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台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阿拉伯数字起源 D.罗马帝国的强盛
2.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3.2018年9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印度社会遗留的( )
A佛教教义 B.采邑制度 C.种姓制度 D.农奴制度
4.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西亚、南亚、东亚地区诞生了几大文明古国,这些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
①诞生于大河流域 ②都实行民主制度 ③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 ④都建立了城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当民众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赞成与斯巴达的战争时,公民大会就宣布处于战争状态;当陪审员投票赞成苏格拉底有罪时,他就是个罪人。”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众是拥有决策权公民集体
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陪审法庭难以做到公正判决
6.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
A.古巴比伦 B.雅典 C.斯巴达 D.罗马共和国
7.小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下图所示内容。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C.封建庄园的地位 D.忠君思想在西欧的传播
8.“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判断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基本自给自足 B.自耕农为主体 C.严格禁止竞争 D.商品经济发达
9.“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10.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中世纪各主要文明实现封建化的进程各具特点。以下对欧亚文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B.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扩张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西欧中世纪大学突破了教会对思想和文化的垄断
D.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11.商人将统一购买的原料交给其雇佣的劳动者去加工,这些人多数是农民,他们将原料拿回家 加工。加工的成品由商人运到市场经销,为此商人付给劳动者一些报酬,也就是工资。材料描述( )
A.庄园经济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集体农庄
12.16世纪初,意大利工匠发明的玻璃镜子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子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人文主义的盛行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3.印第安人指责他把欧洲的强盛带到了美洲,掠夺他们的财富,破坏他们的文化;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播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这一矛盾评价针对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4.16世纪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强迫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在金银矿井进行繁重劳动,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据当时人们估计,矿坑里的奴隶,每5个人中,就有4个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死去。但是,金银的开采却成为殖民者致富的源泉。这反映了( )
A.殖民掠夺的背景 B.三角贸易的过程 C.西欧经济的发展 D.殖民掠夺的残酷
15.报载,95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丈夫菲利普亲王离世后,继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性工作,参加一些仪式性活动……以维持其国家权力象征的地位。英国女王的工作和地位源于英国实行( )
A.联邦制 B.君主专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6.英国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中写道:“咖啡馆……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启蒙主义的信徒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和相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而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文中“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应该是( )
A.以人为本,追求现世生活 B.自由、平等、反对专制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争取独立、推翻殖民主义
17.下侧是一幅法国漫画,画面中间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风笛,匍匐在他脚边的狮子代表当时的国王,他操纵的两个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级的教士和贵族。漫画意在表现( )
A.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矛盾尖锐 B.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C.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拿破仑大军对欧洲进行压榨和掠夺
18.为了改变下列状况,美国( )
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义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给友人的信
A.发动独立战争脱离英国 B.制定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C.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D.推行邦联政府实权制度
19.“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材料表述的是( )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 B.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威胁
C.彼得一世对外扩张的作用 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20.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动力的改进推动交通运输的进步 B.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C.电力逐步成为生产中的主要动力 D.这些发明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21.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最初一个事件引起连续的一系列变化。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发一系列变革的一项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工厂制的确立
C.蒸汽机车的使用 D.铁路时代的到来
22.18世纪,各类鼓吹“抓紧时间”的论调盛行,当时思想家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材料的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B.首先兴起于棉纺织业
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3.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系列”详细描述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你认为“工业”“工厂”“工人阶级”“法国大革命”这些关键词会是哪本著作的核心内容( )
A.《革命的年代:1789~1848》 B.《资本的年代:1848~1875》
C.《帝国的年代:1875~1914》 D.《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4.”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材料出自
A.《独立宣言》 B.《物种起源》 C.《共产党宣言》 D.《战争与和平》
25.十七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C.加强军事力量 D.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26.在某班的历史手抄报中,同学们撰写了若干关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局势的介绍,以下标题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自由的呼唤——黑奴大量逃出北方》 B.《北方的野心——在西部增加蓄奴州》
C.《市场的脉动——南方扩大棉花出口》 D.(南方的愿景——让南部遍地开工厂》
27.19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是( )
A.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英国“光荣革命” D.日本“文明开化”
28.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29.下图所示资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 工厂制度的确立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0.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这说明进化论( )
A.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B.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l题l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的英国革命都没有在国外激超广泛的反应,都没有引发外国的革命。1776年北美的斗争就不同了,它直接诱发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的这一次革命得到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的同情,以年轻的贵族拉斐德为首的法国人士组织志愿军远被重洋,踊跃地参加是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从而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刻意学习的榜样。
为美国革命所推动的法国大革命,也有力地推动了许多国家的革命。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而后来的拿破仑战争又起了传播法国革命的作用。因此,到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般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这个革命浪潮最后发展壮大为1848-1949年的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作出判断:以下结论从上文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正确”;与上文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错误”;上文材料信息未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17世纪的北美独立战争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直接诱因。( )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
③法国革命者从美国的革命中学到了很多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 )
④相对于17世纪的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更具世界意义。( )
(2)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简述法国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32.科技·能源·环境
材料一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
(1)“第—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驱动力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能源开发
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代 ① 电气时代
能源 煤炭 ②、石油
(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序号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三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机器时代的“享受”
(3)工业化为人类带来了“欢欣”和“痛苦”。据材料二指出《机器时代的“享受”》其真正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全球治理环境问题情况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摘编自《人民网》
(4)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33.“解放”
材料一
《蒙娜丽莎》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中的图片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图一是18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画的是一个英国殖民者骑在一匹名为“美利坚”的烈马身上。这幅漫画表达了北美人民怎样的强烈愿望?图二是1863年刊载于杂志《笨拙》的漫画《两极相会》:解放者林肯与亚历山大二世握手。作为“解放者”他们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但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而且这个“解放”已经初步延伸到了人类的脑力。工业革命导致交通方式的革命和工业结构与部门的根本性改造,井诞生了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试举两例重大发明加以印证。
(4)人类经过一次次争取解放的不懈努力,书写了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请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历史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或民族解放的案例,阐述人类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台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正确;人类的法制传统源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属于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B排除;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C排除;罗马帝国的强盛与古罗马的兴衰有关,D排除。故选A。
2.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B正确;象形文字产生于古埃及。A错误;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C错误;拉丁文字源自希腊字母。D错误。综上故选B。
3.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由于长期以来种姓制度影响今日的印度人民,所以会导致这幕悲剧发生,C项正确;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佛教教义不是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排除A项;采邑制度盛行在封建时代的欧洲,排除B项;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北非、西亚、南亚、东亚地区诞生了几大文明古国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这些古国大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恒河等。同时都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 。①③A项正确;这些古国并不实行实行民主制度。他们大都建立了帝国,而不是城邦。②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它由公民直接议政并做出决定,这种情况往往被阴谋家利用,出现暴民政治,产生权力滥用,苏格拉底之死就说明了这一点,B项正确;材料是在说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消极方面,不是说民众、 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故D符合题意;古巴比伦、雅典、斯巴达与题干的元老院不符,排除ABC。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欧中世纪,教权和王权并行,僧侣地位很高,政治上广泛推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广布,B项正确;基督教的兴起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封建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内容之一,材料没有提到忠君思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知,中世纪的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项正确;自耕农为主体,与题干材料“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体现竞争,排除C项;题干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B项;大化改新与限制了天皇的权利、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0.B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这种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欧中世纪大学突破了教会对思想和文化的垄断,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经过不断的扩张,法兰克王国囊括了西欧的大片土地,并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帝国的分裂,基本形成了今天欧洲的基本格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商人将统一购买的原料交给其雇佣的劳动者去加工……商人付给劳动者一些报酬”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出现了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资产阶级产生起推动作用。C正确;庄园经济是中世纪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A错误;租地农场主要是为市场生产农产品,材料反映的是加工制造业。B错误;集体农庄,是苏联农民为共同经营农业生产而组织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6世纪初,意大利”“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说明题干现象反映了14到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的价值等,C项正确;“禁欲观念的消亡”应与文艺复兴追求享受现世幸福相吻合,但与发扬人的个性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人们的观念变化,而不是强调商品经济的发达,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哥伦布率先抵达美洲大陆,开始了欧洲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的历史,客观上也将欧洲文明传播到美洲,A项正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虽然抵达美洲,但这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排除B项;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据当时人们估计,矿坑里的奴隶,每5个人中,就有4个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死去。但是,金银的开采却成为殖民者致富的源泉。”可得出材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的残酷性与血腥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背景,排除A项;三角贸易主要是非洲,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西欧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的工作和地位源于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D。
16.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启蒙主义的信徒播激进思想”可知,内容是自由、平等、反对专制,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B项正确;文艺复兴以人为本,追求现世生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解放运动争取独立、推翻殖民主义,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画面中间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风笛,匍匐在他脚边的狮子代表当时的国王,他操纵的两个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级的教士和贵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最终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正如漫画中所示的内容,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在题干中未能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8.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义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美国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华盛顿的推动下,美国召开了制完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共和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项正确;发动独立战争脱离英国是1775年——1783年,与材料时间“1786年”不符,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排除C项;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该制度下,邦联政府没有实权,无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赋予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的权限,为了改变材料中状况,美国制定宪法确立联邦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解析】
【详解】依据题文信息“19世纪初期”“欧洲”,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至1815年(19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对外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欧洲面临严重的威胁。故D错误;16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故A错误;20世纪30年代,德国等法西斯崛起引发了二战的爆发,故B错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的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故C错误。综上故选D。
20.A
【解析】
【详解】分析上述图片可知上述图片为蒸汽机、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体现了蒸汽机应用于交通工具,发生了动力的改变,进而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进步,故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择A。
21.A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世界是1765年--1840年,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导一系列发明,A项正确;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确立现代工厂制度,促进蒸汽机车的使用,铁路时代的到来,BCD项排除。故选A项。
22.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工厂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加快,提高劳动效率的需要推动了社会时间观念的强化与重视,A项正确;棉纺织业、城市化发展进程、蒸汽时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工业、工厂”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工人阶级”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密切相关;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至1794年,所以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革命时代:1789-1848》的核心内容,故A符合题意;其它三本著作的时间与法国大革命时间不符,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
24.C
【解析】
【详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A项;《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排除B项;《战争与和平》是文学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25.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世界正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因此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最符合世界潮流,B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不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排除A项;加强军事力量,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无法体现出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内容,排除C项;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加强了封建农奴制,不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
26.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C项正确;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排除A项;南方要求在西部增加蓄奴州,排除B项;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或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的扩展,D正确;但丁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A排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5世纪末期,B排除;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属于17世纪后期,C排除。故选D。
28.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标志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D项正确;ABC项的发明不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标志,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A
【解析】
【详解】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题干所示资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的史实不符,排除BC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工厂制度的确立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0.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可知,进化论在哲学、生物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C项正确;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进化论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进化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没有体现进化论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l题l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1)①.错误 ②.未涉及 ③.正确 ④.正确
(2)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最终掀起了19世纪欧洲大陆的革命浪潮。
【解析】
【小问1详解】
判断:①根据所学和材料“1776年北美的斗争就不同了,它直接诱发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可知,18世纪的北美独立战争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直接诱因。故错误,17世纪改为18世纪。
②根据所学可知,材料说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未涉及。
③根据所学和材料“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刻意学习的榜样”可知,法国革命者从美国的革命中学到了很多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故正确。
④根据所学和材料“为美国革命所推动的法国大革命,也有力地推动了许多国家的革命。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而后来的拿破仑战争又起了传播法国革命的作用。因此,到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般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这个革命浪潮最后发展壮大为1848-1949年的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可知,这体现出,相对于17世纪的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更具世界意义。故正确。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而后来的拿破仑战争又起了传播法国革命的作用。因此,到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般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这个革命浪潮最后发展壮大为1848-1949年的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最终掀起了19世纪欧洲大陆的革命浪潮。
32.(1)经济驱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产品的需求增加。
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2)蒸汽时代;电力(3)指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
(4)加大科技投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再生能源等。(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经济驱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驱动力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产品的需求增加。
特点:根据材料“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小问2详解】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小问3详解】
含义:根据图片“机器时代的‘享受’”结合材料信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可得出,《机器时代的“享受”》其真正含义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
【小问4详解】
措施: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可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是用高科技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根据材料“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可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是通过国际谈判和立法等手段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治理环境问题;根据材料“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可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是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由此可知,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加大科技投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再生能源等。
33.(1)人文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图一愿望: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和压迫。图二历史贡献: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3)发电机,内燃机等。(言之有理即可)
(4)文艺复兴运动猛烈抨击了封建神学,传播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交通方式的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人类的一次次解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代精神:根据图片信息“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图片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人文主义。
实质:根据材料“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一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小问2详解】
图一愿望:根据图片信息“一个英国殖民者骑在一匹名为‘美利坚’的烈马身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幅漫画表达了北美人民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和压迫的强烈愿望。
图二历史贡献:根据图片信息“解放者林肯与亚历山大二世握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作为“解放者”他们分别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小问3详解】
发明:本小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电话、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内燃机等,这些发明“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体力上解放了人类”,两例重大发明是发电机,内燃机等。
【小问4详解】
阐述:本小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涉及到的史实的影响进行阐述,最后简要总结即可。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文艺复兴运动猛烈抨击了封建神学,传播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根据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根据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交通方式的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总之,人类的一次次解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