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07:45:50

文档简介

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第 1 课时 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生命观念: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群落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2.科学思维:采用分析与比较、模型与建模的方法,举例说明生物的种间关系。
目标一、 群落的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 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的集合。
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 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两个重要概念
物种丰 富度 概念 一个群落中的
特点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在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优势种 概念要点 数量 ,对其他物种影响 ,往往占
注意点 数量多,但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的物种不属于优势种;优势种可能发生更替
(3)特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 )
(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 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
(
(
)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我国的海南到东北,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2.下列关于群落及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目标二、 种间关系
1. 作用: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 ,形成一个
有机的 。
2. 主要类型
(1)捕食
①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的现象。(注:两种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一种灭绝)
②举例: 。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的不同步性变化。 (如图)
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 a.方法一:据最高点判断:自然界中, 。 据此可知, A 为 ,B 为 。 b.方法二:据曲线走势判断: 。 据此可知, A 为 ,B 为 。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据,另一方处于 甚至 。
②举例: 。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的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
注:不同种生物的生 态需求越接近, 竞争 越 。 竞争可能导致一种 生物的灭亡。
(3)寄生
①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 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对
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②举例: 。
注:蛔虫只能进行 呼吸,体细胞中没有 (细胞器)。
菟丝子不能进行 作用,体细胞中没有 (细胞器)。
(4)互利共生
(
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
)①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 , , 如 果 彼
②举例: 。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 ”的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 )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竞争。 ( )
(3)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
任务一 群落的种间关系
1 .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2 .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 场面比较血腥, 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 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
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3 .结合教材“思考 ·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资料 2 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
(
(
)
)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B.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
C.寄生、互利共生、种间竞争
D.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
(
(
)
)4.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第 1 课时 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1.生命观念: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群落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2.科学思维:采用分析与比较、模型与建模的方法,举例说明生物的种间关系。
目标一、 群落的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 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 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 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两个重要概念
物种丰 富度 概念 一个群落中的 物种数目
特点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在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丰富
优势种 概念要点 数量 多 ,对其他物种影响 大 ,往往占 优势
注意点 数量多,但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的物种不属于优势种;优势种可能发生更替
(3)特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是 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 × )
(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 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 )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 )
C.从我国的海南到东北,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答案 A
解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 项错误;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即丰富度是不同的,B 项正确;从我国海南到东北,森林群落的物种数目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C 项正确;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D 项正确。
2.下列关于群落及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C
解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即物种的丰富度是群落的基本特征, A 正确;群落内 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往往表现为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即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 正确;种 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种群密度增大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群落丰富度增大,因为丰富度是群落物种数目的 多少, C 错误;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生物才能构成群落,而所有树木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D 正确。
目标二、 种间关系
1. 作用: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 种间关系 ,形成一个
有机的 整体 。
2. 主要类型
(1)捕食
①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食物 的现象。(注:两种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一种灭绝)
②举例: 羊和草、狼和兔、青蛙与昆虫、雪兔和猞猁。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 (如图)
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 a.方法一:据最高点判断:自然界中, 被捕食者的数量一般多于捕食者。 据此可知, A 为 被捕食者 ,B 为 捕食者 。 b.方法二:据曲线走势判断: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 者。据此可知, A 为 被捕食者 ,B 为 捕食者 。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相
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据 优势 ,另一方处于 劣势 甚至 灭亡 。
②举例: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
注:不同种生物的生 态需求越接近, 竞争 越 剧烈 。竞争可 能导致一种生物的 灭亡。
(3)寄生
①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 寄居 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的现象。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②举例: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注:蛔虫只能进行 无氧 呼吸,体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 (细胞器)。
菟丝子不能进行 光合 作用,体细胞中没有 叶绿体 (细胞器)。
(4)互利共生
(
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
)①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 , 彼此有利 , 如 果 彼
②举例: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真菌和单细胞藻类。
③数量变化: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
“ 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画出曲线图)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竞争。 ( √)
(3)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
任务一 群落的种间关系
1 .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2 .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 场面比较血腥, 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
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
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提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 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 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
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
3 .结合教材“思考 ·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提示 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相互错开。
(2)资料 2 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提示 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
提示 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 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
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B.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
C.寄生、互利共生、种间竞争
D.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
答案 D
解析 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乙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
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 ;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表示“你死我活 ”
的种间竞争关系。 D 正确。
4.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
答案 B
解析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
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表述的是种间竞争关系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表述的是鹿以野苹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表述老鹰出笼捕食兔子。因此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