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前复习
1. 感觉形成的部位
1
新课导入
会跳舞的水珠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新知探究
1.1 声音的产生
任务一: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活动1:你能使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吗?
说说你是如何使它们发生的?有什么共同特征?
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2:当橡皮筋、笔套和钢尺停止振动时,它们还能发出声音吗?
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发声的音叉、牛皮鼓正在振动吗?
不易观察的物理量
易观察的物理量
转换法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现象:水面出现波纹
思考:
1.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放大法
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如何发出“ 嗡嗡 ”的声音?
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1.2 声波
声音
耳
听觉神经末梢
(听觉感受器)
刺激
听神经
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产生兴奋
传入
传导兴奋
听觉
的
形成
空气震动
声波
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有什么用途?
利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
声波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哪些领域应用了声波?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B型超声波检查
声波武器
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
利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
1.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
液体
固体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吗?
1.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 。
2.逐渐向玻璃罩注入内的空气,听听声音 。
声音逐渐变小
声音逐渐变大
请你预测:如果把该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抽干,做到绝对真空,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现象?
——理想实验(实验加推理法)
不合理。只能看到爆炸,听不到声音。
通过无线电设施进行交流
固体和液体能传播声音吗?你有什么证据呢?
1.4 声音传播的快慢
需要多少时间?
由左图又能发现什么?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不同。
同物: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同温: 固体>液体>气体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攻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为什么我们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
听不见回声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离障碍物太近,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太短,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回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敲击一下水管,会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该原因吗?
由于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且固体>液体>气体,因此第一声来自水管的振动,第二声来自水的振动,第三声来自空气的振动。
拓展: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两者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17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