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14: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
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 件。
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 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 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
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 发芽必需的条件。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 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天鹅生活于湖泊、沼泽,喙坚硬,利于捕食。
青蛙生活于池塘、稻田,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企鹅生活于南极,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有大量脂肪, 能御寒。
狼生活于草原、森林等,会换毛,适应季节的温度变化。
蜥蜴生活于荒漠、森林等,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
四季的田野
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青蛙
春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
夏 炎热 茂盛 幼虫→蛹→成虫 蝌蚪→青蛙
秋 凉爽 枯落 产卵、死亡 挖洞
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
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
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
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食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
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
制作生态瓶
(1)放入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
(2)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等。
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 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适应环境变化的是( )。
A.青蛙冬眠 B.丹顶鹤迁徙 C.母鸡下蛋
2.把刚买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叶子都变绿了,主要原因是( )。
A.温度升高 B.空气更充足 C.光照增加
3.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刺,主要是为了( )。
A.更漂亮 B.减少水分蒸发 C.吸收更多阳光
4.下列食物链正确是( )。
A.蚜虫→瓢虫→蜘蛛 B.青蛙→蚯蚓→落叶 C.绿豆苗→蝗虫→鸟
5.将1株直立生长的植物种在一个暗箱内、并在暗箱的右上角开一个小孔放在阳光下,一个星期后,植物茎的生长方向会变成( )。
A. B. C.
6.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种群 C.群落
7.在下图所示的盒子里,均匀铺上潮湿土壤,左侧盖上不透光纸板,右侧盖上透明玻璃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课一直用一条蚯蚓来观察潮湿土壤
B.一段时间后,蚯蚓会爬向盒子的左侧。
C.该实验想要研究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还是干燥的土壤。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亲代 B.平等 C.吃与被吃
9.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的对比实验中,把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的作用是( )。
A.提高温度 B.提供氧气 C.提供水分
10.减少一半生态瓶中的水,瓶中小鱼五分钟浮出水面的次数会(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二、填空题(8分)
11.在 的土壤里容易找到蚯蚓。
12.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 )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13.生物之间因为( )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叫作食物链。
14.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 。
15.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和 。
三、判断题(20分)
16.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17.东非每年都有上百万头的角马、斑马、蹬羚等动物跋涉数千公里进行大迁徙,只为追寻青草和水源。( )
18.绿豆发芽需要土壤和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
19.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
20.很多种子是在土壤中发芽的,所以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
21.做种子实验时,选择多放几颗种子,可以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
22.下雨天后,蚯蚓往往会爬出地表,因为蚯蚓不喜欢潮湿的环境。( )
23.夏天和秋天生活在草地里的蚱蜢,体色都是绿色的。( )
24.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了刺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
25.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同时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两个条件。( )
四、连线题(6分)
26.请将下面几种植物的叶与其生活环境用线连起来。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仙人掌 叶刺 热带雨林
松树叶 叶宽大 温带地区
五、简答题(10分)
27.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蝗虫和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水稻的产量会增加还是减少?试分析其中原因
28.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
六、实验题(18分)
为了在学校的青青葵园开展秋葵种植活动,五(3)班同学对秋葵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了如下研究。
29.如果你是五(3)班的同学,你会选择 号和 号进行研究,你想研究的是 ;在你研究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 。
30.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农民伯伯堆放在家里的稻谷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31.他们在做秋葵种子发芽实验时,最先看到的现象是( )。
A.长出嫩芽 B.种皮破裂 C.种子吸水膨大
32.班里的同学用观察日记记录了秋葵的生长情况,以下描写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
A.秋葵种子发芽时最先长出来的是根
B.秋葵苗每天接受光照,茎变得细长,叶片变绿
C.把秋葵苗放在窗外向阳处,它的茎、叶向窗户内生长
33.过了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在秋葵叶上发现了蚜虫、七星瓢虫,请你根据上述,写出一条食物链 。
小科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对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情况开展科学研究。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 ① 。 在桶里种上几棵, ② 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 ③ 。
34.根据以上方框中对应的横线①上内容,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水草 D.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35.根据以上方框中对应的横线②上内容,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水草 D.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36.根据以上方框中对应的横线③上内容,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水草 D.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
37.以上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 )。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养料和二氧化碳 D.水和氧气
38.小科小组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你认为最有效措施是( )。
A.倒掉适址的水 B.增加适量的小鱼 C.减少适量的水草 D.增加适量的水草
七、综合题(18分)
冬瓜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果皮和种子还有药用价值。早春时节,人们开始培育冬瓜苗。等到冬瓜苗长到一定程度,再移植到田地里。下面是冬瓜苗的培育步骤:
①把种子放入约30℃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沥干;
②每天早晚往种子上喷一些水,2~3天后播种;
③在湿沙盘中每隔10厘米戳一个2厘米深的孔,播入种子;
④用透明塑料膜搭一个“大棚”,罩住湿沙盘,塑料膜四周按入沙中;
⑤将沙盘放在室外,每天保持沙盘湿润。
39.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杀死种子内部的病菌 B.降低种子表面的温度 C.让种子充分吸收水分
40.早春时节,30℃的水放置室外24小时后,水温最有可能是( )。
A.﹣30℃ B.10℃ C.30℃
41.用透明塑料膜“大棚”将湿沙盘里的种子罩起来,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避免动物啄食 B.形成黑暗环境 C.提高环境温度
42.冬瓜幼苗能够利用绿叶自己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这个过程称为( )。
A.繁殖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43.大棚里,一条刚孵化毛毛虫正在啃食冬瓜苗,毛毛虫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44.冬瓜苗培育步骤表明,影响冬瓜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沙子
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又包括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以蚯蚓为例,探索蚯蚓的生存环境。
45.蚯蚓的食物是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和枯枝败叶,可以合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被蚯蚓吃、蚯蚓被小鸟吃,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可以这样表示: 。
46.小鸟属于鸟类,同属于这一类还有 。
47.用箭头表示出食物关系。
48.钓鱼爱好者很喜欢用蚯蚓作为鱼饵。你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蚯蚓?我认为可以在 、 的地方找到蚯蚓。
49.以上“我认为”其实就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做出 ”。
50.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你将进行以下实验:
①把长方形盒子右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左端用黑布包住。
②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③在长方形盒内放入等量的干、湿泥土(左下、右下部分为干泥土,左上和右上部
分为湿泥土),放置方向与黑布和玻璃片的交界处垂直。
④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⑤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⑥反复做3次。
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待在干燥、阴暗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干燥、明亮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黑暗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潮湿、明亮土壤里的蚯蚓数
1 1 0 9 0
2 0 0 10 0
3 0 0 10 0
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为了 。
51.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52.你还知道哪种动植物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7.B
8.C
9.C
10.C
11.阴暗潮湿
12. 二氧化碳 水分 氧气
13.食物
14.温度
15. 光照 温度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青蛙的减少,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以青蛙为食得蛇的数量也会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28.世界各地的环境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水分充足,有的地方水分适中,有的地方常年干旱缺水,有的地方阳光充足,日照强烈,有的地方阳光适中,有的地方阴暗,得不到光照。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要各不相同。不同的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地区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植物。
29. ①或②或④(任选其中一个) ③ 水分\空气\温度对秋葵种子发芽的影响(①号对应水分;②号对应空气;④号对应温度) 水分\空气\温度(①号对应水分;②号对应空气;④号对应温度) 秋葵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①号对应水分;②号对应空气;④号对应温度) 30.适量的水分 31.C 32.A 33.秋葵→蚜虫→七星瓢虫
34.B 35.C 36.D 37.B 38.D
39.C 40.B 41.C 42.C 43.B 44.B
45.腐殖质→蚯蚓→小鸟 46.麻雀、乌鸦、燕子等(写出一种即可) 47. 48. 阴暗 潮湿 49.假设 50.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51. 阴暗 潮湿 52.丹顶鹤生活在气候温暖、湿地开阔的地方;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知识梳理
单元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