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6 19: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练习卷
积累与运用
请把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二、根据情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知心的朋友。它能在你gū dú( )时,给予你péi bàn( );在你lǎn duò( )时,dīng zhǔ( )你奋进;在你yā yì( )时,帮你排解烦闷。
2.碧绿的hé yè( )铺在hú miàn( )上,hé huā( )有的盛开了,有的hán( )苞待放,这美丽的景色让游人们赞不jué( )口。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作品虽不能说完美无缺,但篇篇都是上乘之作。
B.我国故宫里保存着许多无价之宝。
C.无穷无尽的草原上,牛羊欢快地奔跑着。
D.他受到如此诬蔑,难怪怒发冲冠,当众申辩。
2.下列句子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阵冷风吹来,将地上的落叶卷(juàn)成了堆。
B.我们一直期待着体育健儿能够凯旋(xuán)。
C.他吓唬我们说,要是我们违背命令,就把我们撵(niǎn)出去。
D.她的娇(jiāo)声细语非常悦耳,口吻也亲切可人。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B.《题临安邸》的作者是林升,他心系国家,关注祖国命运,对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表现了爱国者对他们的愤恨。
C.《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革持中庸立场。
D.《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共同的特点是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B.它的果实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C.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5.下面的几组词,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哪一项?( )
A.嫌(xián)弃 蓑(shuō)衣 咂(zhā)嘴 眼眸(mòu)
B.眼睑(liǎn) 榨(zhà)油 长喙(huì) 半亩(mǒu)
C.匣(xiá)子 清澄(chéng) 垂蔓(wàn) 趴(bā)着
D.嗜(shì)好 画框(kuàng) 沉浸(jìn) 允诺(nuò)
四、填空题(18分)
1.古代没有电视、电动玩具,那时的孩子们有什么娱乐活动呢?请你补全古诗,完成对古人童年游戏的搜集。
游戏一:放风筝。放风筝从古至今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你看,诗人高鼎笔下的孩童刚刚放学就纷纷归家拿起风筝,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游戏二:吹短笛。在古代的乡村常常能看到孩童牧牛晚归,吹奏短笛的身影。诗人雷震在《村晚》中就有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戏三:学种瓜。农忙时节小孩也不能闲着,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刻画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真活泼的儿童学大人种瓜的图画。
游戏四:玩冰。孩童在冬天的清晨将冻在铜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钲敲击,正如《稚子弄冰》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戏四:捉蝴蝶。正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里对儿童活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在菜花丛中追捕黄蝴蝶的场面。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六、语言表达(8分)
你的同学妙妙在班级为她喜欢的人物读了推荐词,请完成下题。
妙妙:大家好,我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作者将其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喜欢她能顺着自己的心意活着,很率真,在大家都劝宝玉走仕途时,只有她不会盲目支持,而是尊重鼓励宝玉,她还有勇敢执着地追求自主的人格和美好人生理想的精神,她非常的有才情,每次作的诗都非常好,还会帮助宝玉,只可惜红颜薄命。我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1.听完妙妙的推荐语,请你概括妙妙喜欢林黛玉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评价一下妙妙说的推荐语。(从礼貌、内容全面性、条理清晰方面进行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你喜欢的人物拟写推荐词,分条讲述喜欢他或她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12分)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②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⑤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_____ ”画出相关句子。(1分)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3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可以仿照作者描写童年三件事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注意写清楚事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
八、习作(30分)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享受爱的同时,请你写一篇文章,记录父母的爱。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二、根据情境,看拼音写词语。(一个空格一分)
1.孤独、陪伴、懒惰、叮嘱、压抑
2.荷叶、湖面、荷花、含、绝
三、选择题
1.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C.“无穷无尽”指没有止境,没有限度。本句指草原十分广阔,该词使用不恰当。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卷(juàn)成了堆——juǎn。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C.《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全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作者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革持中庸立场”说法错误,作者是支持变革的。
故选C。
4.A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A.句中没有运用对对比的手法。
B.句中将“花生它的果实埋在地下”和“桃子、石榴、苹果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进行了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C.句中将“谦虚进步”与“骄傲落后”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句中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选A
5.D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蓑(shuō)衣——(suō); 咂(zhā)嘴——(zā);眼眸(mòu)——(móu)
B.眼睑(liǎn)——(jiǎn);半亩(mǒu)——(mǔ)
C.垂蔓(wàn)——(màn);趴(bā)——(pā)
四、填空题
儿童散学归来早、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修改句子
1.心灵中充满了想法。
2. 因为太不整齐了,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
3.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怎么能不重临于我的心头呢?
4.没有人不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5.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大约三十个国家。
六、语言表达
第一,喜欢林黛玉率真的性格;第二,有自己的主见,尊重宝玉的想法;第三,能够勇敢追求自主的人格和人生理想;第四,有才情、善良。(能答对其中三个就给分)
很有礼貌,她能讲述清楚喜欢林黛玉的理由并说出具体的事例,但是没有讲到出处,也没有进行分条概述,语言还需要更简洁一些。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理由是,第一,孙悟空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很厉害;第二,孙悟空拥有火眼金睛,是一个明辨善恶的人,在“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中就体现了孙悟空的这一特点,我也想要成为孙悟空这样的人!我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现代文阅读
shān shàn méng yì
夜幕降临时,外婆在院子里给“我”讲民间故事。 “我”在月光下捉蛐蛐。 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起赏月唱歌。
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至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
我刚入学那年的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很快地写完作业,独自呆在家里,感到寂寞,于是便到院子里去晒太阳。忽然,我被一阵悦耳的鸟鸣声迷住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我想:“小鸟能在天空中飞翔,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飞翔呢?”想到这,我立刻跑进屋,找出了爸爸亲手给我做的风筝,用一根长绳绑住风筝,另一头绑在我的肩膀上。这下可以了,有了翅膀了,我可以飞了。我高兴地站在高凳子上,大声喊着:“一、二、三,飞!”我双脚一蹬,凳子倒了。我原想飞上天空,哪知不仅没有飞起来,还把屁股摔得生疼,半天没有爬起来。这还不说,更糟的是风筝也摔坏了。真倒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