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6 16: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阅读古典名著”为主题,从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各选取了一个故事编入教材。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全面安排四大名著的学习,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古典名著不仅生僻字众多,语言还难以理解。因此,教材在安排文章时也是由易到难,由兴趣的激发到方法的掌握,按一定梯度来编排的。
一、故事背景
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的,这是一篇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很容易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十天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让其自叹不如。
二、行文脉络
课文结构严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由“借箭”贯穿始终,将借箭的起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过程及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开篇即讲“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于是以“交战需要用箭,军中缺箭”为由,故意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为了要给诸葛亮定罪,又以“军情紧急,不能开玩笑”为由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这些都是借箭的起因。诸葛亮秘密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多名军士,以及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这是为借箭做准备。接下来,故事转而重点写了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过程:诸葛亮选择在“大雾天”的“四更”时出发去曹寨,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他断定生性多疑的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而曹操果然中计,只令水军弓弩手朝江上射箭。待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又吩咐军士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至此,故事走向了高潮。借箭的结果则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不难看出,“借箭”是课文的明线,而文中人物间的斗智斗勇实则也是贯穿故事前后的暗线,这里既有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又有诸葛亮与曹操的斗智。
三、语言运用
文章语言平实,大量运用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描写将众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跃然纸上。周瑜与诸葛亮,阴险与智勇分明:开篇即写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接下来的第二段主要描写了他们两个的几处对话: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这一段对话语言朴实,乍一看并无特色。但若是读懂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要忍不住为诸葛亮偷偷捏把汗了。这一来一回的几句问答,看似不经意,却是周瑜的有意为之。他设计让诸葛亮接下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使其主动立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得受到重罚。文中还有两处描写周瑜与鲁肃的对话,他话里说到要吩咐军匠们故意延迟,连造箭用的材料也不给准备齐全,还要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计划等等。这样的对话描写极为简单,但却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推敲,这些朴实的语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了。我们在品味中读出了一个在大局面前,只顾个人私欲,一心想要陷害诸葛亮的周瑜,一个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的周瑜。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此时的周瑜之心是众人皆知,面对周瑜的有意陷害,诸葛亮又是怎样应对的呢?从他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周瑜在步步紧逼,诸葛亮非但没有与他翻脸,反而投其所好主动立下了“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这二者的对话让两个人物有了鲜明的对比,在周瑜忌贤妒能的映衬下,诸葛亮顾全大局,他的豁然大度令人称赞。文章在第二段之后还有几处对话描写,其中有一处提到了诸葛亮的“笑”: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全文对话描写很多,作者在描写其他对话时均未在人物的表情、心理等方面着一字,为何偏在此处提及诸葛亮的“笑”呢?这一个简单的“笑”字又有何妙处呢?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一个简单的“笑”实则不简单,这一笑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推至了顶峰。他也许是笑这江上弥漫的大雾。周瑜要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他却提出只要三天,因为他料定三天之后江上会有一场大雾,果然“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他也许是笑曹操的生性多疑,必定会让他们如愿“借”到箭,果然在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他也许是笑周瑜的不自量力,周瑜一心想要除掉诸葛亮,但他的算计次次落空,他不服也得服,我们看到文末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他也许是笑自己身边还有鲁肃这样忠实可靠的人,若不是鲁肃言而有信,瞒着周瑜,替他准备好借箭所需,这次危机也没有那么轻易能化解......诸葛亮的这一“笑”值得推敲,这一“笑”让一个通天文,晓人心,有勇有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智者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鲜活生动起来,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发挥到极致。故事读到结尾,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好一个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啊!好一个创作大师罗贯中啊!文章不用浓墨重彩,只取朴实的语言就将故事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让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人心。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便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而《草船借箭》是经典作品中经典故事,以此故事的现代文改写版引入古典名著的学习,既打消了学生阅读原著的畏难心理,又生发了他们对名著中人物的英雄崇拜情结,为学生后续走进其他古典名著激发了兴趣,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教学建议
这是单元开启的第一篇课文,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可由单元导读页面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先引导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再由兴趣驱动阅读,走进一个个名著故事里,并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课文《草船借箭》是改写的现代文故事,学生读起来容易。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后,可结合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故事主要内容。此处可以唤醒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同册第七单元又学习了“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已学过的几种阅读方法,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主要人物的言行,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课题的质疑,梳理他们的质疑(怎么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了吗?),来引导他们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读了解故事大概内容之后,再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文中的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感受,谈谈故事中各个人物的特点。此处要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并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通过多问问题来剖析人物形象。在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之后,便可由课后第三题进一步拓宽学生交流的话题: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建议此处留足交流时间给学生,可以给他们举办一场小型的“论三国人物,说三国故事”交流会,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精彩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他们阅读的欲望。交流完《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后,还可以顺势而为引入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学习。课后的阅读链接是《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与课文第8、9自然段相照应。这里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受现代文与原著的不同,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感受,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
与现代文相比,原著的语言有一定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即使没有注释也能大致猜出来;原著中有毛玠、于禁等课文中没出现的人物及其言行的描写,可见原著中的人物更多,内容也更丰富;原著中对曹操和诸葛亮的称呼也与课文不同,原文采用古白话文叙述故事,这样的称呼是古人的习惯。可见,阅读古典名著原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原文中的表达更加精简,意思也不难猜透,而且原文中有更为丰富的人物及内容,这些都让故事读起来更加精彩。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通过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妒忌、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鲜明的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
4.通过拓展交流名著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对比“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鲜明的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关注单元首页 形成整体认知
1.阅读单元导语页,明确学习目标。
①明确主题:
师:从这一堂课开始,我们将开启第二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单元,请同学们打开书反倒单元导语页,我们先来读一读:
生: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师:这四句话说的是什么?
师:这一整句话就如同一首诗歌,用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四大名著的魅力。本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开启一场“古典名著之旅”,一起领略中国古典名著的风采和神韵。
②关注要素:
师:请你们认真读一读下面的训练要素,想一想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什么本领呢?
学生朗读、思考,并交流从要素中读到的内容。
关于阅读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此次需要阅读古典名著原文,为开启学习做好心理建设。
表达要素:学写读后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过程中让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想想为什么会让自己感触深?在此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设计意图:部编教材是采用专题的形式来组织材料纳入学习单元的,在进入课文学习前先从整体把握单元特点,了解本单元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目标的导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知识有整体性的建构。】
板块二初读《草船借箭》 梳理故事内容
1.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①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②教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借到箭了吗?
师小结:依照大家提出的问题,其实我们想弄明白的就是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在四年级上册已经有过相关阅读经验:“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已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
①看图识字:翎毛、胶漆、幔子、草把子、弓弩。
②随文识字: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③借助近义词识字: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用兵如神 能掐会算 ......)
3.会写的生字:通过预习反馈,重点提醒容易写错的生字。
4.再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
①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四上第7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梳理内容是抓住主要人物。
②学生交流故事主要内容。
③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质疑,再聚焦问题,找到梳理主要内容的方法,激发其主动探究故事内容的愿望;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再来了解故事大意,为后面深入体会人物,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做好准备。】
板块三精读故事内容 感受人物特点
1.聚焦人物,交流感受。
(1)有人说,《草船借箭》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故事中人物间的斗智斗勇堪称精彩至极。那在课文里,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
预设:诸葛亮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顾全大局 晓天文识人心......
周瑜 妒忌心强 心胸狭窄
鲁肃 老实可靠
曹操 生性多疑
2.情景朗读,深入人物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作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
交流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句子:
预设一:第二段写“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交箭”的句子。
PPT出示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心思,再次朗读人物对话。
预设二:第四段写诸葛亮为“借箭”做准备的句子。
PPT出示句子: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我自有妙用。
关注所备物品的用途及所需数量。筹备精密,安排巧妙。
预设三:第七段写诸葛亮在江上下令的句子,及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
PPT出示句子: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
先对比二者的心理,再结合第八段(出示PPT)曹操的话语,感受诸葛亮的“识人心”,知己知彼。
......
(3)关注诸葛亮的“笑”,围绕这一个“笑”引出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交流之中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推至顶峰。
(4)人物对比: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4)师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语言平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含义。我们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及关注主人公诸葛亮的一言一行,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你们记住,“抓住主要人物”是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其他人物的表现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设计意图:聚焦人物,让学生交流对人物的印象,重视学生的自读感受,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的看法去文中找到语言立足点的动力。情景朗读,根据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探究人物形象是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一。本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句走进故事,走进情景,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古典小说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板块四拓展交流名著 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师小结:《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除了诸葛亮,还有许多人物的性格尤为突出。比如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2.你还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呢?拓宽交流话题,让学生通过联系背景资料,结合援助内容,借助影视作品等来交流对名著的感受。
3.“论三国人物,说三国故事”小型交流会。
教师可以参与其中,适当介绍一些精彩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他们阅读的欲望。交流结束,还可以引入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前后的对比,以及同学之间对名著的交流,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板块五 对比阅读链接 发现交流不同
1.对比阅读,发现不同。
2.交流不同,激发阅读名著的乐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三国演义》原著中人物众多,语言更加丰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