展
2.制瓷业:
制瓷业大规模发展,出现了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名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手工业的发展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
配备了指南针。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三、商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商业繁荣的概况。
商 业 都市贸易
货币
海外贸易
商业城市代表: 、 。
突破时间限制:出现 和 ;
突破空间限制:城市中到处可开设店铺,乡镇出现 。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①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
③朝廷鼓励 ,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开封 杭州
早市
夜市
草市
北宋
交子
纸币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海外贸易
市舶司
1.都市贸易
①商业都市的发展: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商业的发展
②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北宋东京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东市
西市
夜市
早市
③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城郊市镇
乡镇草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货郎图》(局部)
1.都市贸易
三、商业的发展
北宋交子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货币
三、商业的发展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南宋会子(使用范围扩大)
影响: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宋史》
3.海外贸易
三、商业的发展
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支撑。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3.海外贸易
三、商业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拔秧工具秧马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由南向北推进
手 工 业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增加
制瓷业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商业 都市商贸 大规模的都市;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出现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苏州、湖州等
福建、成都平原
四川、江浙、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
四川
广州、泉州
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朝代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南宋赋税收入之比较
四、经济重心南移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四、经济重心南移
①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②开始:唐中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过程: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原因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造船业
商业贸易的繁荣
都市商贸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
海外商贸的发展
制瓷业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