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必能达到生殖隔离
C.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观点的主要差异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细胞多样性
C.有性生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是因为出现了基因重组
D.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4.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
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
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木村资生所说的分子进化速率中的“分子”是指
A.水分子或无机盐
B.氨基酸或核苷酸
C.脂肪分子
D.核酸或蛋白质
6.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有关抗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
②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
③青霉素的使用改变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
④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 b阶段抗性基因频率更高
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
⑥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②③
7.从 胚胎发 生上看,人的 上肢、马的前肢、鸟的翼 都是 由胚胎 时期的前肢芽发育而来,但出现了不同的适应结构。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生物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8.下列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所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原体产生适应性突变
B.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9.育种专家将某地的植物a分别引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形成的种群记为b、c。下图表示4月份种群a、b、c中开花植株所占比例,已知花期不同的植株之间不能受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a、b、c中可以产生相同的突变类型
B.种群a和b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C.三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所差别
D.导致种群b和c出现花期不同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10.结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性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下列有关引起该病的细菌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膜炎细菌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病毒不可以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结膜炎细菌含有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
D.两者都不含有染色体,但都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2.猴面花在全球种植广泛。粉龙头和红龙头是两个猴面花姐妹种,形态上极为相似,但存在生殖隔离。两者起源于同一个祖先种,分布区重叠,有不同的传粉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猴面花及其传粉者的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粉龙头和红龙头是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
C.因起源于同一祖先种,粉龙头和红龙头两种群的基因库相同
D.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所起的作用相同
13.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①基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种群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海蜘蛛是一种在深海中生存了5亿年的节肢动物,其视觉器官高度退化,身体透明不易被发现且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海洋中不存在天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无光的环境导致海蜘蛛产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
B.海蜘蛛身体透明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C.自然选择对海蜘蛛不起作用
D.海蜘蛛与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15.1859年,24只原产于英国的野兔被引入澳大利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野兔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于生活在两国的野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两国的野兔属于同一个种群
B.为了适应澳大利亚的环境,野兔产生了新的变异
C.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野兔的引入可能会改变澳大利亚当地其他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二、非选择题
16.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1)在一个非常大的家蝇种群中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T、t与R、r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_ _RR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
(2)下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图中a表示 ,b表示 d表示 。
(3)共同进化是指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
17.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A、B、C、D(如下图),湖中鳉鱼的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导致 ,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
(2)在1万多年中,小溪流渐渐消失,C湖中的鳉鱼与其他3个湖泊中的鳉鱼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在空间上存在 。经调查,C湖中的鳉鱼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形成了多种基因型,从而使C湖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3)现在,将A、B两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鳞鱼相互交配产生了不育后代,这两个种群 (填“是”或“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理由是 。
18.1939年科学家发现DDT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随着DDT的使用,发现害生具有DDT抗性。对害虫抗性的形成人们提出两种假说:①是DDT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②是DDT对抗性害进行选择的结果。为此科研人员利用果蝇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回答:
实验一:在果蝇群体繁殖过程中,每代都用DDT处理,且逐代增加DDT剂量,10代后检测果蝇的DDT抗性。
实验二:取20个培养瓶,标记为1~20组,每瓶中饲养一对雌雄果蝇,繁殖一代后随机选取一半检测DDT抗性,然后选取抗性最强组留下的一半果蝇再重复实验,共重复9次。重复实验中逐代增加DDT剂量检测DDT抗性,具体过程如下图。
(1)选择果蝇作为本实验材料,这是因为果蝇 。(至少答出两点)
(2)在果蝇种群中不同果蝇的DDT抗性存在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具有 性,实验二重复实验中检测果蝇DDT抗性时,逐代增加DDT剂量的目的是 。
(3)上述两个实验在10代后检测果蝇的DDT抗性基本一致,这一结果支持的假说是:果蝇具有DDT抗性是 的结果。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①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培养瓶中的果蝇存在 隔离。
②获得的DDT抗性较强的果蝇是否为新物种 简要说明理由 。
③经过10代后获得的DDT抗性较强的果蝇是否发生了进化 简要说明理由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C
7.B
8.D
9.B
10.B
11.D
12.A
13.B
14.B
15.D
16.(1) 25% 4%
(2)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7.(1) 适应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协同进化
(2) 地理隔离 新基因 基因重组
(3) 是 出现了生殖隔离
18. 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目多 不定向 选择DDT抗性更强的果蝇进行下一次实验 DDT对抗性果蝇进行选择 种群 地理 不是新物种,因为获得的DDT抗性较强的果蝇与原来的果蝇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发生了进化,因为果蝇种群的DDT抗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