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 福建专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 福建专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13:57:08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福建专用)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时,诸侯(方国)有三千之多;周武王时, (原臣服于商的)侯伯尚有千余。为
此,西周初年的君王( )
A .积极开疆扩土 B .宣扬“家国一体”
C .强化中央集权 D .重申“华夷之辨”
2 .秦统一时, 秦始皇收六国冠服赐予近臣御史、侍中或郎中使用, 不同职事承担者使用不同冠服。这表明
了当时( )
A .贵族等级制受到冲击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
C .军功授爵制发展完善 D .官僚政治重人不重事
3 .汉代画像石保存了大量关于体育题材的资料,如蹴鞠、骑马、射箭、角抵等。名将霍去病很喜欢蹴鞠, 《汉书 · 霍去病传》记载“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开辟场地踢球) ” 。这反映
出( )
A .霍去病无视军情满足个人需求 B .汉代体育包含一定的军事需求
C .汉代盛行刚健的尚武轻文之风 D .竞技体育成为娱乐的主要方式
4 .下图显示的是隋唐间户数变化情况。对图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 .大运河开通推动城市网络联结 B .经济重心最终转移到南方地区
C .安史之乱导致了江南人口激增 D .两税法造成户籍统计数据失真
5 .自明宣宗后, 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 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 官必以尚书为尊, 这些都标志着
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
A .提升内阁地位 B .削弱六部职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助推君主集权
6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 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 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 乾隆中
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
A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 .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 .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7.20 世纪初, 秋瑾认为, " 国民"大于皇权, "改革专制政体, 变成共和, 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大事",
而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这表明秋瑾( )
A .将革命与妇女解放结合 B .掀起了反清革命的高潮
C .抨击了男尊女卑的现实 D .倡导“ 男女平权” 思想
8 .1947 年秋,毛泽东强调: "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 从而丧失革命战争, 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 地主不要多分, 但不能不分。
"这一主张( )
A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 B .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C .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 .旨在团结力量争取革命胜利
9.1950 年 1 月 7—11 日,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土产公司制定了 1950 年度及第一季度全东北土产收购计划,
计划规定收购数量要比 1949 年扩大 5 倍,品种包括肉、棉、鬃、毛皮、土碱、花生、水果、扫帚、柳条、
苇席等 105 种。此举意在( )
A .顺利地推行土地改革 B .保证工业化原料供应
C .为农业改造创造条件 D .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10.20 世纪 90 年代,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和中国网通等多家大型国营电信公司纷纷
成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独立业务,居民从使用固定电话到习惯移动电话,如今步入了宽带网络生活。
这一变化( )
A .依赖于技术革命的迭代 B .彰显了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C .促成了民营企业的壮大 D .有利于产业升级跨越发展
11 .中世纪晚期, 欧洲的君主们迫切需要“正朔” ,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 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
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
A .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 B .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
C .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 D .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1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史实 史论
A 《汉谟拉比法典》的许多条文涉及土地的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 汉谟拉比时期土地私有制较为 盛行
B 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 倡导马其顿人与东 方女子婚。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 争
C 12 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 制国家
D 《大宪章》规定未经教、俗贵族开会同意,国王不得向直接封臣征派 补助金。 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
A .A B .B C .C D .D
13 .加尔文在宣扬世俗成功的同时,坚持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他要求信徒在取得财富时,不要用于挥
霍和无度享乐,而是要用财富去实现财富的增殖。据此可知,加尔文教( )
A .适应了资本扩张需要 B .彰显了人文精神本质
C .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D .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
14 .1807 年 11 月,德意志地区威斯特法伦王国颁布宪法,宣称“吾皇拿破仑…… 以保障人民幸福……现制 定宪法”,强调“一切臣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次年, 巴伐利亚颁布了以威斯特法伦王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
这反映了( )
A .现代民法体系逐步形成 B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C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 D .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5 .20 世纪 30 年代, 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 黄金海岸(今加纳) 主要生产可可, 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 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主要种植棉花,南罗得西亚(今属津巴布韦)以种植烟草为主。这反映
出当时非洲( )
A .经济发展的依附性特征 B .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C .区域经济的互补性特征 D .完全沦为欧美的殖民地
16 .理性预期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理性预期使得人们能够预料到政 府政策的结果,并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政策失效。 80 年代其主要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
受。这是由于该学派( )
A .顺应了经济自由化的潮流 B .解释了宏观调控的合理性
C .揭示“滞胀”现象的根源 D .适应了企业国有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8 分)
2017 年“大英博物馆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
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材料
序 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 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 钱币 ” 16 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 50 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 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 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 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 行纸币 ” 1839 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 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 1800 年, 因 1831 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 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 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 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器 中国深圳生产于 2010 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对材料中的文物进行归类并说明归类理由。(要求:依据示例,概括类别的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
由,史论结合。)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宋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州县城市的空前繁荣和众多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各级州县城市中 的高收入群体所消费的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包括各种奢侈品;城市的一般工商业者的消费一般以基本生 活用品为主,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不大。从江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消费特点来看,政治型城市对奢侈 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综合型和经济型城市对各种物品的需求都相当旺盛,港口型城市的消费品还包括相
当数量的海外舶货。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 材料二 明清江南消费行为的两个极端:一头是处在贫困线上下,多数劳动者以及部分贫寒的士民消费严重 不足;另一头是穷奢极欲,消费过限,造成了种种不正常、不合理、不道德的经济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病态。 其中奢侈性高消费行为尤其突出,由于它是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手工业生产者奉行质量竞争,这无益于 经济结构的突破。奢侈性消费又污染了社会主体力量的心理素质, 在他们中间无法造就出一代社会变革者。 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结构中,政治力量强有力地统治着经济。所有奢侈性的高消费无
不靠政治力量的支撑,更刺激了富有者攫取政治权力,从而巩固了传统的政治结构,使经济难以获得相对
独立的发展。因此,奢侈性的高消费,导致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效果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州县城市和市镇消费的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江南消费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影响。(14 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 16 世纪开始的,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 起等,它使民族历史逐渐融为世界历史,极大程度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进步。 18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开启了
工业革命、以工业、技术、资本、掠夺为核心要素的西方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把现代
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病。
……
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开启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全面铺展新中国的建设的辉煌历程中, 一 以贯之地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和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了一条人类通往现代
化的新路,以自身的积极创造和主动发展,对人类现代化产生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摘编整理自英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欧美国家现代化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要求: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某
个方面拟定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区都贯彻了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 承认 所有公民平等, 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 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却仍在许多地方获得了普遍支持。虽然资产阶级和许多知识分子也都赞 成这些变革,但事实上是它是一种外来统治,如有必要它即可凭武力强加。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 对征用、赋税、征兵、战争感到厌倦,虽然法国统治通常意味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
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其质量印象更深刻。其实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已经成为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
的民族主义也已经发展成为反抗拿破仑统治的运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4 分)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 美国政府明确表示, 不愿意支持英国和法国维持殖民帝国。苏联也 在原则上反对殖民帝国。二战后英国继任的首相艾德礼意识到,给予殖民地独立,比不得不面对大规模暴 动更好,随着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太阳终于在大英帝国落下。英国和法国将政府、文化和语言的重 要传统留在非洲、亚洲和中东。在许多殖民地, 受过教育的活跃团体随时准备着争取独立, 在实现独立后, 他们也准备好成为新国家的领导人。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 美国和苏联为在这些年轻的国家扩展
自身影响力而激烈竞争。到了 1980 年,联合国的 154 个成员中有一半以上是 1956 年以后加入的。
—— (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下)》
(2)阅读材料二,充分提取信息,结合所学,说明战后初期殖民地国家获得的发展与面临的阻碍。(8 分)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福建专用)
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A B A D D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B B A A C A A
17. 【答案】
【答案】示例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或走向整体的世界)(1 分)
序号: 1 ,2 ,4。(1 分)
理由: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西欧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也造成了被殖民地区的苦难。(2 分)
主题:科学技术的进步(1 分)
序号: 3,5,8(1 分)
理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发明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自然科学、生 物学以及工程学方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如现代时间观
念的出现、太阳能的使用等。总结: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方面推动人们的生活。(2 分)
18.【答案】
(1)不同:州县城市消费相对旺盛,市镇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州县城市奢侈品需求量相对较大,市镇消费以 日用品为主;州县城市不同阶层消费差异大, 市镇阶层间消费差异相对较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每
点 2 分, 3 点即可)
(2)新现象:消费两极分化严重;高消费问题突出。(4 分)
影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了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突破;
导致社会精英群体贪图享乐、进取心减退,不利于社会变革;腐蚀了官僚队伍,造成贪污腐败和政治黑暗;
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每点 2 分,答出 5 点即可)
19.【答案】
示范观点: 1.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欧美国家现代化的超越
3.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共同富裕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发展
参考示例
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6 世纪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由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使得处于世界历史之中的 落后国家惨遭入侵、劫掠。工业革命后,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对外进行商品倾销、 资本输出,大肆殖民扩张,瓜分世界,通过殖民掠夺聚敛巨额财富,促进本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推动资本 主义文明全球扩张的同时,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带给落后国家更多的是深重灾难,构建起东方从属于西
方的不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艰难起步,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致力于国家 建设经济发展。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通过改革开放,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发展生产力, 使国家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不是靠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推进的,也不是以牺牲他国 人民利益为代价的。新时期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具体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思维,弘扬和平发展理念,走合作
共赢的道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答案】
(1)认识: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拿破仑通过战争,废除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贵族特权,
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封建、专 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欧洲各地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 立要求不断高涨。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拿破仑在政治上压迫被征服地区,摊派兵役,经济上
掠夺财富,这些都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和反抗。(4 分)
(2)发展:英、法的殖民统治瓦解;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新兴民族国家在
联合国中的比例增大,有利干促进和推动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新兴民族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
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4 分)
阳碍: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文化烙印,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着消除殖民主义影响,进行文化重建和复兴民族 文化的重任;在两极格局下, 美苏两国为自身利益不断干涉他国内政, 严重影响了第三世界的独立发展。(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