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全国甲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全国甲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14:01:13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考试时间: 5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4 分, 12 小题,共 48 分)
24. 管仲认为: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
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 。这些思想
A.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 B.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D.奠定了齐国霸业的物质基础
25.下图是南阳汉画像石《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 种投掷游戏)。画面中间两个人正在投壶喝酒, 左边的人眼皮下垂给人以昏沉之感;右边的人眼睛圆睁,精神正足。从两个人面部的刻画来看,两个人
的正侧面都存在于同一张脸上。该作品反映了
A.时代特征影响绘画特色 B.古代艺术与现代主义的融合
C.艺术创作源于丰富想象 D.史料价值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26. 宋代以前的朝廷对于商品按照质量高低定价并对此严加控制。到了宋代,政府改为:除官府专卖的商品 及灾荒年期的粮食限价之外,官府对一般商品的价格不予干预,卖家可根据交易.行情自由定价。这一
变化反映了宋代
A.商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相对宽松的市场机制建立
C. 国家开始放松对商业控制 D .官营手工业仍有一定特权
27. 明太祖洪武年间,政府建立了庞大的官府手工业,所需物资由官府作坊生产;明嘉靖九年(1530 年),政 府开始采取“官搭民烧” 的形式, 按件付给民窑成本, 同时大量的裁减了官匠和编役工匠的数量, 增加雇
役工匠。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雇佣劳动关系已经普及 B.重农抑商政策不断松驰
C.官营手工业不复存在 D.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28. 清末, 一些维新派人士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造。黄遵宪首先提出“我手写我口” 的诗歌创 作原则, 以冲破旧体诗词形式的束缚, 并以自己诗歌创作的实践, 成为近代“诗界革命” 的先驱。由此可
知,黄遵宪
A . 掀起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B . 最早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 . 意在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 . 对旧体诗词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29.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改外务部为外交部,陆徵祥执掌外交部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例如“在 人事制度上规定所有驻外使馆工作人员,悉由外交部任命或委派;在财务制度上规定每个驻外使馆必 须编造预算,报部批准 ……在业务制度上规定驻外使馆必须定期向外交部汇报;在保密工作上规定外
交文电密码必须时时变动” 。这些改革
A.促使近代外交逐渐转向法律化 B.能够保证外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有利于外交部门管理的现代化
30. 1928 年,中共六大召开,会议指出:党在领导各地农民的斗争中,要“ 自觉地创立苏维埃政权和实行 土地革命的斗争” ,要“建立工农革命军” ,认为“城市领导作用的重要,和无产阶级群众的高潮,都将
要表现它的决定胜负的力量”。这表明当时
A.城市中心论仍具有较大影响 B.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党内右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D.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
31.近年来, 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 创建“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峰
会” 。这表明
A . 我国重视对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B . 亚洲地区是我国外交工作重心
C . 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深人人心 D .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迅速加快
32. 在古代雅典, 许多学者、文人, 如哲学家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等, 都是优秀的运动 家或锦标获得者。凡在运动会上夺标的, 国家出资为其立像, 并刻上他的名字, 如米隆的《掷铁饼者》
这反映了当时
A . 城邦政治影响文化发展 B . 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C . 尚武观念推动对外扩张 D . 民主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33. 俾斯麦在 1868 年 5 月说:“德意志若还能够在 19 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那在我眼中将足难能可贵
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即可实现,那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事件。 ”这说明此时的德意志
A.邦国矛盾激化 B.工业发展迅猛
C. 国际竞争落败 D. 民族意识高涨
34. 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 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
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 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 旨在与苏联争夺“ 中间地带” 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35. 新加坡公共假期包括:开斋节、农历新年、哈芝节、耶稣受难节、劳动节、卫塞节、国庆节、屠妖
节、圣诞节。这反映
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 B.新加坡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 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繁茉
二、非选择题部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大型工厂和烟囟组成这里的“城市景观” ,加之谷地地形导致 这里雾霾频发。 1842 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 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 … ..生活在城 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1868 年,曼彻斯特卫生官员发现工厂的中年劳动者极易患支 气管炎和肺气肿。在 19 世纪下半叶, 曼彻斯特市政厅外观的石雕因烟雾腐蚀而出现风化。 19 世纪 70 年 代,浅色蛾类在烟雾弥漫地区几乎绝迹,蝴蝶也发生黑化。罗伯特 · 安古斯 · 史密斯在距离市中心下风口 两英里处种植了 20 株茶花, 以测试空气中硫化物对植物的影响, 结果这些花黯然无光, 甚至凋敝死亡。 1873 年,曼彻斯特化学与其他工厂有害雾气委员会检察官曾有记录:位于中央商务区中心的 J.斯梅瑟茨
的工厂排放烟尘达 11 分钟,站在这里的人会因吸入该厂烟囱释放出的浓烟而感到室息。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 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二 2005 年,为有效破解我国生态治理难题,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 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相继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
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问题”“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生态文明思想, 为我国未来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立足新时代, 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和“碳 中和” 目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党和政府已将推进生态治理现代
化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
——摘编自欧阳康、郭永珍《论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中后期曼彻斯特雾霾的危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1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代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特点及其意义。(14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 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 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 活的关系;和与中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以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 人伦关系;刚健有为思想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的基
本思想体系,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文化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
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仅用了 20 年左右的时间,就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1862 年, 德川幕府选派 15 人到荷兰学习海军专业知识。1868 年,明治政府在京都创办“ 兵学校” ,此后,监军本 部 继承并创建了数量众多的专业与综合性军事学校。海军兵学校的教育模式与陆军士官学校有类似 之处, 既注重学生的军事技术训练、军事素养培育、领导指挥能力及专业能力培养, 又注重军人精神教 育、“ 忠君爱国” 思想的培养,甚至精神教育一度占据了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所谓"江田岛精神"成为日 本海军的精神支柱。1872 年 5 月,明治政府"从法国聘请马尔库里陆军中校等 15 名军官"指导陆军的创 建。 1878 年, 海军派出"筑波"号搭载学生实施远洋航海, 军舰由横滨出发, 南穿赤道到达澳大利亚悉尼 后回国。 1890 年, 日本陆军经过军制改革, 在组织指挥体制、兵役制度、编制装备等方面已完全转向德
军。
——摘编自王卫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人才培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军事人才改革的方式。(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军事人才改革的影响。(7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瓦解。根据 1918 年 10 月的《停战协定》和 1920 年 8 月的《色 佛尔和约》,帝国主义国家不仅要求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属国,而且还要瓜分土耳其本身,控制土耳 其的财政经济和关税, 享有领事裁判权。 1919 年 7 月,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派凯末尔领导的革命战争开 始。 1920 年, 英军占领伊斯坦布尔, 唆使素丹解散议会, 大批逮捕和流放议员, 并发兵安那托里亚。凯 末尔党人于 4 月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国民政府,凯末尔任临时总统兼国民军总司令。1921 年 1 月在伊涅纽村战役中, 国民军击溃希腊侵略军, 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次大胜仗。安卡拉国民政 府奉行同苏俄友好的政策, 于 3 月签订《土苏友好条约》,得到苏俄政治上、道义上、经济上的支援。1922 年 8 月,国民军发起总反攻,于 10 月 11 日迫使希腊订立《停战协定》。1923 年 7 月,协约国与土耳其 在洛桑重订《洛桑和约》,土耳其收回被割让的领土,取消了赔款,废除了外国的财政监督和领事裁判
权。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对国际形势的影响。(7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他在 1943 年叙 述自己的治学经历时说道:“ 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重实 用, 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 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他在“ 中国史学名著评论” 的备课札记中写道“或 问:‘现在中国史应如何做法’。答曰:‘一方面要发挥本民族伟大之精神, 一方面要指责历朝政治之缺点; 处处说明社会进化之原理,及国民与国家之关系; 目的在造就现代式的国家,与各国享平等之幸福。此
现代本国史之做法’。”
——摘编自毛瑞方:《陈垣“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新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垣的历史观。(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垣历史观形成的条件。(7 分)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历史 ·参考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D C D A
31 32 33 34 35
A A D C A
41.【答案】
(1)危害: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健康;对城市建筑物造成严重腐蚀与破坏;造成动植物死
亡或异常进化。(答出两点得 5 分)
原因: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和煤炭的大量燃烧;曼彻斯特的谷地地形等地理因素的影响;19 世纪中期
以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政府缺位,缺乏治理;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答出三点得 6 分)
(2)特点:以破解我国生态治理难题,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为目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有明确指 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政策;属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
同步进行。(答出三点得 6 分)
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性发展;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 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
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目标。(答出四点得 8 分)
42.【答案】
示例一
观点: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分)
阐述: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强调天人关系的统一性。 其发展大致经
历先秦、西汉和宋明三个阶段。
殷商时期天人关系是神人关系, 人对神无所作为、盲目屈从。 春秋时期, 老子提出“道” 的概念, 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 他的哲学 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西汉 时期董仲舒为强化中央皇权,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创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宋明时期思 想家们发展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 陆王心学强调“心即是理”,王阳明认为, 人与宇宙是
一个整体;人心与万物一体相通。 (8分)
总结提升: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
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2分)
示例二
观点: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2 分)
阐述: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 才能产生新事物。 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 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 小 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儒学在吸取佛道两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 新的阶段,产生了宋的道学。 经过儒、释、道三家的互相吸取、融合终于形成了儒、释、道三
家相互共存、和而不同的格局,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总体体系。 (8分)
总结: “和” 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
45.【答案】
(1)以院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聘请外国教官团队;注重开展实战训练;
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经验。(8 分)
(2)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提升了军事作战能力, 加强了军国主义教育, 助长了对外扩张气焰。(7 分)
46.【答案】
(1)特点:由土耳其民族危机引发(与一战和战后协约国瓜分密切相关);(2分)与英国、希腊、苏 俄、协约国等国际政治势力交织; (4分) 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
命。(2分)
(2)影响:促使凡尔赛体系调整; (2分) 促进了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分) 提升了土耳
其、苏俄的国际影响力。(3分)
47.【答案】
(1)历史观:因时而变,具有创新意识;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鉴古知今,服务社会发展;开阔
视野,融入世界潮流。(8 分)
(2)条件:史学传统的延续;民族危机的刺激;明清学风的熏染;西学东渐的影响。(7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