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书写题
1.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 ) gēng yún ( ) sāng yè ( ) chūn xiǎo ( )
hú dié ( ) mà zhɑ( ) yīng tɑo ( ) bá cǎo ( )
xiā nào ( ) chǎn dì( ) shōu gē ( ) chéng rèn( )
shuān zhù( ) shuǐ piáo ( ) suí yì( )
2.读一读,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浩渺(miǎo mǎo) 篝火(gōu góu) 澄澈(dēng chéng) 旖旎(yǐ qí)
无垠(hén yín) 巍峨(é wó) 燕山(yān yàn) 点缀(zhuì duì)
二、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浩渺(miǎo) 徘徊(huí) B.巍峨(é) 燕园(yàn)
C.澄澈(chén) 篝火(gōu) D.旖旎(nǐ) 点缀(zhuì)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短笛无腔信口吹。( )
A.说话的腔调 B.曲调
C.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 D.无特殊意义
3.下列的短语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雨虽无言,然非无情。那柔嫩可爱的小草, ;那五颜六色的花朵,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 ;那晶莹透亮的雨露, 。
①是它甜美的歌喉 ②是它温柔的情怀
③是它绽开的笑脸 ④是它对万物柔和的洗礼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忙时的场景,后两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C.《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梅花魂》一文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这位身处异国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梅花一样坚贞不移。
三、填空题
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恍然大() 乐此不() 相映成() 美妙()伦
良()美景 离乡()井 顶( )立地 颇负( )名
2.照样子,根据提示写词语。
(1)照样子,写出三个含有“天、地”的成语。
顶天立地
(2)照样子,写出三个ABB式的词语。
凉飕飕
(3)清白的梅花(在横线上填上能形容梅花的词语)
的梅花 的梅花 的梅花
3.体会下列句子表达感情的方法,将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B. 把感情蕴含在叙述中(间接抒情)
(1)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
(2)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四、判断题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稚子弄冰》一诗中,“金盆脱晓冰”点明孩子们取冰的时间是早上。( )
(2)《村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人景相融,动静结合。( )
(3)“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对园子的喜爱。 ( )
五、默写题
1.背诵积累。
(1)在乡村农忙时节,到处都是“昼出耘田夜绩麻, ”的繁忙景象。孩童呢,既有“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可爱,也有“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悠闲自在。冬天的时候,儿童还会取冰作戏,“ , ”就描写了这样的情景。
(2)月亮,一直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苏东坡说“ ,徘徊于斗牛之间”;李白说“又疑瑶台镜,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 ”……每一句中的“月”,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3)读了《游子吟》,我看到了许多画面。读到“ , ”,我仿佛看到了老母亲正在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读到“ , ”,我仿佛看到了太阳正洒着温暖的光辉,照耀着嫩绿的小草。
(4)每个漂泊在外的人,在中秋节、春节这样合家团圆的日子里,都会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正如王维所说的“ , ”。
六、课文内容理解
1.读《梅花魂》。
(1)“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想到的是外祖父的一颗 的心。
(2)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2.在《祖父的园子》里感受亲情。
(1)祖父的园子里有 、 、 、 等,这些让祖父的园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作者为什么能在祖父的园子里感受到自由、快乐?(多选)( )
A.祖父的园子里高大的树不多,只有一棵大榆树。
B.慈爱的祖父给“我”心灵的自由,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C.园子里有“我”喜欢的色彩,有“我”喜欢的昆虫、花和鸟,“我”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D.园子里的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课文中的“我”是一个 、 的孩子,祖父是一个 、 的老人。
3.读句子,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读了这句话,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 之情。
(2)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我从作者对祖父园子里的蜜蜂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蜜蜂的 之情,对祖父和园子 之情。
六、阅读理解。
望月
片段1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片段2 我沐浴在这片银白的月辉之中,漫步在故乡的田野,眼里的一切,不觉变得格外生动而浪漫起来。月光似流水,似浩渺的银河源源不断地流泻而下,漫过大地,奏起了一股迷人的旋律:小河微波荡漾,闪烁着点点银光,辉(映 应)着星光的灿烂与夜空的深邃;山岭、房屋、树木显现的轮廓似逆光中的剪影,在浮动的月光中摇曳多姿;广阔的田野上蒸腾着一股淡淡的薄雾,缠绕着茁壮的庄稼,流溢起伏,似乎跳着一曲缠绵的生命舞蹈…四周寂静无声,唯有大自然的天籁在款款地诉说着宇宙的永恒与奥秘。我默默地欣赏着、倾听着,强烈地感受到了大自然那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律动,一时间,不禁觉得自身已与大自然(融 溶)为一体……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运用不正确的字。
(2)片段1:作者描写了月光下 和 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片段2:作者描写的月光下的景物有 ,作者笔下的月下田野给人的感觉是 。
(3)两个片段都是写“望月”,片段2中画横线的句子能否去掉?写出理由。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或诗句表现出来。
八、习作
写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语言通顺,表达真情实感,把“那一刻”写清楚字数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昼夜;耕耘;桑叶;春晓;蝴蝶;蚂蚱;樱桃;拔草;瞎闹;铲地;收割;承认;拴住;水瓢;随意
2.【答案】miǎo gōu chéng yǐ
yín é yān zhuì
二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三
1.【答案】悟 疲 趣 绝
辰 背 天 盛
2.【答案】(1)冰天雪地;昏天黑地;惊天动地
(2)热乎乎;白花花;兴冲冲
(3)洁白;坚强;秀气
3.【答案】(1)A
(2)B
(3)A
四
1.【答案】(1)对
(2)对
(3)错
五
【答案】(1)村庄儿女各当家;牧童归去横牛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月出于东山之上;飞在青云端;月是故乡明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
1.【答案】(1)眷恋祖国
(2)①②③④⑤
2.【答案】(1)花;昆虫;蔬菜;鸟(2)B;C
(3)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慈祥;呵护孩子
【解析】(1)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大花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可以知道园子里有花、昆虫。从“我”跟爷爷学铲地、浇菜中知道园子里有蔬菜。从“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中能看出园子里有鸟。因此答案为花、昆虫、蔬菜和鸟。
(2)作者在园子里体会到了自由和快乐。A写的是园子里有树木,和“我”的感受没有关系。B写的是祖父对“我”的关爱和呵护,让“我”任性地玩闹,从中“我”感受到自由和快乐。C写的是园子是美丽的,在这儿“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能感受到自由和快乐。D写的是园子的特点,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和“我”的感受没有关联。因此答案为BC。
(3)从“我”在祖父园子里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特点。从祖父对“我”的关爱与呵护中知道了他是一个慈祥、呵护孩子的老人。
3.【答案】(1)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2)喜爱;深沉的爱与怀念
七
1.【答案】(1)祥;渡;应;溶
(2)江面;江两岸;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田野、小河、山岭、房屋、树木、薄雾、庄稼等;生动而浪漫、蓬勃而顽强
(3)不能去掉。片段2中开头与结尾写出了“我”眼里和心里的月亮的美好,是对月亮的赞美,是写法上的抒怀,是画龙点睛之笔。
(4)月亮轻柔地为江披上银纱,江更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了;有了水,月更清丽了。江天一色,格外明净。婉转的江绕过水边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好美的江边月夜景色啊!
八.【答案】语句流畅,顺序合理,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当时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