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长征组歌》两首萧华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知识链接《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四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学习目标:
1、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通过感情朗诵,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
2、体会歌词中表现的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能够理解歌词中心句,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
2、体会歌词中表现的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知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课前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给成语释义。
黔境(?? ? )??重兵( ) 重飞渡( )?
雪皑皑(? ?? )???草毯泥毡(?? ? ??? )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2、自读课文,你从这首歌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合作探究】1、小组比赛朗诵课文,看谁读的有感情。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说说你的理由,并说说在歌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2、歌词艺术性强、用词准确生动,请你分别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3、歌词中为什么用了两次“横断山,路难行”,是简单的重复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四渡赤水》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
5、一场战争的胜利,指挥者的指挥得当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从这首歌词看,你能找出红军克敌制胜的其他原因吗?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说说你的理由,并说说在歌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歌词中为什么用了两次“横断山,路难行”,是简单的重复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这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歌词艺术性强、用词准确生动,请你分别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四渡赤水》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场面。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些场面有: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一场战争的胜利,指挥者的指挥得当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从这首歌词看,你能找出红军克敌制胜的其他原因吗?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小结: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兵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达标检测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交代了怎样的环境?
极写红军转战中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为下面的红军的英勇神奇做铺垫。
2、《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想一想,为什么?
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3、课文中提到的“调虎离山”,这是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的其他计策吗?
《过雪山草地》史实资料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作用,体会歌词使用的修辞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习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难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合作探究】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2、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你认为歌曲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4、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5、“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几句诗在歌词中有何作用?
6、《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红军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之所以能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中心句是哪一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两句点明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几句诗在歌词中有何作用?这几句突出红军面临的艰难处境,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
你认为歌曲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二句用夸张手法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迎”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的可亲可爱,写出红军不怕难的豪迈气概;把“草地沼泽”说成“草毯泥毡”突出红军“不怕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红军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之所以能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雪大、天寒、缺粮的困难。
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小结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写作特色
1.感彩鲜明。
作者热情地讴歌红军战士,如“军民鱼水一家人”歌颂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间的亲密关系;“战士双脚走天下”赞扬了红军勇于吃苦的精神;还有“红军都是钢铁汉”“官兵一致同甘苦”等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红军的热情歌颂之情。同时,作者对敌人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如“敌人弃甲丢烟枪”。2.语言精炼优美。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后12句,写了红军四渡赤水、过乌江、兵逼昆明、奇袭金沙等事,语言高度概括。诗的语句均是三字一句或七字一句(只有一句是八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演奏。还用了修辞手法。有比喻,如“天如火来水似银”;有反复,如“横断山,路难行”;有拟人,如“雪山低头迎远客”等等。 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达标检测
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雪山低头迎远客 ( )
(2)天如火来水似银 ( )
(3)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 )
(4)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横断山,路难行, ( )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