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九)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缭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①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图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②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节选自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改动)
1.有人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缭亮”应写为“嘹亮” B.“开启”应写为“开起”
C.“骋”应读为“chěn” D.“储”应读为“zhù”
2.文段中①②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这句话是病句。
B.“唯独”“唯唯诺诺”这两个词语中的“唯”意思相同,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重大失误”“羊肠小道”“世界万物”结构相同。
D.“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
4.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结合两张图提供的信息,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数据来源:《草木缘情》,商务印书馆,2016年)
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① 。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种植物,几乎涉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在众多的植物中,② ,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③ 。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④ 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2)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选择
植物的自语: ,
选择
植物的自语: ,
三、诗歌鉴赏
5.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题目。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绘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1)小宇和小文朗诵上面诗歌时,对“你起来吧”如何朗读产生了分歧,小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替小文应对。
小宇:我朗读“你起来吧”时,语气、语速舒缓,重读“你”,后面可以添加逗号,表示诗人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愿望。
小文: 。
(2)“黎明”是诗歌中的意象,它能传情达意。请根据上面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想借“黎明”传达怎样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6.文中画线句子连用了三个叹号,下列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范进对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中举美梦突然来临时大喜过望的心情。
B.表现范进对中举一事难以置信。
C.表现范进一旦中举后,过分激动时,一种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D.表现范进对中举胸有成竹,所以才会很轻松地说:“噫!好!我中了!”
7.下列对范进中举发疯的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考举人,长年积劳,一喜之下就疯了,这叫作乐极生悲。
B.屡试不第,这次中了举,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精神受刺激,便发疯了。
C.屡试不第,这次中了举,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一急之下而疯了。
D.喜得过分,跌了一跤而变疯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范进这种摧残人性的描写,让我们在笑的同时,心底也冒出一种悲凉。范进是非常可笑的,但更是可悲的。而且这种可悲不是范进一人,在当时是千千万万的读书人。
B.范进在发疯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C.本文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D.范进是一位猥琐懦弱,热衷于功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以同情为主,以批判为辅的。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
B.文段作者主要运用写实的手法来写范进发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达到讽刺的效果。
C.第②段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来治疯,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用意是:报录人有这样的经验,表明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里透露了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D.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
【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10.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12.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赠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1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16.《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名之者谁?( )
(3)行者休于树( ) (4)觥筹交错( )
19.翻译下面句子。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用原文语句回答。
(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
(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2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六、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我们学过他的诗篇《我爱这土地》,因为他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 ”的特点。
(2)关于这首诗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感人,而且人格化了。
C.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体现了革命者的心紧密相连的特点。
D.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七、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疾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港湾。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1) 古代文人笔下的最爱 “柳”的形象占了头牌 “梅”的形象异军突起 富含生活和精神追求
(2) 【示例一】①《竹里馆》中的“竹” 我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 可否慰藉你看起来孤独的身影?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自从我沾了你的名气 从此就和你的高洁傲岸连在了一起。(【示例二】②《饮酒(其五)》中的“菊”我用自己的傲霜欺寒 来陪伴你孤傲正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③《蒹葭》中的“蒹葭”我的“苍苍”“萋萋”“采采” 见证了你追寻路上的热烈与执着)
5.(1)小宇,我认为朗读“你起来吧”,要语气铿锵有力、激昂,语速明快,重读“起来”,后面可以添加感叹号,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祈愿和激励。(意对即可)
(2)黎明象征了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6.A 7.B 8.D 9.B
10.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 11.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含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 12.示例: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会让人思想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
13. 通“俱”,全、皆(都) 如果没有 轻视,看轻 每年,年年 14.(1)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变化而喜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5.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6.范仲淹的忧乐观体现在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1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8.(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取名(命名) (3)在 (4)杯 19.(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20.(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1.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2.(1) 艾青 诗中有画
(2)C
23.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夜已深,昏暗的灯光下,我依旧奋笔疾书,纸上的白纸黑字如同干枯的枝条,杂乱的拼接在一起,谱写出一条条催眠曲的旋律,上下的眼皮呈现相互吸引的趋势。但看到桌上的大叠作业,我挺直了酸疼的身子,坚持。
小虫停止了鸣叫,“沙沙”的笔声依旧,丝毫不敢懈怠,一阵阵睡意向我袭来,我渐渐有些支架不住。身边隐约传来脚步声,由远到近,在我的身旁停住了,一只手触到了我的额头,是那么的轻柔,就如春风轻轻掠过一般,我知道这是你的手,你的指尖轻轻地将我的头抬起,原本想要磕下去的念头,瞬间烟消云散。“我陪你。”我抬头,看见了你。
你布满血丝的眼睛,充满着倦意,但又闪烁着强烈的坚定的光芒,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头涌动,鼻子不禁一酸,这么晚,你却拖着疲倦的身子,硬是摇晃着脚步,与我并肩作战,猛然间,我看到你的脸已经不如以前那般年轻美丽,流苏一般的皱纹渐渐爬上了你的面庞,泪水不觉溢满了我的眼眶。内心像是有了依靠,躁动的心恢复了平静。
此时你坐在靠近我的板凳上,拿来针线,缝着我校服上的一个缺口,你是那样的专注,以至于发丝垂落在你的额前,你都没有察觉,眼神了的爱柔柔软软的洒了我的一身,一针一线是那样细密,你的手灵巧的在那里翻转,移动……
这情景似乎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的出现过:小时候,我调皮,衣服或裤子磨出一个又一个的洞,回来后,总少不了你严厉的责备,女孩子家,不要玩太疯。说完还是拿针线细细地缝上。一如现在的情景。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想起放学时校门口总有你翘首等待的身影,想起我考试失利时,你安慰我的情景,你的朴实善良,循循善诱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洞察我的人生足迹,每一个小脚印旁,都有你稳重的大脚印,我突然意识到,我最想依靠的是你,妈妈!哪一次困难的克服,背后没有你辛劳的支撑?
成堆的作业终于解决,疲倦的心情被一种爱的暖流驱赶,我相信有了你这样坚实的依靠,我的人生路上会充满温馨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