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地理-第05节-地球和月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地理-第05节-地球和月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16:25:4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地理-第05节-地球和月球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舟山月考)我们把一年中满月且最接近地球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叫做“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四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
故选C。
2.(2022七上·鄞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要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七下·西湖期末)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
A.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B.像地球上看到的新月
C.像地球上看到的上弦月 D.像地球上看到的下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而在月球上看地球,则月亮不能完全遮挡太阳光,地球亮面对着月球,看到的则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解答】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地球亮面对着月球。
农历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此时在地球上看的是满月。
故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4.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0·江干模拟)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7.(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8.在杭州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杭州位于北半球,太阳在杭州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9.(2016·温州模拟)如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N,此时可能为(  )
A.2月 B.7月 C.9月 D.11月
【答案】D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解答】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说明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时间是秋分(9月23日前后) 之后。
故选D。
10.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半球昼长平分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选C。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1.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菏泽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B.漠河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
C.济南市各学校冬季下午放学时间比夏季早
D.北京市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解答】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A,昼夜长短的变化,如C,选项ABC都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北京市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题.
12.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B.日食和月食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对调
C.日食和月食都有全、偏、环三种
D.日食和月食初亏方向不同
【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解答】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太阳被月球全部 或部分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类型。日食时,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全食时间长度几分钟;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叫月食,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全食时间长度以小时计算。月食时,月面亏损于东缘,复圆于西缘。故正确答案是B。
13.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  )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解答】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太阳被月球全部 或部分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时,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由于星图方向与实际地图方向相反,所以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故正确答案是A。
14.(2024七上·宁波期末)图1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查阅日历发现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关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乙→丙
B.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丁→甲
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甲→乙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丁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2月10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处于冬至和来年的春分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对应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则为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一丁处。
故答案为:D。
15.下列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有关的是(  )
A.风吹雨打 B.流水冲刷
C.陨石撞击 D.流动沙丘堆积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解答】由于月球不像地球一样有大气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因此在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就形成了这些的环形山了。
故答案为:C。
16.下列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特点的是(  )
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B.公转一周约需要365.2422天,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
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7.读经纬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
A.甲始终大于乙 B.甲多数天大于乙
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 D.两地两天是相等的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读图分析可知,甲点的纬度是23°N,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乙点的纬度是75°S,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角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太阳高度甲始终大于乙。
故答案为:A。
1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正确的选项是 (  )
A.c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B.b处为下弦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C.a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D.d处为下弦月,为农历的初七、初八
【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A、读图可知,c处为满月,农历十五、十六,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此时发生月食,故A正确;
B、b处为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不可能发生日食,故B错误;
C、a处为新月,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故C错误;
D、d处为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9.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 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太阳是自东向西移动的,所以,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20.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49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绕着太阳转。
【解答】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日地距离约为月地距离的400倍;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是太阳直径的1/400;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故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21.关于日全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日全食只能出现在农历的初一
B.日全食出现时,观测者、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
C.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出现日偏食
D.日全食出现的过程中一定出现日环食
【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A、日食只能出现在农历的初一,因为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而只有在农历的初一,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才可能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从地球上看的话,太阳是面光源,月影存在本影和半影,所以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全食带以外一定区域内,就会发生日偏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日全食和日环食是两种不一样的现象,无法同时出现。日全食是月亮把太阳全部遮住,而日环食是月亮只把太阳中间一部分遮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 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昏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 (  )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是夜半球,其分界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
【解答】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昏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昼半球,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故处于昼半球。
故答案为:A。
23.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答】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太阳光直射点永远都在赤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公转无关,故A错误。昼夜更替是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故B错误。全球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C错误。太阳光直射点永远都在赤道上,地球上的点就没有四季交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4.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图中该地处于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于地球公转,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①地位于赤道。
故答案为:A。
25.(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6.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答案】(1)20°E,23.5°N;西南
(2)A
(3)
(4)③
(5)长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5)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长.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
27.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四、解答题
28.(2023·绍兴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
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飞檐光照原理。
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若屋顶高度不变时:既可以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也可以保持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资料3:降雪强度较大的东北地区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飞檐长度不但比北京地区没有增加,反而大大缩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于飞檐在不同地区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方面的不同设计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知道,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当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移动时,不同日子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
【解答】本题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答题:(1)飞檐设计与太阳高度角关系;(2)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位置关系;(3)光的直线传播原理;(4)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5)杠杆原理;
29.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30.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答案】(1)新月
(2)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娥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时长约是29.53天。
【解答】(1)根据图片,在位置1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此时月球被照亮的半球完全背向地球,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新月。
(2)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3天,是农历的一个月。
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地理-第05节-地球和月球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舟山月考)我们把一年中满月且最接近地球时又大又圆的月亮叫做“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2.(2022七上·鄞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要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3.(2021七下·西湖期末)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
A.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B.像地球上看到的新月
C.像地球上看到的上弦月 D.像地球上看到的下弦月
4.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5.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6.(2020·江干模拟)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7.(2019·余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的月相是上弦月
B.月食时三球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C.160oE经线的东边是东半球
D.若地轴倾角减小,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8.在杭州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9.(2016·温州模拟)如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N,此时可能为(  )
A.2月 B.7月 C.9月 D.11月
10.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北半球昼长平分
11.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菏泽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B.漠河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
C.济南市各学校冬季下午放学时间比夏季早
D.北京市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
12.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B.日食和月食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对调
C.日食和月食都有全、偏、环三种
D.日食和月食初亏方向不同
13.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  )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
14.(2024七上·宁波期末)图1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查阅日历发现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关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乙→丙
B.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丁→甲
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甲→乙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丁
15.下列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有关的是(  )
A.风吹雨打 B.流水冲刷
C.陨石撞击 D.流动沙丘堆积
16.下列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特点的是(  )
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B.公转一周约需要365.2422天,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
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17.读经纬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
A.甲始终大于乙 B.甲多数天大于乙
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 D.两地两天是相等的
1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正确的选项是 (  )
A.c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B.b处为下弦月,不可能发生日食
C.a处为满月,可能发生月食
D.d处为下弦月,为农历的初七、初八
19.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 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D.北
20.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49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21.关于日全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日全食只能出现在农历的初一
B.日全食出现时,观测者、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
C.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出现日偏食
D.日全食出现的过程中一定出现日环食
22.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 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昏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 (  )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23.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24.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图中该地处于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5.(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二、填空题
26.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2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2B铅笔或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1中B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三、实验探究题
27.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四、解答题
28.(2023·绍兴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飞檐设计略有不同。
资料1: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反映飞檐光照原理。
资料2:浙江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若屋顶高度不变时:既可以保持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也可以保持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资料3:降雪强度较大的东北地区的飞檐设计与北京飞檐相比,飞檐长度不但比北京地区没有增加,反而大大缩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于飞檐在不同地区考虑室内采光取暖和建筑安全方面的不同设计做出合理的解释。
29.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   (选填“最大”或“最小”);白昼   (选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
30.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解答】农历四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而在月球上看地球,则月亮不能完全遮挡太阳光,地球亮面对着月球,看到的则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解答】农历初一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地球亮面对着月球。
农历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此时在地球上看的是满月。
故农历初一时,假设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应该是像地球上看到的满月。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
【解答】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月相记忆口诀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其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那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的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
(4)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
【解答】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十五都是满月的 ,A不符合题意;
B、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故B选项错误。
C、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故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
D、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它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地轴一旦倾斜角度变小,那么相应的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大,而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也会变大,这会使南北回归线向赤道远离,这样的话热带面积增大;而极圈度数又和回归线度数是互为余角的关系,所以极圈度数就会变小,寒带面积增大,所以能推出来温带面积减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杭州位于北半球,太阳在杭州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解答】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说明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北纬7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时间是秋分(9月23日前后) 之后。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冬至日,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选C。
【分析】考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1.【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解答】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A,昼夜长短的变化,如C,选项ABC都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北京市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题.
12.【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解答】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太阳被月球全部 或部分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类型。日食时,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全食时间长度几分钟;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叫月食,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全食时间长度以小时计算。月食时,月面亏损于东缘,复圆于西缘。故正确答案是B。
13.【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解答】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太阳被月球全部 或部分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时,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由于星图方向与实际地图方向相反,所以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故正确答案是A。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2月10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处于冬至和来年的春分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对应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则为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一丁处。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解答】由于月球不像地球一样有大气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因此在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就形成了这些的环形山了。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7.【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读图分析可知,甲点的纬度是23°N,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乙点的纬度是75°S,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角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太阳高度甲始终大于乙。
故答案为:A。
18.【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A、读图可知,c处为满月,农历十五、十六,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此时发生月食,故A正确;
B、b处为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不可能发生日食,故B错误;
C、a处为新月,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故C错误;
D、d处为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9.【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太阳是自东向西移动的,所以,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20.【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绕着太阳转。
【解答】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日地距离约为月地距离的400倍;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是太阳直径的1/400;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故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21.【答案】D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A、日食只能出现在农历的初一,因为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而只有在农历的初一,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才可能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从地球上看的话,太阳是面光源,月影存在本影和半影,所以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全食带以外一定区域内,就会发生日偏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日全食和日环食是两种不一样的现象,无法同时出现。日全食是月亮把太阳全部遮住,而日环食是月亮只把太阳中间一部分遮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是夜半球,其分界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
【解答】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昏线上,B位于A的西侧,则B地此时处于昼半球,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故处于昼半球。
故答案为:A。
2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答】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太阳光直射点永远都在赤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公转无关,故A错误。昼夜更替是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故B错误。全球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C错误。太阳光直射点永远都在赤道上,地球上的点就没有四季交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4.【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于地球公转,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①地位于赤道。
故答案为:A。
25.【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6.【答案】(1)20°E,23.5°N;西南
(2)A
(3)
(4)③
(5)长
【知识点】经纬网;地球公转
【解析】【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B点的经纬度是20°E,23.5°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图1中A、B、C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当地球运动到②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①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④处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动到③处时,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5)春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春分到夏至期间,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长.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7.【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28.【答案】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知道,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当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移动时,不同日子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
【解答】本题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答题:(1)飞檐设计与太阳高度角关系;(2)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位置关系;(3)光的直线传播原理;(4)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5)杠杆原理;
29.【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12;21(或22);冬
(3)最小;最短
(4)A
(5)D;A
(6)C;D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由于b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a位置太阳光直射赤道,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c位置代表的节气为秋分,d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冬至。
(2)d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地球公转至d处时间是12月21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4)由于a位置代表的节气是春分,b位置代表的节气为夏至,因此地球从春分日位置运行至夏至日位置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A表示。
(5)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它的时段是D、A。
(6)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太阳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应是昼短夜长,即图中的CD位置。
故答案为:(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12;21(或22);冬(3)最小;最短(4)A(5)D;A(6) C;D
30.【答案】(1)新月
(2)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娥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时长约是29.53天。
【解答】(1)根据图片,在位置1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此时月球被照亮的半球完全背向地球,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新月。
(2)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3天,是农历的一个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