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5 21: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满井游记袁宏道备课人:崔 珍
上课时间:第21周 满井,是地名,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三里,明清两朝是京城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而得名。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者,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作品多写闲情逸致,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写作背景
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感到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燕地寒( ) 够花朝节( ) 飞沙走砾 ( )
廿二日( ) 偕数友( ) 脱笼之鹄( ) 波色乍明( ) 靧面( ) 髻鬟( )
浅鬣( ) 泉而茗者( ) 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 汗出浃背( )曝沙之鸟( ) 呷浪之鳞( ) 以游堕事( ) 恶能( ) niànxiéyānlìhúhuìjìhuánlièmíngléijiǎnjiāpùxiāwū自学指导一(5分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zhāozhàhuī自学指导二(8分钟)结合文下注释、上下文语境
自主完成课文翻译任务。自学检测一、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
1、冻风时作 2、土膏微润
3、于时冰皮始解 4、波色乍明
5、鳞浪层层 6、山峦为晴雪所洗
7、娟然如拭 8、如倩女之靧面
9、髻鬟之始掠 10、柔梢披风
11、浅鬣寸许 12、泉而茗者 13、罍而歌者 14、红装而蹇者
15、汗出浃背 16、凡曝沙之鸟
17、呷浪之鳞 18、未始无春
19、不以游堕事 20、恶能无纪
21、偕数友出东直 兴起肥沃始,初美好的样子在这时开始刚刚梳洗洗脸喝茶湿透鱼未必、未尝通“隳”,毁坏安,哪在风中飘荡像鱼鳞一样被左右用泉水煮茶举起酒杯穿着盛装骑驴晒因为吸而饮同、一起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译: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的余寒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时就飞沙走石。只得拘束在房间里,想出去也不能够。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了。 二、看原文翻译课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了一点,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眼望去空旷开阔,(感觉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译: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像被擦试过一样;娇艳妩媚,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译:在这时,水面上的浮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又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水底,亮晶晶的,像刚制成的镜子,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荡,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装骑驴的女子,也时时可以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空着手走路也会汗流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显得安闲自在,鸟的羽毛、鱼的鳞鳍都透着喜气。 (我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啊。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这种官职啊。而此地恰巧离我很近,我的出游将从此开始,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己亥年二月。 当堂训练(8分钟) 一、解释下列多义词。
冻风时作 波色乍明
时 于时冰皮始解 乍 冷光之乍出于匣
学而时习之 冰皮始解
时不我待 始 髻鬟之始掠也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然 娟然如拭 欲出不得
然,胡不已乎 得 悠然自得
不以为然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经常这时然而-----的样子始,初突然刚刚开始才能够得意按时时光领会既然这样对曾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本文细致、准确、生动的写景方法。自学指导一(8分钟)1、课文每一段各写了些什么?分别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2、第一段中所写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怎样?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加以概括)
4、找出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用烘托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第三段: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1、课文每一段各写了些什么?分别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记叙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天气。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美景。描写议论2、第一段中所写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寒自学检测春意盎然河水——柳条——山峦——麦苗——游人——鸟鱼——总印象: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3、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怎样?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喜气洋洋怡然自乐生机勃勃柔美婀娜鲜妍明媚清澈亮丽局促一室
之内,欲
出不得若脱笼
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烦躁
无可奈何轻松
喜悦感叹
赞美抑   扬 心情:厌倦官场生活,
寄情山水的兴致余之游将自此始4、找出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自学指导二(7分钟)1、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品析。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本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⑴若脱笼之鹄。
⑵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出了水初解时的清澈亮丽,极为新颖贴切。
⑶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不仅写出了山的明媚亮丽,还透出青春活力。
⑷麦田浅鬣寸许。
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生机勃勃。(以人比物)(以物比物)(以物比人)(以物比物)1、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品析。写出了人物轻松、喜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
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谪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要点:我们不能“局促”于一室一地,而要走出去,关心外面的变化,那收获就更大一些。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本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4、本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 “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一、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描写满井春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之情。
B、本文运用了大量贴切、新奇的比喻描写各种景物,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满井早春的特点。
C、本文描写满井春色,是按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详略适宜,动静结合,高下相属,光鲜悦目,色彩缤纷,烘托了大自然的春之“喜气”。
D、课文开头一段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当堂训练(6分钟)C本文写景的顺序应是由远及近,从面到点2.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
A.歌赞春光明媚。
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D3、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4、“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
“春”的信息?      悠然自得 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1、第一段中属正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侧面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写郊外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比喻手法烘托出作者的轻松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写游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鱼、鸟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三、用原文填空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悠然自得 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