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测试卷(第1—3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测试卷(第1—3节,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7 09: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2、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 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4、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5、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听声音的变化
B、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斜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
C、③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D、④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8、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狗听不见家里人的悄悄话,是因为悄悄话的频率太低
B、小狗既能发出超声波段的声音,也能听到次声波段的声音
C、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无重叠区,所以狗叫声大象永远听不见
D、大象之间的“交谈”常用次声波,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见
9、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10、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迎宾表演中,19座“水玉琮”敲击出激昂的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营造出热烈的迎宾氛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中的 D.鼓声的传播速度为
1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趴桌上的同学可以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②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③丙图中,放在发声喇叭前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④丁图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2、电影《长安三万里》引用了唐诗“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是笛管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诗人根据响度判断出是笛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
13、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时,振动的主要是瓶内水柱
B 、甲图: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高
C、乙图:哨音音调的变化是由于空气柱长度的变化所导致的
D、乙图: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
14、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15、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6、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为初夏水果中的珍品。
我们喜欢食用的枇杷,吃剩后吐出来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成。
枇杷汁多肉甜,品尝时味觉的形成部位在 。
(3)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________________。
17、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换
18、 图1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19、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发声部位是_____(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敞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2)若用嘴依次向水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发声部位是______(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3)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选填“高”或“低”);
(4)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筒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随着罩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越来越_____(选填“大”或“小”),从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20、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够产生震动、传导震动的结构分别是[ ] 和[ ] ;
(2)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 ]
和[ ] ,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人听觉感受器位于[ ] ,而听觉是在 形成;
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内)耳发炎;
(5)有的人通过借助助听器来帮助恢复听力,可以肯定这些人耳的结构中,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填图中数字序号)。
(6)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三、解答题(第17题9分,第18题8分;共17分)
2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速v(米/秒) 介质 声速v(米/秒)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5000
空气(25℃) 346 铁(25℃) 5200
煤油(25℃) 1324 铜(25℃) 3750
(1)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 (写出一条即可)。
(2)某测量员在空气温度是15℃的环境中利用回声测距离: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多少米?(写出计算步骤)
2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 4 秒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 20 米/秒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B 5、B 6、B 7、C 8、D 9、B 10、C
11、C 12、D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6、(1)胚珠 (2)大脑 (3)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优质枇杷品种的优良性状(答出保持优良性状即可)
(4)软条白沙
17、(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振动放大 (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甲 (4)B
18、(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线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
①a、d ②音调与粗细(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a、c
19、(1)瓶和水 低 (2)空气柱 高 (3)快 高 (4)小 真空不能传声
20、(1)[⑦]鼓膜 [⑥]听小骨
(2)[③]半规管 [④]前庭(或[④] [③] 半规管)
(3)[⑤]耳蜗大脑皮层(4)中(5)⑤ (6)C
三、解答题
21、(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2)反射;425.
22、 (1)680米 (2)6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