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混合物质的阶段性反应--【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混合物质的阶段性反应--【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10:19:00

文档简介

专题三 混合物质的阶段性反应--【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3·江山模拟)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锌粉、铁粉分别放入盛有足量且相同浓度稀盐酸的容器中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
C.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20g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与化学方程式分析;
B.根据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的反应生成的沉淀分析;
C.根据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所需元素的质量。
【解答】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的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A错误;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的反应,H2SO4与NaOH和BaCl2同时反应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产生沉淀应从0点开始,故B错误;
C.浓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敞口放置时,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正确;
D.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O
40 36.5
20g×10% x×7.3%
x=25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1·永嘉模拟)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分析。
【解答】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
A、 滴加碳酸钠0~a克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两种 ,不符合题意;
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沉淀产生 ,不符合题意;
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镇海模拟)小科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的Na2CO3溶液质最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图1中be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AB.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也就是b的值;
C.根据两个反应的反应产物分析;
D.根据反应前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分析判断。
【解答】0a段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a点时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则此时加入10%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3g,A、B错误。be段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为7,对应图2中的hk段,D错误。c点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正确。
4.(2022·椒江模拟)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
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M点时,碳酸钙部分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和碳酸钙,A正确。
B.N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反应生成的CaCl2,B正确。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全部反应后剩余固体为铜,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C不正确。
D.P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D正确。
5.(2023·宁波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3种
D.d﹣e段有气泡产生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b段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bc段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cd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e段是盐酸与碳酸钡、碳酸钙反应。
【解答】A.a点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故A错误;
B.c-d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abc段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c点时只有氢氧化钠,cd段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d点只有氯化钠,de段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钡,所以最多时溶质种类有3种,故C正确;
D.d段是碳酸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6.(2021·桐乡模拟)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e>Zn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相等,金属完全反应时镁消耗硫酸质量最多,产生氢气质量最大,锌消耗硫酸质量最少,产生氢气质量最小分析。
【解答】A、由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不符合题意;
B、每个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锌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因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各原子个数关系为 Mg>Fe>Zn ,所以失电子总数 Mg>Fe>Zn ,符合题意;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锌,不符合题意;
D、 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Mg>Fe>Zn,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故选B。
7.(2022·温州模拟)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钡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B.b点有两种沉淀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D.d点时烧杯中只有四种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o-b段,H2SO4+Ba(OH)2=BaSO4↓+2H2O;
②b-d段,CuSO4+Ba(OH)2=BaSO4↓+Cu(OH)2↓。
【解答】A、ob段,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稀硫酸没反应完,溶液呈酸性,滴加酚酞试剂,溶液不变色,A不正确;
B、b点只有一种沉淀,氢氧化钡沉淀,B不正确;
C、bd段,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c点硫酸铜没有反应完,所以溶质只有硫酸铜,C正确;
D、 d点时刚好完全反应,所以烧杯中有硫酸钡、氢氧化铜和水三种物质,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3·慈溪模拟)取1.4g铁粉于烧杯中,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gNO 溶液100g,充分反应后,再不断缓慢加入锌粉,烧杯中相关量与所加锌的质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4g铁粉与10g硝酸银反应后,硝酸银过量,故剩余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加入锌粉后逐渐与这两种溶质反应。
【解答】A.加入锌粉时一开始先与硝酸银反应,故一开始铁的质量不增加;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故反应完之后溶质只有一种硝酸锌了;
C.一开始与硝酸银反应时,溶质质量减小,应下降;
D.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最后硝酸亚铁反应完了。
故答案为:D
9.(2023·慈溪模拟)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
【解答】甲:一开始与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后与氯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乙: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此时ph始终为7;
丙:一开始与酸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故一开始图像水的质量增加的最快;
丁:一开始先与酸反应,故一开始氯化铜质量不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D
10.(2023·桐乡模拟)用一小块未打磨过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灰色沉淀。为了初步判断灰色沉淀的成分,往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溶解并有气泡生成。下列推理正确的有(  )
①0~t1阶段,铝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
②t1~t2阶段,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③t3~t4阶段,稀盐酸过量生成气体量减少
④实验结束后试管底部出现的灰色沉淀是铝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加入稀盐酸时,一开始先和氧化铝反应;当其反应完后再与里面的铝片反应,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答】①0~t1阶段,铝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 ,故正确;
②t1~t2阶段,稀盐酸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结束后,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
③t3~t4阶段,稀盐酸过量生成气体量速率减慢;
④述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溶解并有气泡生成 ,故灰色物质为铝。
故答案为:B
11.(2023·鄞州模拟)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 和CuCl2的混合溶液。如图是向2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已知0→a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l2=3Cu+2FeCl3
B.x=11.2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52:81
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25.6克Cu
【答案】D
【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
A、a→b段发生的反应是——Fe和CuCl2反应生成的是FeCl2和Cu,所以A错误;
B、设a→b段用去Fe的质量是y,原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z,则
Fe+ CuCl2= FeCl2+ Cu 溶液质量
56 135   64 -8
p q   r -2.4g
,得,p=16.8g,q=40.5g,r=19.2g。
所以x=5.6g+16.8g=22.4g,所以B错误;
C、设原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s,则
2FeCl3+ Fe= 2FeCl2
325 56  
p 5.6g  
,得p=32.5g。所以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32.5g:40.5g=65:81,所以C错误;
D、c点溶液中的固体是Fe:28.0g-22.4g=5.6g,Cu:19.2g。将C点的固体投入足量的CuCl2溶液中,设生成Cu的质量为w,则
Fe+ CuCl2= FeCl2+ Cu
56     64
5.6g     w
,得w=6.4g,所以共得到Cu的质量为6.4g+19.2g=25.6g,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当一种物质投入到混合溶液且先后与溶液中的不同物质反应,可用列表法表述反应进程,如下表所示。
Fe的质量 溶液中的溶质 固体的种类 对应图像
很少(反应一未完成) FeCl3、FeCl2、CuCl2 / 0-a
较少(反应一恰好完成) FeCl2、CuCl2 / a
一般(反应二未完成) FeCl2、CuCl2 Cu a-b
较多(反应二恰好完成) FeCl2 Cu b
很多(Fe过量) FeCl2 Cu、Fe b-c
12.(2023·嘉兴模拟)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Zn+ 2AgNO3= Zn(NO3)2+ 2Ag
65 340 189 216
6.5g 34g 18.9g 21.6g
Zn+ Cu(NO3)2= Zn(NO3)2+ Cu
65 188 189 64
6.5g 18.8g 18.9g 6.4g
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慈溪模拟)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点,溶液的pH一直增大 B.m=12.7g
C.c点时,烧杯中有4种物质 D.d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的化学性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盐;铁可以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A.a-b时,此时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使原有的稀硫酸的质量减少,即pH值增大;
B.由题意可知只反应了2.8g的铁质量,故还剩下2.8g的铁。同时生成0.1g的氢气,所以
C.由题意可得,在t1时剩余物质为铁和硫酸亚铁;接下来与铜反应,在c点未反应完,故剩余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铜,故由四种。
D.d点固体中只剩余铜固体了,故其不与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D
14.(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铁粉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接下来铜单质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和剩余铁的质量之和为m1g ,故A错误;
B.bc段发生的是Fe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
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铁置换出铜,铜再置换出银,其实最终置换出的银都是铁置换而出的。
设置换出银的质量m3为x,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x

解得:x=21.6g。
故C正确;
D.cd段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则e点溶液中肯定含Cu(NO3)2,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2022·椒江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如图是盛放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間体质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c段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
(3)请分析并解释cd段烧杯内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
【答案】(1)Zn+2AgNO3=Zn(NO3)2+2Ag
(2)锌与硝酸铜反应,锌置换出铜的质量小于锌进入溶液的质量
(3)cd段烧杯内不再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不变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与硝酸铜反应,且锌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分析。
【解答】铝、锌、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铝>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质量增大,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固体质量减小,所以0b段时锌和硝酸银发生反应,bc段时锌和硝酸铜发生反应,c点时硝酸铜完全反应,c点后锌过量,溶液中不再发生反应。
16.(2020·衢州)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 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碳酸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较慢,即AB段;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更慢,即BD段;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既没有沉淀生成,又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最快。
【解答】图中AB段为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现象为:生成气泡。C点在B和D之间,此时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溶液中肯定有前面反应的产物氯化钠和尚未反应的氯化钙。
17.(2020九上·金东期中)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及氯化钙部分反应时反应后溶液成分除生成的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钙剩余分析。
【解答】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则AB段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图像,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C点是部分氯化钙发生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18.(2022·椒江模拟)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某小组做了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1)甲中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往乙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ab段反应结束后,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丙实验结束后,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c点后pH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CaCl2、NaCl
(3)10;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碱性增强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分析;
(2)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b点对应溶液为盐酸刚好反应的图像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碳酸钙质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解答】(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盐酸中的一种。由图丁可知,初始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ab段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bc段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点时氯化钙完全反应,c点后碳酸钠过量。与氯化钙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70.0g-30.0g=40.0g,设产生沉淀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2NaCl
106 100
40.0g×26.5% x
x=10g
三、计算题
19.(2020·三门模拟)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具体如下: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1)【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2)【发现问题】根据图像推测在100克10.6%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的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答案】(1)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g
x=5.3g
NaOH%= ×100%=60.2%
设H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 H2O
40 36.5
2.7g y×14.6%
y=16.875g
(2)A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用样品质量减去碳酸钠质量得到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与它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即可;
(2)根据上面得到的结论对各个图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2.2g,
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解得:x=5.3g;
那么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3.3g-5.3g=8g;
设与NaOH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y×14.6%

解得:y=50g;
(3)无论是NaOH,还是Na2CO3,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始终存在溶液中,因此Na+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NaOH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当它反应结束后,其中的Na2CO3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它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正确;
由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溶液质量先不变再变小,最后保持不变,故C错误。
故选AB。
20.(2023·宁波模拟)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
(1)0.58g沉淀的成分为    。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    。
(3)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氢氧化镁
(2)HCl
(3)不能
(4)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Cl~HCl,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OH~Cl~ HCl
40 36.5
150g×8% x
x=10.95g
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95%。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分析;(2)根据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氯化钠、氯化镁、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0.58克沉淀为氢氧化镁。
(2) a点时,无沉淀生成,是盐酸与NaOH反应。
(3) b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钠,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氯化镁、氯化钠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所以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2)HCl;(3)不能;(4) 10.95%。
21.(2023九下·龙湾模拟)小龙用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该混台溶液中氮化钙的质量。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并记录相应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2H2O+CO2↑;
Na2CO3+CaCl2=2NaCl+CaCO3↓)
(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   反应,并说明理由   。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所取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图中n=   。
【答案】(1)氯化钙;若曲线b为碳酸钙沉淀质量,会与盐酸马上反应,沉淀消失
(2)解:设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2NaCl+ CaCO3↓
  111 100
  x 5.0克
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5.55g。
(3)212克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即可。
(3)根据图片可知,当加入ng碳酸钠溶液时,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同理,计算出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将二者相加就是265g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成正比”计算出n的数值。
【解答】(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其理由:若曲线b为碳酸钙沉淀质量,会与盐酸马上反应,沉淀消失。
(3)设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质质量为x,此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8.8g;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x     8.8g

解得:x=21.2g;
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质质量为y,此时生成沉淀碳酸钙5g;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00
y 5g

解得:y=5.3g;
则265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2g+5.3g=26.5g;
则n的数值为:。
22.(2023·慈溪模拟)小乐了解到某种胃药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但能溶于水),他想测量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取10g该胃药粉末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记录并描出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如图甲,其中b点胃药粉末全部溶解。
查阅资料:氯化铝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3H2O
(1)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2)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乙中画出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变化的大致趋势。
【答案】(1)NaCl、AlCl3
(2)生成CO2质量为:30g+10g﹣39.56g=0.44g,设需消耗NaHCO3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0.44g
得x=0.84g
答: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84g。
(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利用盐酸在与碳酸氢钠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减少的气体质量来倒推碳酸氢钠的含量。
【解答】(1)由图像可知在a点加入20g稀盐酸时,减小的质量=20+10-29.56=0.44g;由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可知减少的0.44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生成二氧化碳0.44g,需消耗盐酸质量为xg
NaHCO3+HCl═NaCl+H2O+ CO2↑
36.5 44
7.3%x 0.44g
得x=5g,即与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稀盐酸质量为15g,又因为在b点时粉末才全部溶解,故溶质为 NaCl、AlCl3 ;
(2)本题可先通过(总的质量-剩余的总质量)求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 CO2↑
求得反应物碳酸钠的质量;
(3)氯化铝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盐酸应先和碳酸氢钠反应完后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由由题意和第一小题可知,在30g盐酸中其中25g是与氢氧化铝反应的,5g是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故可求得粉末中的氢氧化铝含量。
设生成AlCl3质量为bg时,盐酸需25x7.3%=1.825g,
Al(OH)3+3HCl=AlCl3+3H2O
109.5 133.5
1.825 b
所以,b=2.225g,故图像如下所示;
1 / 1专题三 混合物质的阶段性反应--【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3·江山模拟)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锌粉、铁粉分别放入盛有足量且相同浓度稀盐酸的容器中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
C.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20g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2.(2021·永嘉模拟)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3.(2022·镇海模拟)小科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的Na2CO3溶液质最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图1中be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4.(2022·椒江模拟)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
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5.(2023·宁波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3种
D.d﹣e段有气泡产生
6.(2021·桐乡模拟)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e>Zn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7.(2022·温州模拟)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钡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B.b点有两种沉淀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D.d点时烧杯中只有四种物质
8.(2023·慈溪模拟)取1.4g铁粉于烧杯中,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gNO 溶液100g,充分反应后,再不断缓慢加入锌粉,烧杯中相关量与所加锌的质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3·慈溪模拟)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
10.(2023·桐乡模拟)用一小块未打磨过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灰色沉淀。为了初步判断灰色沉淀的成分,往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溶解并有气泡生成。下列推理正确的有(  )
①0~t1阶段,铝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
②t1~t2阶段,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③t3~t4阶段,稀盐酸过量生成气体量减少
④实验结束后试管底部出现的灰色沉淀是铝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鄞州模拟)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 和CuCl2的混合溶液。如图是向2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已知0→a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l2=3Cu+2FeCl3
B.x=11.2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52:81
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25.6克Cu
12.(2023·嘉兴模拟)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3·慈溪模拟)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点,溶液的pH一直增大 B.m=12.7g
C.c点时,烧杯中有4种物质 D.d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14.(2021·宁波)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二、填空题
15.(2022·椒江模拟)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如图是盛放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間体质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c段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
(3)请分析并解释cd段烧杯内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
16.(2020·衢州)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 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17.(2020九上·金东期中)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18.(2022·椒江模拟)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某小组做了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1)甲中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往乙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ab段反应结束后,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丙实验结束后,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c点后pH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三、计算题
19.(2020·三门模拟)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具体如下: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1)【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2)【发现问题】根据图像推测在100克10.6%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的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20.(2023·宁波模拟)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
(1)0.58g沉淀的成分为    。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    。
(3)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1.(2023九下·龙湾模拟)小龙用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该混台溶液中氮化钙的质量。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并记录相应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2H2O+CO2↑;
Na2CO3+CaCl2=2NaCl+CaCO3↓)
(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   反应,并说明理由   。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所取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图中n=   。
22.(2023·慈溪模拟)小乐了解到某种胃药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但能溶于水),他想测量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取10g该胃药粉末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记录并描出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如图甲,其中b点胃药粉末全部溶解。
查阅资料:氯化铝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3H2O
(1)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2)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乙中画出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变化的大致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与化学方程式分析;
B.根据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的反应生成的沉淀分析;
C.根据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所需元素的质量。
【解答】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的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A错误;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的反应,H2SO4与NaOH和BaCl2同时反应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产生沉淀应从0点开始,故B错误;
C.浓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敞口放置时,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正确;
D.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O
40 36.5
20g×10% x×7.3%
x=25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分析。
【解答】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
A、 滴加碳酸钠0~a克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两种 ,不符合题意;
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沉淀产生 ,不符合题意;
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AB.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也就是b的值;
C.根据两个反应的反应产物分析;
D.根据反应前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分析判断。
【解答】0a段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a点时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则此时加入10%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3g,A、B错误。be段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为7,对应图2中的hk段,D错误。c点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M点时,碳酸钙部分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和碳酸钙,A正确。
B.N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反应生成的CaCl2,B正确。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全部反应后剩余固体为铜,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C不正确。
D.P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D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b段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bc段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cd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e段是盐酸与碳酸钡、碳酸钙反应。
【解答】A.a点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故A错误;
B.c-d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abc段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c点时只有氢氧化钠,cd段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d点只有氯化钠,de段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钡,所以最多时溶质种类有3种,故C正确;
D.d段是碳酸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相等,金属完全反应时镁消耗硫酸质量最多,产生氢气质量最大,锌消耗硫酸质量最少,产生氢气质量最小分析。
【解答】A、由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不符合题意;
B、每个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锌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因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各原子个数关系为 Mg>Fe>Zn ,所以失电子总数 Mg>Fe>Zn ,符合题意;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锌,不符合题意;
D、 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Mg>Fe>Zn,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o-b段,H2SO4+Ba(OH)2=BaSO4↓+2H2O;
②b-d段,CuSO4+Ba(OH)2=BaSO4↓+Cu(OH)2↓。
【解答】A、ob段,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稀硫酸没反应完,溶液呈酸性,滴加酚酞试剂,溶液不变色,A不正确;
B、b点只有一种沉淀,氢氧化钡沉淀,B不正确;
C、bd段,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c点硫酸铜没有反应完,所以溶质只有硫酸铜,C正确;
D、 d点时刚好完全反应,所以烧杯中有硫酸钡、氢氧化铜和水三种物质,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4g铁粉与10g硝酸银反应后,硝酸银过量,故剩余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加入锌粉后逐渐与这两种溶质反应。
【解答】A.加入锌粉时一开始先与硝酸银反应,故一开始铁的质量不增加;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故反应完之后溶质只有一种硝酸锌了;
C.一开始与硝酸银反应时,溶质质量减小,应下降;
D.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最后硝酸亚铁反应完了。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
【解答】甲:一开始与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后与氯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乙: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此时ph始终为7;
丙:一开始与酸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故一开始图像水的质量增加的最快;
丁:一开始先与酸反应,故一开始氯化铜质量不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加入稀盐酸时,一开始先和氧化铝反应;当其反应完后再与里面的铝片反应,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答】①0~t1阶段,铝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 ,故正确;
②t1~t2阶段,稀盐酸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结束后,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
③t3~t4阶段,稀盐酸过量生成气体量速率减慢;
④述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溶解并有气泡生成 ,故灰色物质为铝。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
A、a→b段发生的反应是——Fe和CuCl2反应生成的是FeCl2和Cu,所以A错误;
B、设a→b段用去Fe的质量是y,原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z,则
Fe+ CuCl2= FeCl2+ Cu 溶液质量
56 135   64 -8
p q   r -2.4g
,得,p=16.8g,q=40.5g,r=19.2g。
所以x=5.6g+16.8g=22.4g,所以B错误;
C、设原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s,则
2FeCl3+ Fe= 2FeCl2
325 56  
p 5.6g  
,得p=32.5g。所以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32.5g:40.5g=65:81,所以C错误;
D、c点溶液中的固体是Fe:28.0g-22.4g=5.6g,Cu:19.2g。将C点的固体投入足量的CuCl2溶液中,设生成Cu的质量为w,则
Fe+ CuCl2= FeCl2+ Cu
56     64
5.6g     w
,得w=6.4g,所以共得到Cu的质量为6.4g+19.2g=25.6g,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当一种物质投入到混合溶液且先后与溶液中的不同物质反应,可用列表法表述反应进程,如下表所示。
Fe的质量 溶液中的溶质 固体的种类 对应图像
很少(反应一未完成) FeCl3、FeCl2、CuCl2 / 0-a
较少(反应一恰好完成) FeCl2、CuCl2 / a
一般(反应二未完成) FeCl2、CuCl2 Cu a-b
较多(反应二恰好完成) FeCl2 Cu b
很多(Fe过量) FeCl2 Cu、Fe b-c
12.【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Zn+ 2AgNO3= Zn(NO3)2+ 2Ag
65 340 189 216
6.5g 34g 18.9g 21.6g
Zn+ Cu(NO3)2= Zn(NO3)2+ Cu
65 188 189 64
6.5g 18.8g 18.9g 6.4g
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的化学性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盐;铁可以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A.a-b时,此时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使原有的稀硫酸的质量减少,即pH值增大;
B.由题意可知只反应了2.8g的铁质量,故还剩下2.8g的铁。同时生成0.1g的氢气,所以
C.由题意可得,在t1时剩余物质为铁和硫酸亚铁;接下来与铜反应,在c点未反应完,故剩余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铜,故由四种。
D.d点固体中只剩余铜固体了,故其不与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铁粉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然后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接下来铜单质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和剩余铁的质量之和为m1g ,故A错误;
B.bc段发生的是Fe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
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铁置换出铜,铜再置换出银,其实最终置换出的银都是铁置换而出的。
设置换出银的质量m3为x,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x

解得:x=21.6g。
故C正确;
D.cd段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则e点溶液中肯定含Cu(NO3)2,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1)Zn+2AgNO3=Zn(NO3)2+2Ag
(2)锌与硝酸铜反应,锌置换出铜的质量小于锌进入溶液的质量
(3)cd段烧杯内不再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不变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与硝酸铜反应,且锌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分析。
【解答】铝、锌、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铝>锌>铜>银,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质量增大,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固体质量减小,所以0b段时锌和硝酸银发生反应,bc段时锌和硝酸铜发生反应,c点时硝酸铜完全反应,c点后锌过量,溶液中不再发生反应。
16.【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碳酸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较慢,即AB段;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速度更慢,即BD段;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既没有沉淀生成,又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最快。
【解答】图中AB段为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现象为:生成气泡。C点在B和D之间,此时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溶液中肯定有前面反应的产物氯化钠和尚未反应的氯化钙。
17.【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及氯化钙部分反应时反应后溶液成分除生成的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钙剩余分析。
【解答】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则AB段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图像,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C点是部分氯化钙发生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
18.【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CaCl2、NaCl
(3)10;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碱性增强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分析;
(2)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b点对应溶液为盐酸刚好反应的图像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碳酸钙质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解答】(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盐酸中的一种。由图丁可知,初始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ab段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点时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b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bc段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点时氯化钙完全反应,c点后碳酸钠过量。与氯化钙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70.0g-30.0g=40.0g,设产生沉淀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2NaCl
106 100
40.0g×26.5% x
x=10g
19.【答案】(1)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g
x=5.3g
NaOH%= ×100%=60.2%
设H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 H2O
40 36.5
2.7g y×14.6%
y=16.875g
(2)A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用样品质量减去碳酸钠质量得到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与它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即可;
(2)根据上面得到的结论对各个图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2.2g,
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解得:x=5.3g;
那么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3.3g-5.3g=8g;
设与NaOH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y×14.6%

解得:y=50g;
(3)无论是NaOH,还是Na2CO3,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始终存在溶液中,因此Na+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NaOH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当它反应结束后,其中的Na2CO3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它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正确;
由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溶液质量先不变再变小,最后保持不变,故C错误。
故选AB。
20.【答案】(1)氢氧化镁
(2)HCl
(3)不能
(4)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Cl~HCl,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OH~Cl~ HCl
40 36.5
150g×8% x
x=10.95g
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95%。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分析;(2)根据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氯化钠、氯化镁、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4)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0.58克沉淀为氢氧化镁。
(2) a点时,无沉淀生成,是盐酸与NaOH反应。
(3) b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钠,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氯化镁、氯化钠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所以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2)HCl;(3)不能;(4) 10.95%。
21.【答案】(1)氯化钙;若曲线b为碳酸钙沉淀质量,会与盐酸马上反应,沉淀消失
(2)解:设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2NaCl+ CaCO3↓
  111 100
  x 5.0克
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5.55g。
(3)212克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即可。
(3)根据图片可知,当加入ng碳酸钠溶液时,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据此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同理,计算出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将二者相加就是265g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成正比”计算出n的数值。
【解答】(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其理由:若曲线b为碳酸钙沉淀质量,会与盐酸马上反应,沉淀消失。
(3)设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质质量为x,此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8.8g;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x     8.8g

解得:x=21.2g;
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质质量为y,此时生成沉淀碳酸钙5g;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00
y 5g

解得:y=5.3g;
则265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2g+5.3g=26.5g;
则n的数值为:。
22.【答案】(1)NaCl、AlCl3
(2)生成CO2质量为:30g+10g﹣39.56g=0.44g,设需消耗NaHCO3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0.44g
得x=0.84g
答: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84g。
(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利用盐酸在与碳酸氢钠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减少的气体质量来倒推碳酸氢钠的含量。
【解答】(1)由图像可知在a点加入20g稀盐酸时,减小的质量=20+10-29.56=0.44g;由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可知减少的0.44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生成二氧化碳0.44g,需消耗盐酸质量为xg
NaHCO3+HCl═NaCl+H2O+ CO2↑
36.5 44
7.3%x 0.44g
得x=5g,即与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稀盐酸质量为15g,又因为在b点时粉末才全部溶解,故溶质为 NaCl、AlCl3 ;
(2)本题可先通过(总的质量-剩余的总质量)求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 CO2↑
求得反应物碳酸钠的质量;
(3)氯化铝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盐酸应先和碳酸氢钠反应完后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由由题意和第一小题可知,在30g盐酸中其中25g是与氢氧化铝反应的,5g是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故可求得粉末中的氢氧化铝含量。
设生成AlCl3质量为bg时,盐酸需25x7.3%=1.825g,
Al(OH)3+3HCl=AlCl3+3H2O
109.5 133.5
1.825 b
所以,b=2.225g,故图像如下所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