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6 19:23: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9张PPT)
3 古诗三首
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寒食》
[唐]韩翃
了解寒食节
寒食节:大概是清明节前1—2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冷食)。
走进作者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人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指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指宫中传赐新火。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体会意境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体会意境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体会意境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体会意境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体会意境
《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
不满
轻蔑
体会意境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脉络梳理
课堂小结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文解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
诗文解读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伸出,抽出
白皙的。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织机发出的响声
织机的梭子。
诗文解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苦闷
品味诗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落下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文解读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容清澈。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而相视无言。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清”“浅”二字突出了怎样的情感?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品味诗情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品味诗情
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伤感
相思
品味诗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品味诗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品味诗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知识积累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迢迢
纤纤
盈盈
皎皎
札札
脉脉
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脉络梳理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课堂小结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自读古诗,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文解读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树栖鸦”是“鸦栖树”的倒装句,鸦鹊已经栖息在树上,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被浸润的时间久。
诗文解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感悟诗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感悟诗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感悟诗情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感悟诗情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感悟诗情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感悟诗情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感悟诗情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