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上海专用)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霸陵之谜。(25 分)
2021 年 12 月, 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 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霸
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一)汉文帝其人
(1)《汉书 · 外戚传》中记载, (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 ,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
(2分)
A. 刺史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2)据史载,汉文帝首创“赐物存问” ,赏赐八、九十岁老人帛絮和酒肉等物品,以示尊重与慰问。这体现
了国家治理中的( )(2 分)
A. 官员选拔 B. 社会教化 C. 户籍管理 D. 社会保障
(3)汉文帝与继任者在位期间,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轻徭薄赋,经济得以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
(2分)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
(二)考古霸陵
(4)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 。考古工作 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 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 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这说明
(双选)( )(4 分)
A. 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 B. 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
C. 文献、考古需相互印证 D. 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2016 年,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为确认保存状况,考古工作者对其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
统的考古调查。
材料一:“江村大墓” 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
坟, ……欲为省,毋烦民。
—— 《史记 · 孝文本纪》
(5)结合所学,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如何印证汉初的时代特征?(6 分)
(三)印证霸陵
材料三: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 中司空印”“ 中司空丞”“仓印”“器府”等官印。
材料四:呈“亞”字形的“江村大墓”与“窦皇后墓”示意图。
材料五:( “江村大墓” )平面为“亞”字形大墓。 “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
我们扩大勘探范围后, 发现一道东西长 1200 余米, 南北宽约 863 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 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 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 同茔” ,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 ,正好体
现出汉代帝后合葬“ 同茔异穴” 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 “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6)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9 分)
2. 地图中的世界观念。(25 分 )
从地图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图 1 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册(1154 年)
图 2 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年)
图 3 德国地理学家马提勒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1)图 1 和图 2 两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10 分)
(2)直接影响图 3 绘制的历史事件是( )(2 分)
A. 亚历山大远征 B. 郑和七下西洋
C. 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D. 哥伦布到达美洲
图 4 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万历年间, 1584-1602 年)
(3)促成图 4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 )(4 分)
A.新航路开辟 B.蒙古西征 C.启蒙运动 D.明代解除海禁 E.早期西学东渐
图 5 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清嘉庆十六年, 1811 年)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9 分)
3. 世界文化遗产览胜。(25 分)
世界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见证。某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览胜”主题活动, 请
你参与策划。
(1)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 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6 分)
。
(2)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12 分)
历史遗产 简介说明
① 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
②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地
③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④ 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
⑤ 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
⑥ 古代军事防御系统
(3)环节三:个案任务单制作。 2021 年泉州申遗成功,结合以下图文材料为泉州申遗拟定主题,并简述理
由。(7分)
(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
——[意]马可 · 波罗(13 世纪)
4. 国家建设道路。(25 分)
20 世纪以来,不同制度的国家以不同形式探索本国建设道路,其利弊得失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当说我们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 战时共
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摘自《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1)根据材料一,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在于(双选)( )(4 分)
A. 缓解了城市的饥荒 B. 推翻俄国农奴制度
C. 推动十月革命爆发 D. 保障国内战争胜利
材料二: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 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
质全在于此。
——摘自《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2)根据材料二,列宁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误的根源是(单选)( )(2 分)
A. 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 B. 忽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
C. 抛弃苏共的领导地位 D.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说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4 分)
材料三:感谢上帝, 这些困难只是物质方面的……联邦、州、各地政府立即行动回应要求降价的呼声…… 将现在常常是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
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摘自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4)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实施背景和具体措施上有哪些相似之处?(4 分)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
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5)综合各项材料,联系所学,说说你对“ 国家建设道路” 的认识。(11 分)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3历史试题(上海专用)
历史·参考答案
1. 霸陵之谜。(25 分)
【答案】(1)C (2 分) (2)D (2 分) (3)A ((2 分) (4)BC (4 分)
(5)材料一为考古发掘的实物史料,材料二为文献史料,二者印证了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的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政策。(材料一、二的史料性质,相互印证,时代特征) (6 分)
(6)从已有说法看,传统认为凤凰嘴为霸陵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考古否定。陪葬品和文献互证,符合史书关 于文帝节俭的记载。从出土的官印、墓葬形制,结合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符合汉代帝王级别墓葬,
多重印证下可确认与窦皇后墓同园就应该是汉文帝墓。(9 分)
2. 地图中的世界观念。(25 分 )
【答案】(1)异:根据图 1 和图 2 两幅地图,可从视野范围、地理中心、方向设定等方面分析两幅地图对 地理空间认识的不同, 如视野范围不同, 图 1 主要包括西亚、北非和欧洲地区(亚欧非交界区域),图 2 主 要包括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但也涉及欧洲、非洲等地,较图 1 更为广阔;地理中心不同,图 1 以阿
拉伯半岛地区为中心,图 2 以中国为中心;方向设定不同,图 1 为上南下北,图 2 为上北下南。(6 分)
同:根据两幅地图可知,图 1 为阿拉伯地理学家对世界的认识,图 2 为明朝官方对世界的认识,两者都将 自己的国家放在中心位置。因此,图 1 和图 2 两幅地图的相同点是都是自身对世界的认识;都把自身所处
文明置于世界中心。 (4 分)
(2)C (2 分)
(3)ADE (4 分)
(4)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曾因西方地理学的传入而有所改变,终因传统的束缚而无法持续。明 初,国人继承并坚持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世界地图绘制以中国为中心,范围虽然涉及欧洲、非洲各地, 但主要地区就是中国;明代中后期,通过新航路开辟,西方对世界产生新认识,地图不断得到重绘;明末 清初,早期西学东渐中,天主教传教士将地圆学说、五大洲等新地理知识传入中国,并于中国开明士人绘 制出《坤舆万国全图》等新世界地图;但这种新观念因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而并没有 得到继承和普及, 至清代中期, 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仍在延续甚至强化, 嘉庆年间绘制的《大清 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反映出的国人世界观念已经回归到早期西学东渐前的状态;对世界认识的不足也成为
清朝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继而阻碍中国社会发展。(9 分)
3. 世界文化遗产览胜。(25 分)
【答案】(1)①.B②.A③.C (6 分)
(2)①.D②.F③.E④.A⑤.C⑥.B (12 分)
(3)主题: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多元文化汇聚地;海上丝路的起点等。(2 分)
理由: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多元文化 交融,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其史迹不仅是宋元文明发展的体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值得纪念
与保护。(5 分)
4. 国家建设道路。(25 分)
【答案】(1)AD (4 分) (2)B (2 分)
(3)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如允许私营企业,引入外国资本等),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
市场机制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工农联盟),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4 分)
(4)两者均是在国家经济领域发生危机后对政策实行的调整;两者均体现了国家干预调控经济的模式。
(4分)
(5)主要观点:国家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其“共性”与“个性”(可从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延续与变迁的 视角展开认识);国家建设道路的实践反映了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社会管理需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国 家建设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任何制度、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均有其合理和缺陷之处,需不断优化,趋于 完善;在国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不同制度的国家应当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找到市场机制和政府调 控之间的平衡点,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在国家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在坚持自 身特色的基础上, 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 契合现实国情,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与组织流畅。(1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