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综合训练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1.(1)周瑜dù jì( )诸葛亮比他有才能,总想办法害诸葛亮。
(2)今天,我随妈妈到乡下体验生活。花丛中蜜蜂wēng wēng( )飞舞,绿mà zha( )跳来跳去,高大的 sāng shù( ),茂盛的yīng táo( )树,随处可见。妈妈教我 bá cǎo( )、 chǎn dì( )、gē mài( ) ,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汗流浃背,我不得不 chéng rèn( )劳动是多么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啊!
(3)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我依然非常juàn liàn( )自己的祖国。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忌讳(wěi) 旖旎(yǐ) B.宝钗(chā) 镌刻(juān)
C.玷污(diàn) 万顷(qǐng) D.倭瓜(wo) 迸发(bi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耻笑 虬枝 B.华桥 眷恋 C.血舶 梢棒 D.玩劣 瞑目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
B.《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作者是施耐庵。
C.《草船借箭》选自著名古典历史小说《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
D.《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清代的吴承恩。
三、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5.
神( )妙( ) 半夜( )( )
( )( )万顷 离( )背( )
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使很多人 。
四、句子训练
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6.我带走的,岂止是我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去掉问号,使句意不变)
7.一个冬天过来,李晓东同学大约长高了2厘米左右。(修改病句)
8.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9.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来表现。
例:(表现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表现冷)
五、现代文阅读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0.以上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11.选段第①句中连用两个特别的作用是 ;文中画横线句子与它后面几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12.大树真的会发出声响,土墙真的会回答我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13.第②段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14.用例句的修辞手法续写句子。
例: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
15.第②段景物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①花荣,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首,一百单八将之九。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窄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作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②花荣是宋江的结义好友,设计收降秦明、黄信等人一同投奔梁山,路过对影山恰逢吕方、郭盛比武,两人各使一柄方天画戟,比武时,两柄画戟上的豹子尾彩绦纠结不开,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艺惊众人。上梁山后晁盖闻之不信,恰好天边有雁群飞过,花荣弓开之处,弦响雁落,从此,满山之人无一不敬佩花荣。
③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被称为“神臂将”“银枪手”。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花荣随宋江平定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其间,花荣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他曾在盖州城下,连射田虎部下大将方琼、张翔、杨端等数人,被称为“神箭将军”,敌军闻之丧胆。大战睦州时,阵前一箭射死方腊手下国师邓元觉。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艺惊众人:
闻之丧胆:
17.花荣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8.用“﹏﹏﹏”画出描写花荣外貌的句子。
19.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20.一般来说,人物的绰号代表人物的某些特点,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的绰号?试写两个。
暖冬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②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③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④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⑤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⑥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2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2.本文一共有( )自然段,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画出来。
2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 ;“愁苦”的原因是 。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 。
24.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参考答案:
1. 妒忌 嗡嗡 蚂蚱 桑树 樱桃 拔草 铲地 割麦 承认 眷恋
2.C
A.忌讳(wěi)——huì;
B.宝钗(chā)——chāi;
D.倭瓜(wo)——wō,迸发(bing)——bèng;
3.A
B.华桥——华侨;
C.血舶——血泊;
D.玩劣——顽劣。
4.A
B.《景阳冈》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C.《草船借箭》选自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D.《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5. 机 算 三 更 碧 波 乡 井 离乡背井
6.我带走的,不止是我外祖父的一幅丹青。 7.一个冬天过来,李晓东同学长高了2厘米左右。/一个冬天过来,李晓东同学大约长高了2厘米。 8.这里的月亮再漂亮,也比不上我家乡那个小月亮。 9.冬天,天多冷,狗冷得躲在窝里,熊冷得进入冬眠,人们冷得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6.本题考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结合句子,“岂止”改为“不止”,问号改为句号,陈述句为:我带走的,不止是我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
7.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例句中“大约”和“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8.本题考查造句。
例句应用了对比手法:使用了“再香”和“也比不上”这两个词语来表达对比的意思。它意味着尽管这里的桂花很香,但在作者心中,它们仍然无法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要用上加点词,写一个含有比较的句子。如: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也比不上家乡的一草一木。
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例句描写表现天气热列举了鸡、狗、蝉等物的情状来表现八月天热的程度,仿写时描写表现天气冷的句子也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情态来表现事物的性质或程度。
如:十二月,天气多冷。鸡冷得瑟瑟发抖,狗冷得蜷缩成一团,蝉冷得无法发出声音。
10. 《祖父的院子》 萧红 11. 总领全文 总分
12.不会回应“我”,从句中“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可以知道,是“我”想象的。 13.愿意
从中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一分自由。 14. 草绿了 就像换上绿军装似的。 15.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随性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本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作者是萧红。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的作用是总领全文。第②自然段写了“花、鸟、虫子、倭瓜、玉米、蝴蝶”的自由,其实写的是自己向往自由。围绕了“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来写。所以文中画横线句子与它后面几句话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大树和士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不会回应,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的眼中这些都是好朋友。
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根据第②自然段“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可知出现的频率最高词是“愿意”,从中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14.本题考查仿写续写语句。
观察所给例句,句子中赋予花、鸟、虫子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照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如:如:星隐了,就像睡去了似的。
15.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阅读文章可知,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喜爱之情,也能看出作者的怀念之情。
16. 技艺高超,让众人惊叹不已,文中指花荣的射箭本领高超,让众人惊叹不已。 形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文中指敌人非常害怕花荣。 17.花荣艺惊众人:花荣比武时,两柄画戟上的豹子尾彩绦纠结不开,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花荣屡立战功:花荣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敌军闻之丧胆。 18.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窄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 19.满山的人都敬佩花荣 20.豹子头林冲 黑旋风李逵
16.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
从第②自然段“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艺惊众人。”可知,“艺惊众人”文中意思指的是花荣的射箭本领高超,让众人惊叹不已。
从第③自然段“他曾在盖州城下,连射田虎部下大将方琼、张翔、杨端等数人,被称为“神箭将军”,敌军闻之丧胆。”可知,“闻之丧胆”文中意思是敌人听到是花荣就害怕。
17.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第①自然段“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窄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和第②自然段“比武时,两柄画戟上的豹子尾彩绦纠结不开,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可知,花荣善骑烈马,能开硬弓,他是一个艺惊众人的人;从第③自然段“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被称为“神臂将”“银枪手”。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花荣随宋江平定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其间,花荣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可知,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他是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18.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掌握。
从第①自然段“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窄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可知,句子通过外貌描写,突出花荣精神饱满,武艺高强的特点。
19.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满山之人无一不敬佩花荣。”句子为双重否定句,去掉双重否定词意思为“满山之人都敬佩花荣。”。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即可,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
21. 愁眉不展 小心翼翼 22.7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23. “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 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24.BC
2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文章③自然段中“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可知,母亲是因为担心我没有裤子穿就上不了学,而忧愁,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故“愁眉不展”指由于忧愁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结合文章④自然段“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可知,我看到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做什么都是十分谨慎的生怕母亲生气,我不敢疏忽大意。故“小心翼翼”指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2.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及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数一数,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已在题干标出。
结合文章⑦自然段“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可知,虽然是冬天,但那年冬天因为有母亲给我的爱,我的心是暖的,所以叫暖冬。故文章最后一句与题目相对应。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②自然段中“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可知,“我”因为贪玩掉进了河里;结合文章③自然段中“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可知,母亲担心“我”心疼“我”;和“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可知,母亲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裤“我”上不了学。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母亲“愤怒”的原因是“我”因为贪玩,掉进河水里,母亲既心疼“我”,又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母亲“愁苦”的原因是冰天雪地的,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明天“我”怎么去上学。
(2)结合文章④自然段“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可知,我知道母亲愤怒并愁苦的原因,从“我”吃饭小心翼翼、说话小心翼翼、写作业小心翼翼等可以看出“我”知道自己做错了。这里的小心翼翼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2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结合文章①②自然段可知,写了小时候美好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结合文章⑤⑥自然段可知,写了母亲对我的爱,母亲为了让“我”能在寒冷的冬天按时上学,熬夜为“我”做棉衣棉裤。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