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忽必烈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是( )
A.《易经》 B.《即位诏》
C.“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D.“期与物以更新”
解析:主要结合忽必烈《即位诏》的内容进行推断。
答案:B
2.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法”的先进性和“旧俗”的落后性的认识。这样,A、B、D三项的正确性就可以判定。C项不正确。
答案:C
3.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方针标志着蒙古汗国国策发生重大转折,主要逐渐转变为( )
A.行汉法 B.屯田
C.游牧经济 D.农耕文明
解析:忽必烈改制主要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汉族文化,即农耕文明。
答案:D
4.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民族分治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④。
答案:D
5.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
①理藩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并首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大大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答案:B
6.右图为《元世祖出猎图》,在他统治时期,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解析: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
答案:D
7.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
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
C.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
解析:元朝为转变立国之本推行农业,制定了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以农桑兴废为原则。
答案:D
8.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解析:采用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是长治久安的根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9题8分,10题10分,共18分)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的图片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元代墓葬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根据材料分析汉法对蒙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解析: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片含义;第 (2)问,主要结合提取的信息来分析影响;第(3)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1)蒙古文化习俗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一变化反映出落后民族征服先进地区之后,必然会被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所征服。
(2)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因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元史》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纪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4分)
(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不难回答;第(2)问结合行省制度的有关史实来回答。
答案:(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彻底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全部变成牧场。没有采纳。
(2)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