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课件+教案+学案+练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课件+教案+学案+练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6 09:13:57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⑵.继续掌握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⑶.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大意,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这篇小说通篇都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能理解当时沦陷区人民的这种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3.能结合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 同学们!当你们上完上学期最后一节课时,一定非常高兴,如同出樊笼返归自然的小鸟一样,飞向自由的蓝天。现在你们设想一下:在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又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半个中国沦陷了,学校里日语课取代了国语课,那时如果你们上完了最后一节国语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被普鲁士占领下的法国人民面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心情。
导语二 俗话说“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知宝贵”。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自己的母语,或说或听,习以为常便不觉得我们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可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哪一天,外国侵略者不让我们再用汉语交流,或者逼迫学校取消了语文课,这又是怎样一种的悲哀呀。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预习案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
(一)、字词积累
通过自学,我掌握了如下生字词:
郝叟hǎo sǒu 懊悔ào huǐ 字帖tiè 诧异chà
强迫qiǎng 踱步 duó 哽咽ɡěng yè 祈祷qí dǎo
钥匙yàoshi 思量si lianɡ 宁可nìnɡ
(二)、课文内容
我知道了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部分,也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
我还发现了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是不同的:
明确: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后排
板凳
一向空着
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明确:
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三、预习案预习练习情况反馈:(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可以简要概括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
2、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三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
??????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3、品味人物:
回顾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一)、小弗郞士
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明确: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
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
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
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二)、韩麦尔先生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 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 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四、质疑探究:
小说中的韩麦尔先生没有称“同学们”“我亲爱的同学们”甚至也没有简单地称“孩子们”,而是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孩子们”,他为什么这样称呼?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有没有这种称呼?如果有,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3.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理解本文运用的第一人称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4
[教学方法]:诵读 概括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
二、预习案预习情况反馈(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
(一)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 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 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二)、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3.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
1.“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监狱”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2.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表现了孩子们习字的专心,由此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3.这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三)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②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③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三、质疑探究:
读24-29节。问题: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③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①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四、拓展延伸:
1、生活在当今中国,你应该从《最后一课》中汲取哪些思想营养?
五、课堂小结:
《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也是一篇美文。读完文章后,你觉得文章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小见大的角度美。
前后照应的结构美。
精妙入微的描写美。
深沉浓醇的情感美。
附相关资料:
一、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二、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四、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最后一课》精品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郝叟 诧异 ? 惩罚 挟 qí dǎo
哽住 ào 悔 dū学 钥匙
二.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均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工作人员经过收集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亿条投标信息,为赴台大熊猫选定的响亮的名字终于浮出水面。②应该说,“团团”、“圆圆”这一对名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意蕴,③也积聚着海内外华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④惟其如此,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祝福能够根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
第①处:
第②处:
第③处:
三、古诗文名句填空。
⑴. 感时花溅泪, 。 ⑵. 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⑶. 夜阑卧听风听雨, 。 ⑷. 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⑸. 天下兴亡, 。 ⑹.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四、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句,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 。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为什么韩麦尔先生有如此表现?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二、阅读老舍《四世同堂》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人,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这个管辖着全校人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讲了课文。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儿什么。可是,学生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睛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里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地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口气跑回家中,像有个鬼追着似的。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入北平之后。有改动)
1.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了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2.“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是指 ,“变成了木头”的意思是 。
3.第4段划线部分是 描写,为什么“他”并没有说出话来,请你从其后的段中找出与之呼应的句子。


4.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的气氛和老师有何异同?请你联系课文《最后一课》和本文进行比较。


《最后一课》精品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郝叟hǎo sǒu 诧异 chà ? 惩罚 chéng 挟 xié
哽住 gěng qí dǎo 祈 祷 ào悔 懊 dū学?督 yào匙 钥
二.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均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工作人员经过收集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亿条投标信息,为赴台大熊猫选定的响亮的名字终于浮出水面。②应该说,“团团”、“圆圆”这一对名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意蕴,③也积聚着海内外华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④惟其如此,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祝福能够根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
第①处: 将“工作人员”与“经过”对调。
第②处: “内涵”或“意蕴”任意去掉一个。
第③处: 将“积聚”改为“凝聚”
三、诗文名句填空。
⑴.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⑵.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⑶. 夜阑卧听风听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⑷.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⑸.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四、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句,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 爱心放飞着不屈的希望 。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为什么韩麦尔先生有如此表现?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二、阅读老舍《四世同堂》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人,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这个管辖着全校人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讲了课文。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儿什么。可是,学生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睛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里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地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口气跑回家中,像有个鬼追着似的。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入北平之后。有改动)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了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亡国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是指 学生 ,“变成了木头”的意思是 “他希望学生问他点儿什么。可是,学生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 。
第4段划线部分是 动作 描写,为什么“他”并没有说出话来,请你从其后的段中找出与之呼应的句子。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的气氛和老师有何异同?请你联系课文《最后一课》和本文进行比较。
示例:同:课堂气氛都因为亡国而变得沉静,老师很难过。不同:《最后一课》还写了时代背景、教室里其他人、老师的衣着、住处、习字、告别;而本文重点写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态度。
《最后一课》精品预习案
(答案见配套的教案)
第一课时
[自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3.能结合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自学重点]:自学目标2
[自学难点]:自学目标3
[自学方法]:诵读 概括 讨论交流
自学情况 通过自学,我知道了或把握了(从教材中找出知识点):



预习练习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描写方法 性格
韩麦尔先生



小弗朗士




质疑






第二课时
[自学目标]: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3.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自学重点]:自学目标3
[自学难点]:自学目标2、4
[自学方法]:诵读 概括 讨论交流
自学情况 通过自学,我知道了或把握了(从教材中找出知识点):


预习练习
1.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下面几句话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⑶.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3.反复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4.如何理解本文运用的第一人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