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导学案)-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导学案)-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15:28:56

文档简介

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第 2 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班级 学号 姓名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目标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1. 概念:在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 类型
(1)垂直结构
①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
②决定因素:
a. 植物分层的决定因素: (地上)主要是 ,还有 等;(地下) 、 等。
b. 动物分层的决定因素: 和 。
c. 二者的联系: 分层决定了 分层。
③意义:显著 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
②决定因素:
a. 环境因素: 的变化、土壤 和 的差异以及 的不同等。
b. 生物因素:生物自身 的不同,以及 的影响等。
3. 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在长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 。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
(2)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
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如图 a 、b 、c 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
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
构吗?
(2)b 、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
垂直结构吗?
(3)b 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有人说:“b 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 ”,你认为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 895 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其植被带分布:在海拔 1 000 米以下
为热带雨林带,1 000~2 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 000~3 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 000~4 000米为
高 山草甸带,4 000~5 200 米为高 山寒漠带,5 200 米 以上为积雪冰川带。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从而导致了动物也有类似分层现象
B.因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生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
C.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带,是由海拔不同引起的
D.从山脚到山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类型的植被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整体比较矮,所以没有垂直结构
D.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目标二、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 季节性
(1)概念: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和 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原因
①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死亡等 不同;②动物的季节性 、 和 等。
2. 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
种的关系等。
(2)研究范畴
①动物: 、食物、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 、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 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 环境资源,是群落中
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
(2)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
(3)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
任务二: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请结合教材“思考 ·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这 4 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2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3 .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4 .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3.(2023 春 清远期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 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较大,在秋冬时节则相反。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影响北方原野上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B .北方原野上一些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具有季节性特点
C .由草本植物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可知,非生物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枯”与“荣”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
4.(2023 秋 常熟市校级月考) 生活在同一群落的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而每一个物种的生
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群落中生态位不同的生物不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
B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等特征
C .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无关
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目标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土壤小动物特点:许多土壤动物有,而且 ,因此不适于用或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 和 来推测某一区域
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般有两种, 一是,二是。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法。
4.探究步骤(了解)
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去掉 →取一定土壤样品→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
点等。
③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取虫;简易方法:或取虫。
④观察和分类:设计表格便于记录,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使
用观察。
⑤统计和分析:统计,完成研究报告。
5.两种捕捉器
①诱虫器:诱虫器中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等习性设计的。诱虫器无底花盆
中的土壤不能与花盆壁紧贴,目的是。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
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6.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溶液中,也可放入中。试管中体积分数 70%的酒精的作用是。
任务三: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
1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
2 .采集小动物
(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②酒精起什么作用?
(2)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 同时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体
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吸虫器采集。
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种?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
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种?
3 .统计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群落?
3.下列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 .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
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
4.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 林冠层出现空隙, 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
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不能推断( )
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
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第 2 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班级 学号 姓名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目标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1. 概念:在群落中,各个 生物种群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空间 ,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 类型
(1)垂直结构
①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分层现象 。
②决定因素:
a. 植物分层的决定因素:(地上)主要是 阳光 ,还有 温度 等;(地下) 水分 、 无机盐 等。
b. 动物分层的决定因素: 栖息空间 和 食物条件 。
c. 二者的联系: 植物 分层决定了 动物 分层。
③意义:显著 提高 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分布 。
②决定因素:
a. 环境因素: 地形 的变化、土壤 湿度 和 盐碱度 的差异以及 光照强度 的不同等。
b. 生物因素: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 的不同,以及 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
3. 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在长期 自然选择 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 充分利用 。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 )
(2)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如图 a 、b 、c 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
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
构吗?
提示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 、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
垂直结构吗?
提示 b 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 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
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b 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提示 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4)有人说:“b 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 ”,你认为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
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1.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 895 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其植被带分布:在海拔 1 000 米以下
为热带雨林带,1 000~2 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 000~3 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 000~4 000米为
高 山草甸带,4 000~5 200 米为高 山寒漠带,5 200 米 以上为积雪冰川带。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从而导致了动物也有类似分层现象
B.因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生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
C.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带,是由海拔不同引起的
D.从山脚到山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类型的植被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解题思维]
提取关键点 不同的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转化知识点 群落的空间结构
排除障碍点 不同海拔上不同植物类群的分布属于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而不是垂直结构
【解析】选 D。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从而导致了动物也有 类似分层现象,A 正确 ;因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生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体现了 群落的水平结构,B 正确 ;从山脚到山顶,海拔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不同,使得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 植被,C 正确 ;从山脚到山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类型的植被带,这是由海拔不同引起的,属于群落的垂直
地带性分布,D 错误。
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整体比较矮,所以没有垂直结构
D.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解析】选 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因此该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 因素,B 错误;草原生态系统也有垂直结构,只是分层不明显,C 错误;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从山麓到山顶海拔不
同,植物分布不同,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不同海拔的地形起伏及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目标二、 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 季节性
(1)概念: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外貌 和 结构 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
化。
(2)原因
①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死亡等 生命周期 不同;②动物的季节性 迁移 、 冬眠 和 夏眠
等。
2. 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或作用 ,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
种的关系等。
(2)研究范畴
①动物: 栖息地 、食物、 天敌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 出现频率 、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 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 充分利用 环境资源,是群落
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协同进化 的结果。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 )
(2)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 )
(3)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 )
任务二: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请结合教材“思考 ·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这 4 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提示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 两者均选择生境 1 和生境 3,并以生境 1 为主, 不选择 生境 2;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 1;青脚鹬在 3 个生境中均出现,在生境 3 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青脚鹬
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2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提示 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 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
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3 .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提示 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绿头鸭也是,二者存 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
都吃贝壳沙砾。
4 .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提示 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
青脚鹬为例,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 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 芦苇区;主要以草屑、
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
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
3.(2023 春 清远期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 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较大,在秋冬时节则相反。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影响北方原野上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B .北方原野上一些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具有季节性特点
C .由草本植物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可知,非生物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枯”与“荣”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
【解答】解:A、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因此,影响北方原野上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季节
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A 正确;
B、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植物的种群数量表现为季节性变化,因而可推测,北方原野上
一些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具有季节性特点, B 正确;
C、由草本植物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因而推测,非生物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
生长发育, C 正确;
D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枯”与“荣” 随着季节而改变,因而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 D 错误。
故选: D。
4.(2023 秋 常熟市校级月考) 生活在同一群落的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而每一个物种的生
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群落中生态位不同的生物不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
B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等特征
C .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无关
D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答】解:A、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被同一种生物捕食,故草原群落中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具有
共同的天敌, A 错误;
B、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研究某动物
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 正确;
C、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且与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即如果环
境发生重大变化,则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 C 错误;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B。
目标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土壤小动物特点:许多土壤动物有 较强的活动能力 ,而且 身体微小 ,因此不适于用 样方法
或 标志重捕法 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常用 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
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 种类 和 数量 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 记名计算法 ,二是 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
限的群落一般用 记名计算 法。
4.探究步骤(了解)
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去掉表层落叶→取一定土壤样品→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③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 诱虫器 取虫;简易方法: 镊子 或 吸虫器 取虫。
④观察和分类:设计表格便于记录,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使用 放大镜、实体镜 观察。
⑤统计和分析:统计 丰富度 ,完成研究报告。
5.两种捕捉器
①诱虫器:诱虫器中 电灯 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了
土壤动物具有 趋暗、趋湿、避高温 等习性设计的。诱虫器无底花
盆中的土壤不能与花盆壁紧贴, 目的是 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 。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 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
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6.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 溶液中,也可放
入 试管 中。试管中体积分数 70%的酒精的作用是 杀死和保存小
动物 。
任务三: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
1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
提示 选择 A 项的诱虫器。
2 .采集小动物
(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提示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②酒精起什么作用?
提示 酒精用于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2)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 同时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体
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吸虫器采集。
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种?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
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种?
提示 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吸虫器 A;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
选择吸虫器 B。
3 .统计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群落?
提示 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3.下列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 .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
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
【解答】解: AB、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一般不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AB 错误;
C、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C 正确;
D、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
放回原地, D 错误。
故选: C。
4.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 林冠层出现空隙, 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
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不能推断( )
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
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
【解答】解:A、由图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数目不同,故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
所差异, A 正确;
B、由图知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
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正确;
C、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C 错误;
D、由图知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
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 D 正确。
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