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20分)
1.在一个半边亮半边暗的纸盒中,张悦在盒子内黑暗与明亮的交界处放了10条蚯蚓,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该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A.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
B.蚯蚓对光照的选择
C.蚯蚓对食物的选择
2.要想使花盆中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
3.元元发现把优良的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发芽率依旧很低,原因是( )。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的温度太低了
4.为了让我们的景区发展得更长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景区水域乱扔垃圾 B.乱砍滥伐树木 C.不破坏景区生态
5.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是( )。
A.孔雀开屏 B.青蛙冬眠 C.蜜蜂采蜜
6.以下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蚜虫←瓢虫←小鸟←绿豆苗
B.小鸟→瓢虫→蚜虫→绿豆苗
C.小鸟←瓢虫←蚜虫←绿豆苗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更好地建造生态瓶,我们可以查阅资料
B.森林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C.绿色植物能制造氧气,所以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8.制作生态瓶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瓶内的小鱼放得越多越好
B.生态瓶应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C.生态瓶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合理
9.两个小组做种子发芽实验,发现放在湿润纸巾上的种子发芽了,放在干燥纸巾上的种子没有发芽,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该实验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10.在研究“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盒盖的一端剪去一小块 B.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两端 C.盒子两端分别放干土和湿土
二、填空题(9分)
11.草坪其实就一个 。(填“生态系统”或“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 。
13.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大雁会 ,青蛙会 。
14.许多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开始,当种子发芽时,需要的条件是 、水分和空气;在春天,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其中的片片树叶,通过 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氧气,家乡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
15.制作如图所示的生态瓶时,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放入的植物必须能为动物提供氧气和 ;放入植物,并待其存活后,再放入少量 。
三、判断题(20分)
16.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这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而银杏树却会在秋天落叶,这说明它适应不了冬天的环境变化。( )
17.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子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比潮湿贫瘠的土壤中更容易发芽。( )
18.蚯蚓喜欢明亮、低温的生活环境。( )
19.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
20.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21.在食物链中,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主要是相互竞争。( )
22.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
2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
24.“蚜虫→瓢虫→小鸟”是一条食物链。( )
25.绿豆种子只能种在土壤里才会发芽。( )
四、连线题(4分)
26.将青蛙行为变化与对应的季节连在一起。
春 夏 秋 冬
五、简答题(10分)
27.如果准备用大的透明塑料瓶制作生态瓶,这瓶内放哪些生物和非生物能有利于它们只需要加入足够多清洁水就能长久共存?这些生物、非生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8.在我们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能证实或推翻(证伪)“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这一预测?
六、实验题(20 分)
29.梦梦准备了6个不漏水的盒子,分别在盒子外侧标上1、2、3、4、5、6,在每个盒子里垫上纸巾,在纸上各放上20粒选好的绿豆种子,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记录相应的实验结果:
组别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组别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于温暖处 不发芽 4 加少量水,置于寒冷处 不发芽
2 加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发芽 5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3 加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不发芽 6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
(1)第3组绿豆种子不发芽的原因是 。
(2)比较1组、 组和 组,是为了验证种子发芽和水分、空气之间的关系。
(3)要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 。(填“需要”或“不需要”)适宜的温度。
(4)在第2组中,还有3粒种子没有发芽,可能是 。
(5)在实验过程中,梦梦在每组放20粒种子的目的是 。
(6)因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所以第6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填“发芽”或“不发芽”)。
(7)如果再设一组实验7:加少量水,置于蓬松的土壤中,实验结果将会是 。
(8)梦梦想长久保存绿豆种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绿豆种子?
蛞蝓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身上分泌的黏液可以帮助其保持体表湿润,在移动的时候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摩擦。食性复杂且食量较大,最爱啃食蔬菜等农作物,常在菜园、田间活动,蛙类、鸡、鸭、鹅等是蛞蝓最主要的天敌。它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入夏气温升高,它的活动减弱;秋季凉爽后,蛞蝓会大量活动,成为灾害;冬天来临时,蛞蝓则以成虫体或幼体在植物根部湿土下越冬。回答问题
30.仔细阅读资料,我们了解到:
①蛞蝓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是因为 。
②蛞蝓身上分泌的黏液作用是 。
31.请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写出一条食物链: 。
32.入夏气温升高,蛞蝓的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大量活动;到了冬季,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蛞的这些行为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33.实验小组对蛞蝓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①提出问题:蛞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吗?
②实验猜想:蛞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③实验过程:在研究蛞蝓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盒盖的一端剪去一小块,两端都放入潮湿土壤
B.将盒盖的两端各剪去一小块,两端都放入潮湿土壤
C.盒盖不剪,盒子内一端放干燥的土壤,另一端放潮湿的土壤
34.选好实验材料后,将10只健康的蛞蝓放在盒子中间。放在台灯下光照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记录,并重复实验3次。以下是所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明亮的一端蛞蝓 黑暗的一端蛞蝓 盒子中间的蛞蝓
1 1 8 1
2 4 5 1
3 3 5 1
从实验记录中,得到的结论是: 。
七、综合题(17分)
35.如图为小红同学利用乡村资源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瓶中所用的水是 (选填“溪水”或“矿泉水”)。
(2)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鱼、虾扮演了 的角色。
(3)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 长期稳定存在。(选填“能”或“不能”)。
(4)泥土在这个生态瓶中的作用是: 。
(5)制作的生态瓶要放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目的是: 。
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36.像图中这样,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叫 。
37.该生态系统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是 。
38.在该生态系统中 、 和 与水生植物之间没有直接的食物关系。
39.试着根据上图写出一条食物链。
40.由于人类的捕猎,蟹大量减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水生植物疯长 B.鹭的数量增加 C.鱼的数量剧增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B
6.C
7.C
8.C
9.B
10.A
11.生态系统
12. 生产者 消费者
13. 迁徙 冬眠
14. 合适温度 光合作用
15. 养料 动物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生态瓶中的生物主要有动物和植物,非生物主要有沙、水、空气等,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的排泄物为水草提供肥料,它们属于互利关系。动物和植物之间的数量和种类配比要合理,达到生态平衡,水量也要适量,非生物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28.让一组绿豆种子有阳光,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没有阳光,叫对照组。结果两盆黄豆种子都发芽了,所以黄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29. 缺少空气 2 3 2 4 需要 种子的胚坏了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发芽 发芽 晒干
30. 蛞蝓的耐饥力强 帮助其保持体表湿润,移动时减少身体与地面摩擦 31.蔬菜→蛞蝓→鸡 32.A 33.A 34.蛞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35. 溪水 消费者 不能 为水草提供养料 利用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6.食物链 37.鹭 38. 鹭 虾 鱼 39.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4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