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化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19: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熔融) B.
C.(熔融) D.
3.利用下列化学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4.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就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B.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
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因此这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
5.化学反应在硫酸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限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的物质的量比1:2:2时达到平衡状态
C.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若开始加入和,达到化学平衡时核素存在于三种物质中
6.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 表示时刻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表示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量的变化
A.A B.B C.C D.D
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并把实验情况记录于下面,其中叙述合理的是
①锌为正极,铜为负极 ②电解质溶液中H+浓度不变 ③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④铜极上有气泡产生 ⑤锌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④
8.反应NH4Cl+NaNO2=NaCl+N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的结构式N=N B.H2O的电子式:
C.35Cl-结构示意图: D.NaNO2的电离方程式:NaNO2=NO+Na+
9.目前认为酸催化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步反应均释放能量
B.该反应进程中有两个过渡态
C.第③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D.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10.一种以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为原理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Ⅱ)电极为正极
B.理论上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Pt(Ⅰ)电极经外电路流向Pt(Ⅱ)电极
D.Pt(Ⅰ)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二、判断题
11.。(_______)
12.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
13.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_____)
14.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_______)
15.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可逆反应,不适用于非可逆反应。(_______)
三、解答题
16.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Na2SO3可发生反应:2-+5+2H+=I2+5+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学生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KIO3溶液的体积/mL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实验1 5 5 V1 0 a
实验2 5 5 40 25 b
实验3 5 V2 35 25 c
(1)V1= mL,V2= mL。
(2)如果研究Na2SO3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实验 。
(3)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用a、b、c表示)。
17.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盛放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 棒;乙池中的 棒。
②在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乙池转移0.02mol电子后停止实验,池中溶液的体积是200mL,则溶液混匀后的pH= 。
18.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和都属于氧化物,但二者的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查阅资料得知,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实验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的性质与用途。
【实验I】探究与水的反应
(1)如图,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实验II】探究与的反应
(2)装置A中盛装碳酸钙的仪器名称是 。
(3)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则装置E中盛装的试剂是 。
(5)G中得到的物质是 ,证明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是为了提供碘元素,与反应速率无关,A符合题意;
B.食物存放在冰箱里,降低温度,减慢化学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隔绝氧气,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糕点包装内放置除氧剂,消耗氧气,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能发生电离,A不正确;
B.Ca(OH)2为强碱,溶于水时,可发生完全电离:,B正确;
C.NaHSO4熔融时,只能发生离子键的断裂,不能发生共价键的断裂,电离方程式为(熔融),C不正确;
D.HClO为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发生部分电离:,D不正确;
故选B。
3.A
【分析】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必须是不需提供高温、催化剂等条件,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为甲烷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只有条件相同、正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才是可逆反应,故A项错误;
B.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无论怎么调节器转化率均不可能为100%,故B项错误;
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C项正确;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条件不同,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5.D
【详解】A.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反应时间无关,A错误;
B.、、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不为零,C错误;
D.若开始加入和,根据化学平衡的特点可知道平衡时核素存在于三种物质中,D正确;
答案为:D。
6.D
【详解】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故A错误;
B.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是瞬间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因此速率不会逐渐增大,故B错误;
C.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等同于减压,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随着氯气的量的增大,总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的物质的量减小,CO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图中装置形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正极,得电子生成H2,H+消耗,导致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过程中有电流产生,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正确叙述是③④⑥,故合理选项是C。
8.D
【详解】A.N2中存在氮氮三键,结构式为NN,故A错误;
B.H2O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35Cl-的质子数为17,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NaNO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O、Na+,电离方程式为NaNO2=NO+Na+,故D正确;
选D。
9.D
【分析】根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态,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为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过程是能量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
【详解】A. 由能量变化关系图知第①步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 根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态,由图可知,该反应进程中有三个过渡态,故B错误;
C. 由反应机理知,第③步反应还有H+产生,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C错误;
D. 总反应速率由活化能最大的那步反应即第①步反应决定,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据图可知Pt(Ⅱ)电极上O2转化为H2O,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为正极,A正确;
B.据图可知NH3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O2转化为H2O,一个O2分子整体降低4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理论上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B正确;
C.Pt(Ⅱ)电极为正极,Pt(Ⅰ)电极上NH3被氧化为N2,所以为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Pt(Ⅰ)电极经外电路流向Pt(Ⅱ)电极,C正确;
D.Pt(Ⅰ)电极上NH3失电子被氧化为N2,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错误
【详解】,错误。
12.正确
【详解】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确。
13.错误
【解析】略
14.错误
【详解】BCl3分子中B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6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15.错误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包括可逆反应,故答案为:错误。
16.(1) 40 10
(2) 2 3
(3)温度
(4)a>b>c
【详解】(1)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实验1、2的变量为温度,则其它变量要相同,故V1=40mL;实验2、3变量为亚硫酸钠的浓度,故V2=10mL;
(2)实验2、3变量为亚硫酸钠的浓度,如果研究Na2SO3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2和实验3;
(3)实验1、2的变量为温度,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
17. 碳(C ) 铁(Fe) 4OH--4e-=2H2O + O2↑ 2Cl-+2H2O2OH-+H2↑+Cl2↑ 5Cl2+I2+6H2O=10HCl +2HIO3 13
【详解】(1)①由图可知,甲为原电池,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铜离子在碳棒上被还原,可看到红色物质析出;乙为电解池,根据电子流向,可知碳棒为阳极,铁为阴极,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离子在阴极被还原,可看到有红色铜析出;
故答案为:碳(C );铁(Fe)
②电解硫酸铜是电解水与电解质,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 + O2↑;
故答案为:4OH--4e-=2H2O + O2↑。
(2)①电解饱和NaCl溶液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故答案为:2Cl-+2H2O2OH-+H2↑+Cl2↑。
②若反应的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 ;
故答案为:5Cl2+I2+6H2O=10HCl +2HIO3。
(3)乙池转移0.02mole-电子,由2e- —2NaOH可知n(NaOH)= 0.02mol,c(NaOH)=0.1mol/L,
c (OH-)=0.1mol/L,pH=13;
故答案为:13。
18.(1) 放热
(2)锥形瓶
(3)
(4)溶液
(5)
【分析】实验II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其中混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在装置D中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通过E装置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最后由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
【详解】(1)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O2,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装置A中盛装碳酸钙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3)D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
(4)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中盛装的试剂是溶液;
(5)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G中得到的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