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6 10: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你眼中的唐玄宗是怎样的呢?
唐玄宗 · 李隆基 (685—762)
小 调 查
第一篇: 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第二篇: 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第三篇: 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七下第 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学习目标
1 、 通过阅读课本并分析材料, 能归纳出安史之乱的原因 、 影响, 提高归纳概括的能
力, 总结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
2 、 通过观看视频, 能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 、 人物 、 过程和结果。
3 、 通过阅读课本, 能从不同角度叙述黄巢起义的原因, 说出黄巢起义的影响 、 唐朝
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知道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4 、 通过阅读课本、 识读地图并结合材料, 能够分析概括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实质和特
点, 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 一 这 一 历史趋势。
壹 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材料 一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 …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 白居易《长恨歌》
专以声色自娱, 悉委政事于林甫 。 ——《资治通鉴 · 唐纪》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杜甫(创作于755年)
从713—755年, 唐对吐蕃用兵26次, 对突厥用兵12次, 对契丹用兵9次, 对南诏 用兵6次, … …在这些战役中, 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 … … 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
断, 战火连绵 。 ——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材料三 (节度使) “ 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以布列天
下 。 然则方镇不得不强, 京师不得不弱 。 ——《新唐书 · 兵志》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任务一: 阅读教材P23第 一段并结合以下材料, 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资质丰艳, 善歌舞, 通音律, 智算过人 。 ”
——《旧唐书·杨贵妃》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 …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 白居易《长恨歌》
专以声色自娱, 悉委政事于林甫。
——《资治通鉴 · 唐纪》
①唐玄宗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日趋腐败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材料 一
杨贵妃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杜甫(创作于755年)
从713—755年, 唐对吐蕃用兵26次, 对突厥用兵12次, 对契丹用兵9次, 对南诏用 兵6次, … …在这些战役中, 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 … … 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 断, 战火连绵。
——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②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和民族) ,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材料二
(节度使) “ 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以布列天下。 然则方镇不得不强, 京师不得不弱。
——《新唐书 · 兵志》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材料三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益肥壮, 腹垂过膝, 重三百三十斤 。 ...... 。 至玄宗前, 作胡旋舞, 疾如风焉。
——《旧唐书》
(安禄山) 身兼范阳 、 河东 、 平卢三镇节度使。
——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安史之乱 时间
755
人物
安禄山 史思明
过程
河北 洛阳 潼关 长安
结果
763年, 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 平定叛乱。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任务二:结合课本P23第二段, 完成安史之乱资料卡。
《中国历史七下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第10页
洛阳
范阳
长安
材料 一 安史之乱前, 全国户数890多万, 乱后仅剩190多万 。 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 重, “ 北自覃(tán) 怀, 经于相土, 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
——《旧唐书》 卷 一 二 〇《郭子仪传》
材料二 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 列为侯王者, 皆除节度使 。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
大者连州十余, 小者犹兼三四 … … 天子顾力不能制, 则忍耻含垢, 因而抚之, 谓之姑
息之政 。 ——《新唐书 · 兵志》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任务三: 阅读教材P24第二段并结合以下材料, 概括安史之乱的影响。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材料三
——杜甫
安史之乱前, 全国户数890多万, 乱后仅剩190多万 。 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 最重, “ 北自覃(tán) 怀, 经于相土, 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
——《旧唐书》 卷 一 二 〇《郭子仪传》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经济方面
材料 一
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 列为侯王者,
皆除节度使 。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 大
者连州十余, 小者犹兼三四 … … 天子顾
力不能制, 则忍耻含垢, 因而抚之, 谓 之姑息之政。
——《新唐书 · 兵志》
②中央权力衰微, 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中国历史七下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第10页
政治方面
材料二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一、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③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1. 唐末谁过的最不容易?
2. 要是你生活在唐末, 你会怎么做?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想一想
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想 一 想,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等待时机, 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任务四: 阅读教材P24三段, 从以下3个角度归纳黄巢起义的背景。
唐朝后期社会形势
中央政权
地方形势
百姓生活
统治腐朽 、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 互相兼并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朝后期社会形势
农 民 起 义
中央政权
地方形势
百姓生活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中国历史七下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第10页 黄巢攻入长安, 建立政权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朝至此灭亡
.
朱温灭唐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
历史事件 时间
影响
安史之乱 755—763年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
致命打击, 唐朝开始瓦解
朱温建后梁 907年
标志着唐朝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安史之乱 、 黄巢起义、 朱温建后梁对唐朝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呢?
二、衰极而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易错易混
亡后格局—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u 黄河流域—— 五代(先后建立)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u 南方地区—— 十国(基本并存)
前蜀 、 后蜀 、 吴 、 南唐 、 吴越 、 闽、
楚 、 南汉 、 南平 、 北汉
材料三 正当中原地区忙于改朝换代之际,材料四
南方各国巧妙的利用割据的有利时机, 赢
得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五代之乱, 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
易五姓十三君, 而亡国被弑者八, 长者不过 十余岁, 甚者三四岁而亡!
—— 欧阳修《本论》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任务五: 阅读教材P25并结合以下材料, 思考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材料 一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从表中能看出五代十国时期开国君 主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特点1: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军权的 武将
五代十国的实质: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 面的延续。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材料 一
材料二
五代之乱, 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 易五姓十三君, 而亡国被 弑者八, 长者不过十余岁, 甚者三四岁而亡!
—— 欧阳修《本论》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特点2: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战事不断, 政局动荡
材料三
正当中原地区忙于改朝换代之际, 南方各国巧妙的利用割据的有利
时机, 赢得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特点3: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 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有 一 定的发展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中国历史七下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第11页 《中国历史七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部编版 第25页
特点4: 统 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材料四
唐 朝 统 治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
618 唐 朝 建 立
贞观之治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
907 960
713 741
年份
627 649
755 763
878 884
唐玄宗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留下怎样的警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
贤臣兴国, 奸臣误国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霓裳羽衣》 , 人到晚年却只有《长恨歌》 。 他将大唐带到巅峰, 又亲手将大唐推到 谷底。
—— 曲昌春《安史之乱》
回顾唐玄宗的 一 生: 他的前半生活得伟大, 人到晚年却活得憋屈; 他的前半生唱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