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一、审题要精准
审题指审清作文的题目,即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句,明确自己“能写什么”“该写什么”,这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地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咀嚼、推敲,从而达到准确审清题意的目的。审题主要包括审题目、审话题、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要求。
一、审题目
针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已给出部分的显性信息,可以采用“六审二瞄”法。
1.审关键词。关键词就是题目中能确定写作对象,表明立意的词语,如“善意的谎言”“成长的烦恼”,其中的关键词分别是“谎言”“烦恼”,表明文章要围绕“谎言”和“烦恼”来写。
2.审对象。命题作文一般有确定的题目,审题时可以从题目入手,明确文章要求描述的对象或反映的主题与谁密切相连。如题目“少年不知愁滋味”,所描写的对象应是“少年”,所选的材料应突出的是“少年”的特点,而不是其他年龄段的人。
3.审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几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包含的形容词、代词、副词、数词等。常见的有“这时”“现在”“一天”“冬天”这类时间限制词,如题目“美丽的瞬间”,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有“生活”“小事”这类范围限制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街头……学校……”写上好几幕。此外,还有表示人称的词语,如“我”“他”“他们”等;表示地点的词语,如“校园”“窗外”等;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等。
4.审修饰词。修饰词往往对选材的角度作了限定,能提示我们准确地把握写作的侧重点。常见的修饰词有形容词、副词,它们往往可以限定选材角度。如“善意的谎言”,关键词是“谎言”,修饰词是“善意的”,因此要写的这个谎言应该是能给人安慰和帮助的。另外,要注意“其实”“依然”“真”“也”“最”等副词所隐含的信息和要求。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不是那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再如“________,真好”“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数字”。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没有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5.审句式。题目中如果出现关联词,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等。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的情绪反应。行文时要注意两方面的联系,既描述 “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
6.审题意。近几年,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作文就需要审清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发散思维,悟出文字背后隐含的内容,能把题目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联系起来。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表层含义指自然界的阳光,深层含义指社会的关注、集体的温暖等。
7.瞄情感。许多作文题目中往往富含情感,如“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这些题目中蕴含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行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
8.瞄人称。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有你相伴,真好”,最好用第二人称“你”,但要注意不是“你们”。
审半命题作文的题目,除了运用“六审二瞄”法审明已经给出的题目部分外,还需要审明没有给出部分的隐含信息。如题目“成长,因________而精彩”,结合“成长”“精彩”两个词语,明确该题目指向一次成长过程中感觉“精彩”的经历,而题目中的“因”提醒我们写作时要着重刻画“精彩”的过程,说明为什么“精彩”。
二、审话题
“审话题”主要针对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组成。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要求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而对于作文的主旨、题目、选材、文体和想象一般不作限定。审题时需要依据所给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扬长避短,确立写作主题,力求主题思想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可以从“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两个方面来确定主题。
“化大为小”,缩小范围。即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和题目蕴含的“大道理”中,“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和“大道理”中的“某一方面”,调动自己的积累,跟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一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实说深说透。
“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小事小物或生活细节的刻画,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三、审材料
“审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写作者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来写作文的命题形式。
材料类型包括:①故事型,包括梗概故事、片段故事、寓言故事等;
②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片段等;③事例型,包括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社会热点事件等;④诗歌型,包括哲理小诗、叙事短诗等;⑤情景型,包括生活场景、动人细节等;⑥图表型,包括漫画、图表等。
审题时,要认真读懂材料,正确理解主旨。所谓“正确理解”,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从理想、道德、精神、情操、美德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对事物、社会现象等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审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纠结局部的细节,要有全局意识;②多向性原则,即所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多角度审视材料;③筛选性原则,即适当筛选从材料中提炼的观点,确保观点服从材料的整体,力求新颖,但要有话可说。
四、审提示语
提示语是指作文命题所提供的引导性、暗示性、限制性的文字片段。它一般出现在题目前面,有材料的居于材料之后,有的还会出现在要求中。提示语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中都可能出现。提示语具有导入话题、开拓思路、暗示立意及限定内容、角度等作用,因此,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审提示语。
五、审要求
1.文体。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对文体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成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散文、记叙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发挥。如果可以写作的文体有多个,则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此外,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一问一答等创新文体,力求作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2.字数。字数是写作题一个重要的赋分指标,少50字扣1分,少100字几乎会被划拨到“糟糕的作文”里;但作文字数也绝非“多多益善”。中考作文对字数的要求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600字左右”。写作时,字数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几十字,建议在700字左右为宜。这样不仅使内容显得更丰富,还可以使表达更完整。
3.其他。有些地区会根据题目的特殊性做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中考作文中一般会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但有些地区会要求“如果出现校名、人名和地名,请用‘××’代替”;又如指定称谓,如2023年重庆A卷中考作文题,要求写一封自我推荐信,就特别提出“落款统一署名‘小渝’,时间统一署6月12日”这个要求。
六、审题时应避免的其他问题
1.忽视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注意题目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确定恰当的切入点,准确理解作文题目。
2.审题粗率,主题陈旧。写作主题新颖、深刻、独到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精彩的内涵。
3.不辨题意,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之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
(2023·北京)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校名或师生姓名。
审导语 导语强调了①不同种类的树有不同的特 征,要介绍清楚“一棵树”的特点;②树有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的作用 ,可以写成托物言志的散文;③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 呈现不同的风采,可以转换视角,发挥想象。
推敲题眼 “树”可以指自然界里的某棵树,也可以比喻④某个人,写出
⑤这个人对自己像大树一样提供庇护、荫凉,是自己成长的依 靠。
不同种类的树有不同的特征
树有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的作用
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
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某个人
这个人对自己像大树一样提供庇护、荫凉,是自己成长的依靠
审限制词 “我”限制了要以第⑥一人称来写作,“生活中的”限制了这棵树是生活中常见的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棵”限制了数量。
审写作要求 文体:⑦不限,诗歌除外;内容:⑧积极向上;字数:⑨600—800之间;其他需注意的:⑩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一
不限,诗歌除外
积极向上
600—800
之间
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出现所在学
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立意要出彩
【立意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话题作文不限制写作主题,但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明确主题、紧扣话题,否则容易造成文意散漫、多头指向、跑题偏题等问题。
2.写作时,要选择最适合的文章形式,并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以更好地体现主题。
3.材料作文的立意要从材料中引发,要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材料的倾向,由此引发联想,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擅长的文体来明确主题。写作时,主题要与材料的立意保持一致。
(2023·滨州)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代替。
内容 立意角度
材料一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价值
材料二 生活中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爱是纯洁、无私、博大、深沉的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价值
生活中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爱是纯洁、无私、博大、深沉的
(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实践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审题误区】
1.要注意审题,“山”一语双关,既指有形的山,也指无形的山,比如挫折、失意、困惑等,如果只从字面意义立意,文章就欠缺深度和厚度。
2.要避免在翻山前花费太多笔墨,千万不要过多描述山的形成,否则就容易偏离主题。本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翻山和个人感受上,着重表现自己战胜旧我并有所获益这一主题。
3.要避免泛泛而谈,记叙文写作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可以靠细节描写来取胜。
【佳作范例】
翻过那座山
刘益男
目光越过窗户,我看见在大片大片的田野那头耸立着一座高山,偶尔有飞鸟从山上灰褐色的罅隙间蹿出,鸣叫着滑过墨绿色的丛林,转瞬消失在我的视线里。①有时,我会想:山的那边是什么?② 提分亮点
①实写“山”,引人入胜。②设问,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傍晚,风捏尖了凄厉的嗓音,歇斯底里地呼啸着。③浓重的寒意缠笼着我,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一想到持续下滑的成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隐约觉得,有座高山横亘在我成长的路上。它冷着脸,斜觑着山脚下狼狈的我,一副蔑视的模样。④我慌了神,脚步踉跄了一下,也乱了前进的方向。 ③环境描写,采用拟人修辞,衬托了“我”内心的失落。
④虚写“山”,拟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现“我”对“山”的畏惧。
我缩着脖子,攥紧宽大的校服,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挺起胸膛走路。”声音柔软温和,却清晰有力。我循声抬头望去,是街角摆摊卖馒头的老奶奶。她裹着青色的棉布大衣,包着枣红色的围巾,额角花白的碎发不时被风掀起。她笑意盈盈地看着我,轻轻弯起的眼睛像极了月牙儿。她边招呼我过去,边从身前的篮子里掏出一个白白胖胖的馒头。“孩子,哪有过不去的坎呢?”她把馒头塞在我的手里,凝视着我的脸轻声说道。⑤手里的馒头热乎乎的,我侧过身子用袖口偷偷拭干了眼角的潮湿。 ⑤对老奶奶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描写传神。老奶奶的鼓励让“我”有了翻“山”的勇气。
风有些住了,肆虐的寒意收敛了不少,我仿佛看见前进道路上耸立的高山也一点一点收起戏谑的笑容。⑥
夜里,零零落落的几颗星星隐没在云里。年久失修的大门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我起身望去,母亲扛着锄头蹒跚着进了家,狼狈不堪。脸上灰尘斑驳,堪比唱戏的花脸。⑦那被汗水濡湿又被风吹干的衣服,硬邦邦的,支棱着,形态怪异,我却笑不出来。 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我”内心的微妙变化。
⑦把母亲灰尘斑驳的脸比作“花脸”,非常新颖,突出了母亲的狼狈。
一直以来,母亲再辛苦也从不肯让我帮忙。她总是说,你好好学习,有出息了,妈妈再辛苦也乐意。想到她的话,我不禁有些惭愧,赶忙抖擞起精神,俯身在桌上厚厚的书本里。⑧夜越来越静,我的心也越来越踏实。
山的那边是什么?携着装满鼓励和期望的行囊,翻过那座大山,我看见了草长莺飞的春天……⑨ ⑧运用动作描写,写“我”翻山的具体行动,点明是妈妈的期望让“我”抖擞精神并继续努力。
⑨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中心。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意鲜明,描写真实细腻,用词精练传神,是一篇成功的习作。作者构思巧妙,紧紧围绕“那座山”虚实结合,既实写远山之景,以引出下文,又虚写成长路上的挫折之山,侧重写“翻山”的过程,情节跌宕起伏,突出了文章主旨,令人回味无穷。
三、标题要亮眼
【拟题、补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命题作文是给出了题目的,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按照所给命题进行写作,不能另外拟写题目。
2.话题作文中,不能用话题作为写作的题目,这是话题作文的规则。最简单的拟题方法就是以话题为核心,在其前后添加相关的词语。
3.拟题不能过于宽泛,如《感悟大自然》《歌唱青春》这类题目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4.半命题作文补题时,要注意给出的题目和提示语的限定,保证补充完整的题目是通顺和符合逻辑的。如题目“那声音特别________”,补充的题目应该是表现声音特点的,而不能发散到其他与声音无关的内容。
(2023·黄冈节选)按要求完成作文。
“喝彩”是动词,在字典里被解释为“大声叫好”。在生活中,“喝彩”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阵掌声……总有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地方让你忍不住为之喝彩,在你生命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请以“这一次,我为__________喝彩”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补题1:这一次,我为自己喝彩(填写具体的人)
补题2:这一次,我为老水车喝彩(填写具体的物)
补题3:这一次,我为青春喝彩(填写抽象的概念)
自己
老水车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