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基础试题(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文段一:“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学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要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sù,书中自有颜如玉。”
文段二:“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摘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奉事( ) 千钟sù( ) 孝悌( )
(2)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片段一提到的“举人”和“进士”分别通过的是( )
A.院试和乡试 B.乡试和会试 C.乡试和殿试 D.会试和殿试
(3)这两段文字分别是 和 对匡超人的教导。
(4)匡超人并没有听取文段二中人物的教导,而是走向了虚伪狡诈、自私冷漠。请结合原著,简要列举一例。
二、综合性学习
2.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观点论辩】
(1)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
【材料探究】
(2)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习俗联想】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的首句中“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回答两处即可)
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此词抓住塞下秋天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边塞秋季凄清、孤寂的景色。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词句“浊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思乡不能回、想建军功又怕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关于“文明旅游”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亿人次,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1.4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儿,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摘自《城市快报》)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观点碰撞】
观点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新华网)
观点二 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 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网友评论)
5.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6.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7.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亿人次,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1.4亿人次。
C.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了。
D.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 (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呀!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这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0.对选文中“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11.选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文中风、雷、电和洞庭湖、东海、长江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通过呼唤风、雷、电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选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作具体说明。
13.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文言文阅读
(甲)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廉范克敌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 (2)会匈奴大入塞( ) (3)范兵不敌( )
1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战,勇气也。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6.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18.这两场都是以弱胜强的战役,请分别概括他们取胜的原因。
19.两篇文章叙事详略得当,但各有侧重,结合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0.请你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夙夜忧叹
(4)以彰其咎
2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伤先帝之明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D.若无兴德之言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2.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3.诸葛亮处处不忘先帝之恩,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继续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大业,贯穿全文的两种思想是 和 。(用原文填空)
六、名著阅读
24.阅读下面《简·爱》选段,按要求作答。
“只是为了告诉你,你的叔叔,马德拉群岛的爱先生去世了,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你。你现在富了——只是为这个,没有别的。”
谁告诉简爱这个消息的?此人与简爱是什么关系?后来简爱是如何处理她所继承的财产的?
七、作文
25.《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风雨吟》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参考答案:
1.(1) fèng 粟 tì
(2)C
(3) 马二先生 匡太公(意思对即可)
(4)示例:如曾经有恩于他的朋友潘三身陷牢狱,他却找借口拒绝探视,“自己替朝廷办事要严明赏罚”“怕被上司知道自己进监探视而成为一生官场之玷”。(意思对即可)
2. (1)示例: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2) ①删掉“的原因” ②观看 关注 (3)① ④ ③ ②
3.雁、边声、千幛、长烟、落日、孤城; 4.C
5.扎堆出游;注重形式(热衷拍照);疯狂购物:行为不文明。 6.“乱丢垃圾”获得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7.D
8.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9.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10.这句话的含意是,虽然我被拘禁起来,我的佩剑被拔去,但我惩奸除恶、报效国家的心依旧,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11.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也表明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2.选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选文还运用了拟人、呼告、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独白既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13.屈原是正义的化身,是自由和光明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为了捍卫真理刚正不阿,奋不顾身。
14. 倒下 适逢,正赶上 抵挡,对抗 15.D 16.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17.(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 18.曹刿,重视观察并善于分析敌情,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廉范,巧设计策迷惑敌人,趁其不备巧妙偷袭。(意思对即可) 19.甲文详写了曹刿“论”战部分,略写了战争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
乙文详写了战争的过程,略写了遇敌军的情景,重点表现出廉范智勇双全,用兵计策之妙。(意思对即可)
20.(1)看、拜访(2)答应(3)早(4)过错 21.B 22.(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奢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23. 报先帝 忠陛下
24.圣约翰;表兄妹;简·爱把她所继承的财产与她的三个表兄妹平分。
25.示例: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