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分裂?
乱世?
黑暗?
长时段来看呢?
……
秦汉建立的中国文化秩序,并未随东汉覆亡而消失。三国两晋与南北朝三百余年,正是重整这一普世秩序的过程。
——许倬[zhuō]云《万古江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第二单元第5课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
相比于秦汉大帝国,魏晋南北朝呈现为一个政治低谷。帝国面临着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了变态、扭曲。但最终秦汉的制度文化展示了巨大的文化惯性,使帝国在穿越了各种波动变态之后,仍得以回归于其历史运动的“轴线”上。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大一统
崩溃
三国时期
(220-280)
(266-316)
北方 :
南方:
(317-420)
灭
隋朝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灭
隋朝统一
(魏晋南北朝)以分裂割据为常态,
以中央统一为变态。
——钱穆《国史大纲》
魏
220
蜀
221
吴
222
三国时期
(220-280)
西晋
(266-316)
五胡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灭
隋朝
北朝(439-581)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灭
隋朝统一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北方十六国,南北朝并立。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魏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蜀汉
吴
1.三国与西晋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
280年
316年
西晋灭亡
1.三国与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316年,匈奴贵族率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316年
280年
①八王之乱
材料一 晋武帝为加强宗室诸王的力量以藩屏王室......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晋书· 何曾传》
宗王权重威胁中央
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化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316年
280年
找一找:两幅地图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变化?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316年
280年
②五胡内迁
材料三 匈奴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后汉书》卷119《南匈奴列传》
迫于生存压力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316年
280年
材料四 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候,降同编户。
——《晋书》卷101《刘元海载记》
材料五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
——江统《徙戎论》
民族矛盾尖锐
②五胡内迁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卷101《刘元海载记》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东晋与十六国
东晋(南)
建立者:司马睿
建立时间:317年
都城:建康
十六国(北)
建立者:多为少数民族
2.东晋与十六国:
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VS前秦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南朝
北朝
南朝与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439—581)
北魏
灭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灭
3.南朝与北朝:
皇权衰微、士族专权
士族: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p28【历史纵横】
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
巅峰时期:东晋
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评定标准:品行 家世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南朝(宋 齐 梁 陈)
北朝
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点,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
——《新编中国史》
材料六 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部族风习有异华夏,建立政权后又开始直面农耕区旧有的政治文化遗产。这样一来,中国北方也就成了不同政治传统的交糅碰撞之所了。帝国制度史上的“胡汉”问题初次凸显出来,出现了胡汉杂糅、胡汉分治等等制度“变态”。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魏晋南北朝彩绘砖
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
汉代手工业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小组讨论:根据教材和材料探讨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统治者重视开发和经营。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1.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
劳动力: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学思之窗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2.南方经济开发的成就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学思之窗
种植双季稻
东晋青瓷羊尊
农 业:
手工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农业技术得到改进,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
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减小,为唐宋后期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北齐仰覆莲青瓷尊》
甘肃《胡人耙田壁画砖》
手工业
农业
北方经济在不断发展
南北经济一统
北方经济的发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江统《徙戎论》
思考:西晋至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胡汉对立
263年
266年
280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差异缩小,隔阂仍存
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材料十 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有相当多的蛮人与汉人杂居。到南朝初年,除了偏僻地区深山密林之中的部分外,多数蛮人已同汉人融合较深。
——朱大渭《六朝史论》
南方蛮汉交融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1.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1.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北魏迁都洛阳前孝子郭巨画像
北魏迁都洛阳后孝子郭巨画像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1.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1.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据《魏书·官氏志》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1.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司马氏代魏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语
定门第,结汉亲
改汉姓
2.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
280年
材料十一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
竞相模楷。
——《洛阳伽蓝记》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
北魏统一(439年)
263年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东晋(317年)
南朝(宋 齐 梁 陈)
材料十二 孝文帝诏曰: “卿便至彼(南朝),勿存彼我。…不早当晚,会是朕物。
——《魏书》
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彰显中华一统意识
减小民族隔阂
缓解民族矛盾
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奠基
2.孝文帝改革作用
3.北朝的民族交融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材料 汉族传统服装是上衣下裳,所谓的下裳指的是下衣,不是今天的裤而是裙。裙内的长裤叫绔,无前后裆,类似今天幼童穿的开裆裤。胡人穿的是裤褶服,褶是短外衣,小领紧身窄袖,裤是死裆。这种胡服既便于骑马射箭,又利于保暖。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曹文柱、赵世瑜:《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材料体现了民族交融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交融是双向的,胡汉互化
汉族妇女制作少数民族的
传统食物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胡床
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呜呼!自隋以后,名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东晋
士族专权
皇权衰落
南朝士族衰落,皇权重振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宋 齐 梁 陈)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263年
帝曰:“琼之无事谒王僧达门,见辱乃其宜尔。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加罪乎?”
——尾声:大明二年,王僧达被孝武帝借故赐死。
材料: 黄门郎路琼之,太后兄庆之孙也…尝盛车服诣僧达(琅琊王氏)…(僧达)谓曰:“身昔门下驺人(马车夫)路庆之者,是君何亲?”遂焚琼之所坐床。太后怒,泣涕于帝。—《南史》
材料七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
——《廿二史札记》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东晋
士族专权
皇权衰落
南朝士族衰落,皇权重振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宋 齐 梁 陈)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263年
材料 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辙杀以立威”。十六国北朝在“胡化”和“汉化”的交替之中,孕育出了强大的皇权。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北方异族皇权强化
隋唐
大一统的皇权政治
南北政治一统
东晋(317年)
五胡十六国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宋 齐 梁 陈)
280年
西晋统一
316年
西晋灭亡
266年
曹魏吞蜀
西晋建立
263年
北方统一南方大势已定
大一统
秦汉
大一统
隋唐
区域开发,经济共生
民族交融,文化互鉴
南北汇通
经济一统
南北合流
政治一统
南北融合
文化一统
皇权重振,回归统一
重生
崩
溃
回
归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分裂割据
士族政治
胡汉杂糅
(隋唐)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