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暮江吟》主要描写了两幅画面,在学习古诗时,可以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找画面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画面,借助关键词描述画面,表现画面。最终达到朗读的提升,想象的提升和描述画面能力的提升。
古诗中关键词的学习可以采用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勾连旧知、互文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不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巧妙,也能在脑海中丰富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通过表达实现语言经验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遣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4.尝试由书本走向生活,多角度地理解诗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汉字是最美丽的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出示象形字“日”
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日”
师: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又是什么字呢?
生:旦。
师: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为“旦”。那么太阳从草丛树林中落下,又是什么字呢?
生:莫
2.师出示“莫”字,告诉同学们这个象形字是“莫”,它的读音为mu。随即出示一组词语。
师:为了区分它们,于是这些字有了变化。加上去的部件代表了什么?
日(暮) 坟(墓) 帘(幕) 羡(慕)
师:这就是形声字。
3.出示“暮”,请同学们观察字形,如果想要写好它,应该注意些什么?(生自由发言)师范写,讲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暮江吟》。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诗人白居易在傍晚时来到江畔,看到了江边的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吟诵出了这首《暮江吟》。(出示古诗)
5.师:白居易吟完以后,自己也很满意,想把这首诗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诗有了,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配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他完成这个任务。(出示任务:为古诗配画)
6.要完成这个任务,这不容易啊!谁来说说我们都得做哪些前期准备?
二、初读古诗,找景物
1.师:那我们就先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哪位小诗人愿意展示自己,来读读诗呢?
2.师:你再来读读,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3.师:我们小诗人一起再来读一读。
4.古诗读熟了,诗中描写的景物你找到了吗?(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三、品读古诗,找画面
1.师:不错,通过朗读古诗,我们知道了这幅诗配画中,要画上这些景物。那问题来了,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是怎样的太阳?怎样的江水?又是怎样的露珠和月亮呢?
请同学们带上思考,再次走进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这些问题吧!
(生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A:残阳
师:我们要怎么来画太阳呢?追问:为什么?
生: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师:你见过残阳么?它和中午的太阳一样吗?
生:不一样,中午是圆的,快要落山时只能看见一部分,另一部分被遮盖住了。
师:是的,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所以画的时候要遮掩一部分。
师:快要落山的太阳叫残阳,那么快要消失的月亮叫?
生:残月。
师:快要过去的黑夜?
生:残夜。
师:青春不再,步入老年?
生:残年。
古人很喜欢这种残尽之美,在很多诗句中都有体现。出示相关诗句。
师:残尽之美,别有韵味。
B:江水
1.师:江水应该怎么画呢?
生:一半红色,一半绿色。
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瑟瑟”是绿色呢?
生:课下注释
师:是的,学会看注释也是我们学古诗的一种重要方法。
师:这种一半绿一半红的景色好神奇啊!想象一下,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诗。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种景色?(出示图片)
师:我听到同学们发出了感叹,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带着赞美去读这句。(半江瑟瑟半江红)
2.师:这一道残阳是怎样与江水相接的,诗人用了哪个字来描绘这个动作?
生:铺。
师:铺在水中,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为什么不说照水中、洒水中呢?
出示句子:一道残阳照水中,一道残阳洒水中,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自读,同桌讨论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读:
(生:铺在水中的光,是那么广阔,整个江面都是。)是啊,铺是广阔的,读——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铺是紧贴着江面的。)是啊,铺是水天相接的,读——
(生:因为不是正午的太阳,是快要落山的太阳,已经用尽了力气,只能慢慢铺上去。)是啊,铺是柔和的,读——
(生做动作理解)是啊,铺是动态的,读——
3.师:一个铺字,竟有这么多妙处,白居易厉害啊!齐读前两句。
现在,我感觉这幅画已经在我的心中了,你们呢?你们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画中都有些什么?
师现场板画。
4.看来啊,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诗,一切都源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5.师:诗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红绿交映的美景中了,等他回过神已经找不到夕阳的踪影,原来夜幕早已降临,此时再抬头看看天空,一轮弯月依然初升,又不禁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此时的白居易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露珠?(洁白、晶莹的)看到了怎样的月亮?(弯弯的、弓箭一般的)请生上台画出月亮和露珠。
师:露似真珠月似弓,多美的景色啊!此时此刻,我都忍不住诗兴大发了呢,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创作露似---月似-----。
6.这样的美景,诗人在哪呢?
是呀,白居易在江边走来走去,看看这边,赞叹一声:——(引读后两句)
看看那边,赞叹一声:——
到亭子上眺望远处,赞叹一声——
躺在草地上,赞叹一声——
他此刻只赞叹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一句赞叹都在一个词语中——可怜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
师:你一定能发现,此刻诗人的心情,是——
四、品悟感情
师:我们读读诗人,也许你能读懂更多。出示写作背景。
师:远离纷争,心情畅快的白居易来到了江边,看到秋水与残阳相遇,吟诵到———看到弯月升起,露珠透亮,不禁吟诵道----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白居易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景中,这种写作手法叫做融情于景。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环境描写中。
同学们,诗有了,画也有了,在你们的助力下,白居易的朋友圈终于发出去了!快去点赞加评论吧!你们准备怎么给白居易点赞留言啊?
看着黑板上配画,背诵全诗。
五、小结
诗人在江边从傍晚伫立到夜晚,通过细致的观察,才把夕阳西沉弯月初升的美景跃然纸上,在生活中我们同学也要做个有心人,用闪亮的眼眸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相信你也会成为一名小小诗人,小小作家。
作业布置
(一)基础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见习题单。
(二)自主作业:(选做)
1.搜集积累白居易不同时期的诗篇。
2.搜集积累描写江景的古诗。
(三)拓展作业:
寻找一张自己喜欢的风景图,展开想象为其配上一首古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