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礼记》
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正音 正确朗读
jǔ
mù
guān
fèn
w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wù
wéi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注释 口头翻译
大道①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②,
讲信修睦③。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①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
男有分⑥,女有归⑦ 。
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⑥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⑦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都有归宿(婚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③;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④。
是故谋闭而不兴⑤,
盗窃乱贼而不作⑥,
故外户⑦而不闭⑧,
是谓大同⑨。
(人们)憎恨财货被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叫做“大同”的社会。
③恶(wù) 憎恶。④身,为自己谋私利。⑤〔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⑥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⑦〔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⑧〔闭〕用门闩插门。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要去收贮他),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大同”
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天
下
为
公
天
下
无
恶
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各抒己见
当今我们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胆想象
你想象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拓展延伸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养”。
尽管这个社会理想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古今中外为了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的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哪些?
孙中山及其题词
自1905年11月《民报》问世,孙中山开始系统宣传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思想,他自己也在创刊号上提出了由民族、民权、民生构成的“三民主义”,正式完成了他对“民主梦”的一个比较完满的构想。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代,代表作《孟子》。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 。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梁启超: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参与“公车上书”。
莫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de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圣西门,法国19世纪上半叶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
社会制度--实业制度所代替。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并尽快地改善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参加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采取按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 。
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大同”与“小康”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
“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发散思维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
文章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广大人民渴望安居乐业、天下和平的美好愿望。
结 语
本文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理想社会的文献,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肃然起敬,一是深邃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