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与二轮复习备考课件(共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与二轮复习备考课件(共8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7 13: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2024中考命题趋势
与复习备考
——大单元视域下的二轮复习案例分享
新中考的几处变化(预测)
拼音+汉字(语境考查)
“读图语用”转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难度不会加大
文言文比较阅读可参考日照(22年)等地的题型
文学类文本阅读也可能出现选择题
境界与层次
复习的层次
1、独立分析
一轮复习。综合性、全覆盖复习。为后期的复习打基础。
2、重叠分析
二轮复习。进阶式、专题化复习。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的共性和联系,梳理考点脉络。
3、动态分析
三轮复习。高层次、预见性复习。洞察中考趋势,靶点式模拟应对。
本学期时间安排
一轮:2.26—4.14共7周
二轮:4.15—5.19共5周
三轮:5.20—6.9 共3周
学生三段安排
一、查缺补漏,系统化复盘、掌握三年的课内知识
二、做好知识图谱,有重点地强化薄弱专题
三、调整心态,回归教材,保持状态
排课建议:
单节课和联排并行
1、单节是常规排课,适合单个知识点复习;
2、两节课联排:
①考练结合,一测一评;
②连堂考试(100分钟)
③作文课,一写一评;
3、(2+2+2+X)(科目)
(1+2+2+1+2)(语文)
“教学评”一致性
以学定教,以评定学,根本还在于“评”。
说白了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当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没错。但是,教的范围要大于考的范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出于考试,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
新课标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建议
Ⅰ、命题要求
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命题情境化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注音、选词填空)
(山东某地九年级期末)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 甲 、 乙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 丙 、 丁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节选自国家领导人2024年新年致辞
真实情境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矢志艰苦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光明学校号召广大学生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落实,并将于1月10日组织第一届“思学杯”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演讲主题我设计】
(1)请根据上述题干内容,为第一届“思学杯”演讲比赛设计主题。
【演讲海报我诠释】
(2)请结合海报画面内容,阐释设计意图,至少3条。
【演讲活动我策划】
(3)请策划、完善本次演讲活动的具体环节。
赛前准备: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③_____。
现场比赛: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②_______;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考查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新课标)
新课标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建议
Ⅱ、考查内容
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这里的问题和任务就是“三大任务群”(六大任务)。
新课标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建议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
01
02
03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01
02
3.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
知识点整合
积累运用——文段理解——书面表达
试卷结构
积累与运用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字音字形
词语运用
病句辨析
标点语法
句子衔接
阅读理解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
(文学类阅读)
(思辨性阅读)
(非连性阅读)
(整本书阅读)
(古诗文阅读)
写作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文学创意表达
思辨性表达
微型创意写作
核心素养
文化
自信
审美
创造
03
思维
能力
01
02
语言
运用
核心素养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孩子应具备如下核心素养能力:
1.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信心。
2.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 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 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具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课标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建议
Ⅲ、命题规划
1.闭卷纸质考试
2.将来引入信息技术考试形式
3.形式力求创新,鼓励增加开放题比例。
山东中考作文命题方式
01
命题作文
03
话题作文
05
微写作
02
材料作文
04
半命题作文
06
选题作文
2023年山东各地中考作文分类归纳
作文类型 各地题目
命题 济南《今朝晴朗可喜》烟台《这一路,风光真好》德州《青春三原色》威海《威海味道》淄博《为了这一天》
材料 青岛(调整状态)潍坊(沟通)临沂(三棵树引发的思考,记叙、议论任选)济宁(扶手)滨州(记住、回忆、感谢)泰安(为自己赋能、为人生添彩)日照(黄河文化“融”的精神)
话题 聊城《奋斗之歌》(材料+话题)枣庄《恒心/锲而不舍》(材料+话题)
半命题 菏泽《——,就在这里(孝、信、和)》
东营《——真有眼光》淄博《你还欠——》
一类文:51—60
二类文:45—50
三类文:36—44
四类文:35以下
范围:40-45-52
山东中考作文近年命题规律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所占比重很大;
命题作文呈下降趋势,材料作文呈上升趋势;
体裁:记叙文、议论文
淄博二选一,且有一个是命题作文;
济南、烟台、威海、淄博都是命题作文;
潍坊、济宁、滨州、泰安都是材料作文;
德州都是材料+命题作文的形式;
二轮作文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梳理)
仿写是重难点。
【典例印证】
5、任务一:请仿照画线句,完成续写,唤起小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期待。
时光将我们的初中生活绘成一幅画卷。展开画卷,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清晨,每一个挥洒汗水的午后,每一个怀着期待迎接明天的夜晚,又出现在眼前。初中生活鲜艳明亮,绚丽多姿。它活力无限,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它生机盎然,如山中葱郁的树林;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济南)
审题:内容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
组句:素材、主体、客体、逻辑
检验:除了一致,还要排除语病
文言文阅读
2021年山东中考文言文汇总
题目类型 各地题目
课内 济南《大道之行也》德州《出师表》泰安《河中石兽》
枣庄《曹刿论战》《周亚夫军细柳》
课内外比较 济宁《曹刿论战》《智囊全书 兵智 史思明》
滨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管子 牧民 四顺》
威海《孙权劝学》《吕蒙传》
东营《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课外 济南《陈霁岩赈灾》泰安《后汉书 冯异列传》
临沂《峡江寺飞泉亭记》德州《资治通鉴 唐纪八》
潍坊《元史 杨景行传》日照《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青岛《新唐书·柳玭传》《宋史曲洧旧闻》
烟台《元史 宋本传》
2022年山东中考文言文汇总
题目类型 各地题目
课内 济南《卖炭翁》德州《卖油翁》泰安《愚公移山》
课内外比较 烟台(《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周亚夫军细柳》)
青岛《出师表》《宋史 闻见录》济宁《周亚夫军细柳》《司马穰苴列传》东营《岳阳楼记》《超然台记》
枣庄《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 王冕传》
威海《陈涉世家》《汉书 司马迁传》
日照《周亚夫军细柳》《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聊城《醉翁亭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滨州《大道之行也》《齐宣王见孟子》
菏泽《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德行 郗公值》
课外 济南《宋史 杨业传》泰安《钱金玉舍生取义》临沂《欧阳公多谈吏事》德州《记超山梅花》潍坊《孔子适齐》
2023年山东中考文言文汇总
题目类型 各地题目
课内 济南《三峡》枣庄(《出师表》《诫子书》)临沂(《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富贵不能淫》)泰安《送东阳马生序》
课内外比较 济宁(《小石潭记》《游漪园记》)东营(《大道之行也》《送薛存义序》)菏泽(《醉翁亭记》《苏公堤》)威海(《鱼我所欲也》《论语 里仁》)滨州(《醉翁亭记》《说苑·政理》)烟台(《出师表》《说苑·奉使》)德州(《送东阳马生序》《三国志 王朗传》《颜氏家训 勉学》)
课外 济南《明史 循吏列传 方克勤》青岛(《汉书 蔡义》《明史 吴悌》)潍坊《后汉纪 郭泰》淄博(《渑水燕谈录》《宋史 欧阳修传》)聊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日照《三国志 吕蒙》
山东中考文言文命题规律趋势
课内的少
课外的多
课内外比较是重点
注重迁移和转化
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考点相对固定
几乎所有的文言文考点都来自课内!
所以,一轮复习至关重要!
例证(2023 河北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节选自《核舟记》)
【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
【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选自《九章算术》)
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附着。⑤纳:收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_(2)则皆闻之 闻:_
(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 视:__
6. 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B.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C.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D.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8. 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
9. 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试题分析
选文说明:
【甲】文《核舟记》出自八下
【乙】【丙】与【甲】主题、文体一致,都是说明类文章。
题目溯源:
1题中“因”为《核舟记》课下注释词;“闻”可迁移八下《桃花源记》“鸡犬相闻”的“闻”;“视”可迁移八下《北冥有鱼》“其视下也”的“视”。考查实词均为课内所学。
3题中(1)课内翻译;(2)小题中实词“持”可迁移《周亚夫军细柳》“将军亚夫持兵辑曰”的“持”,虚词“之、而”为课内重点虚词,句式为省略句(省略主语)为课内所学重点句式。
4题为八下《核舟记》课后题设问改编,删改个别用词。
综上,河北课外考查篇目、实词、句式、文意理解等均与课内有密切联系,均可迁移回课内。
【2023 烟台真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豚尹:楚国大臣。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2)反曰 ( )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射于家圃
B.可计日而待也 杂然而前陈者
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甚矣,汝之不惠
D.果如其言矣 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面句子。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13.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 ,二是 ;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 道理相同。
试题分析(由课内到课外)
选文说明:
【甲】文节选自《出师表》(九下),【乙】节选自《说苑·奉使》;两文都是谏言类文章,主题一致,适于比较阅读。
题目溯源:
1.解释实词(1)是课内;(2)反,可追溯八上《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考查虚词,例句课内课外均有分布,不过“于、而、之、其”都是常考的重点虚词。
3.翻译句子: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师、伐”可追溯《曹刿论战》中的“齐师伐我”,
“反”的考查比较巧妙,正好和前面的“反”区分,不过,可以通过组词推断,反就是造反。
4.考查文意理解。其实,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出师表》也不难得出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年 份 地 市 题 目
2023 济南市 《一桌人生》
青岛市 《扁担那头的父亲》
德州市 《唱歌的麦田》
潍坊市 《红隼》
济宁市 《震撼心灵的身影》
临沂市 《接过铜旋子》
滨州市 《又见白杨》
聊城市 《大地的滋味》
威海市 《锻打》
菏泽市 《花园大院》
日照市 《草木亲人》
淄博市 《教会孩子什么是张弛有度》
2023年山东中考文学类文阅读篇目
2023年散文“考点”归纳
序号 考点 频率
1 文章标题 4
2 概括事件 10
3 句段作用 7
4 赏析语句:加点字、句式、修辞、描写 10
5 理解语句 6
6 文章主题 10
7 理解内容 4
8 线索、“物”的作用、描写角度、 填写动词、艺术特色、划分层次、读后感悟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棵水蒲桃的迁徙
①我就是那棵水蒲桃。
②我伫立在河涌边一家小餐馆的后门处,距河涌①5.2米。5.2米太远了。我的根一直在悄悄朝水的方向延伸,迁徙。我坚信吸饱了水的壮硕根系足以拖动我笨重的躯干。总有一天我可以匍匐于水面。(河涌:用于防洪、排涝、航运的河道)
③经营餐馆的是一对小夫妻——阿胜和阿莲。阿莲时常在后门旁择菜洗菜,动作麻溜。阿胜偶尔也会出现在后门外,劏(tāng)鱼。他有根威力无穷的高压水管,片刻就能把污水、烂菜叶、鱼鳞还有内脏都冲进河涌里。冲水的力度太大不好把控,有时他会把污物冲到我脚边。臭,太臭了!
④在我身旁,用塑料膜和编织布拉起来的挡雨大棚早已摇摇欲坠;散架的扫把和掉头的拖把倒插在一个生锈的大油漆桶里,后边是一堆缺胳膊少腿的塑料凳;一条木头松散的小舢板横在其中,我几乎认不出依偎在它身旁那根长了蘑菇的烂木棍原本是支桨……
⑤逃!我必须逃离这里。
⑥许是上天听到我绝望的抽噎,唤来了雷雨。就在“利斧”划破漆黑夜空的那一瞬间,我竟一个哆嗦把根从地里拔出来了,往前挪了一步,又重新扎入地里。原本架在我身上的竹竿失了依靠,整个大棚啪地倒落在地。
⑦我成功地向河涌挪近了近一尺!
⑧阿胜只当是雨水压塌了大棚,随手换了根更长的竹竿架到我身上。女人疑惑地盯着我看,“这棵树好像不一样了。”阿莲说。
⑨阿胜随意瞥了一眼没说话。阿莲看着满地铺成毯的落花,看我的眼神转为了怜悯。
⑩我却不觉得可惜。尝到甜头的我开始期盼下一次挪动。
正值盛夏,最容易盼来的就是雷雨。两天后我又成功地朝涌边挪了一尺余。这回不仅棚倒了,那一堆烂塑料凳也七零八落散落在地。我欣喜万分,继续挪动,相信会有成功的一天。
“阿胜,这棵树真的动了,昨天我把拖把挂在这个位置刚好顶着树杈的,现在离树杈还有这么远!”
“魔怔!树怎么会动?”
“真的,它往河涌那边移动了!”
“河涌 ”阿胜担心地轻拍阿莲的肩膀,”阿莲,这段时间你累坏了,回去多睡会儿。”
在我第三次成功挪动时,我却浇灭了心中的火。因为阿莲终于崩溃了,她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旧舢板和船桨大哭:“真的,这棵树也想到河涌那边去呢,它一直在移动!”
“也”?这个字叫我迷惑,难道还有别的树或者什么东西也要往水边迁徙吗?
后来我从阿莲噙满泪水的眼睛中看出了端倪。我猜想她与阿胜的往昔该是这样的:……
阿莲说的“也”,指她自己。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就是海。这里的人一半血脉是陆,一半血脉是海。我确信阿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本地人会把浪漫的基因种植在水里。我的根,还有阿莲的目光,都朝着水的方向迁徙。
“阿莲,你累了,等我们忙完这阵,我带你去海边走走,散散心。”
“不,阿胜,我知道它为什么要走。它开的花很梦幻的,像孔雀高高扬起的冠,像天使的羽翼。它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
阿胜的眼睛里满是战栗。“阿莲,你别这样。我知道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我们得谋生计。”他说。阿莲悲切看着他,不再说话。
我决定不再迁徙了。我不能再刺激阿莲,更不能丢下她独自迁徙。
毛茸茸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果子结了一季又一季。有一天工程队的人突然就来了。他们是来疏通河道的,说是上流冲落下来的泥沙,还有乱往河涌里扔的垃圾都让河道淤积了,河道越来越窄。
“这里很快要建成亲水区了,河道要疏通,据说沿岸的违章建筑也都要拆除,垃圾更不能再扔进河里。”工程队的人说。
两个人决定换一种活法。阿莲不再匆匆忙忙地择菜,阿胜也不再满身腥臭地劏鱼。他们正儿八经地把“胜记小炒”的牌子摘下来,挂上了“望海楼”的牌子,做精品私房菜,限量供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意来这里打卡,听阿莲讲这里跟海的渊源,顺便品尝“望海楼”的美食。就连我,也成了照片里的网红树。
季节对时,阿莲会把我滚落在地的熟果子捡起来,在耳边摇呀摇,神秘兮兮地对食客说:“这里边藏了一片会响的海呢!”
阅读题目
1、读小说首先要抓住曲折的情节。这篇小说写了水蒲桃的三次迁徙,以及对应的树(水蒲桃)和人(阿莲)的心情变化。请完成下面的鱼骨图(4分):
2.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读小说必然要分析人物形象。从全文来看,阿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3. 除了曲折的情节和立体的人物形象,本文的环境描写也十分巧妙。请问第④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 读小说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第 段省略号有留白。结合原文,
补充省略的内容。(4分)
5. 结合水蒲桃的经历来看,文章的结尾有何深意?(4分)
切入文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候还会有序幕和尾声。
小两口做生意(开端)——水蒲桃的前两次迁徙(发展)
——水蒲桃的第三次迁徙后决定放弃(高潮)
——小两口迎来新生活(结局)。
如果还要补充的话还可以加上:水蒲桃自述想要迁徙(序幕),阿莲说了一句让人似懂非懂的话(尾声)。
一、切入文章
小说的环境能够找到:一开始环境不好,污染严重(第3段)
——工程队要整治环境(第24、25段)——后来环境改善,成为网红地(第27段)。
于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题就有答案了:
①期盼下一次挪动;②疑惑,怜悯;③惊讶,担心;④不再挪动。
二、寻找突破口
梳理完后,阅读理解的突破点在哪里?既然感觉人物(包括这棵树)有些诡异,情节又比较跳跃,那就从环境描写中找突破口吧!
环境的变化非常清楚:环境恶劣,污染严重——整治环境——环境改善。
那么,这篇文章的人物心理、情节线索、主题思想还不清楚吗?
从文中三次环境变化的描写中,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1. 文章的主题肯定与环保有关,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树和阿莲为什么想要离开,因为不喜欢这肮脏的环境;
3. 阿莲为什么留下,因为工程队改造环境,逼迫小两口改变固有的谋生方式,也给了小两口一次机会;
4. 阿莲最后为什么开心,因为环境改善了,她不用去远方也能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因此,阅读理解的第二题和第三题也就有答案了。
第二题,阿莲的人物形象特点:做事勤劳,动作麻利;细心,敏感;心地善良;执着,坚韧;有一往情深的梦想,也有脚踏实地的坚守。(注意:需结合文章内容来作答。)
第三题,第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承接上文小两口的行为,交代了肮脏、被污染的环境;烘托了水蒲桃厌恶、想要逃离的心情;为下文水蒲桃的迁徙做了铺垫;推动了小说后面情节的发展。
(注意:需结合文章内容来作答。)
三、根据环境、人物,补充跳跃的情节
小说采用了“蒙太奇”的叙事风格,描绘出若干相互独立的场景、画面;前后之间,缺少一些过渡的语句。
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已经梳理出的环境、人物,来对情节的跳跃进行补充式阅读,填补空缺。
1. 阿莲原本生活的地方环境优美,但随着污染的严重,她厌恶了这里,也厌恶了“破坏环境、恶心自己”的生活方式,想要逃离(细读第19段,说这里以前就是一片海);
2. 阿莲跟阿胜曾经也在环境优美的海上划船,享受快乐时光(细读第16段,提到旧舢板和船桨),可惜环境变得糟糕了,舢板再也用不上,变旧了;
3. 于是阿莲想要逃离这里,但现实的生活让她掩藏起自己的梦,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梦,直到看见水蒲桃的迁徙,内心逃离的愿望再次被唤醒;(细读水蒲桃三次迁徙,阿莲的反应)。
于是,阅读理解第四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第18段省略号的文字,就是阿莲与阿胜在曾经也是一片海的这个地方快乐划船的场景。
(注意要用场景描绘的语言,写出阿莲和阿胜当时划船的动作、快乐的表情。)
四、归纳主题
通过前面的阅读和分析,我们从环境描写的变化,已经推测出本文的主旨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这样的主题相关。怎样来表达呢?
来看第五题:结合水蒲桃的经历,看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深意?
首先是要审题:什么叫“深意”?深意就是藏在深处的意思,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但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情感或道理;其实就是文章暗含的主旨。
“这里边藏着一片会响的海呢!”有什么深意呢?(注意要结合水蒲桃的经历。)
第一层意思,也就是水蒲桃的第一段经历(想要逃离,想要去海边;开篇就有水蒲桃的自述)。就是暗示这里已经能听到海的声音,已经是好的环境,不需要再逃离。主题就是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层意思,也就是水蒲桃的第二段经历(我看到阿莲的崩溃后决定不再迁徙,决定陪在她身边,第23段)。这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在这里相互陪伴,已经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不再需要去远方。心中的大海,生活就有诗和远方。
我们把两层意思归纳一下,就是阅读理解第五题的答案:
①恶劣的环境改变后,水蒲桃不再迁徙,就在原来的地方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我们要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水蒲桃与阿莲相互陪伴,找到了心中的大海,实现了内心的愿望,拥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还没结束
题目是做完了,可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未结束。
让思维再上一层楼:审美与鉴赏。
同学们说这篇文章难理解:一方面是缺乏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也是这篇文章自身的写作风格所导致——人物内心世界比较隐晦,情节过渡比较断裂,场面、镜头比较跳跃。
表现手法:小说通过水蒲桃(我),用主观的视角,对事件进行了零碎而个性化的拼凑与想象。
仔细思考,不难发现:
水蒲桃和阿莲就是同一个人
当我们想明白这个问题,文章就更好读懂了。细思极恐,就像一些电影里的桥段,故事中一直有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原来这几个人全都是人格分裂出的自己。
我们把阅读提升到了文学鉴赏和审美的高度,这正是阅读的乐趣
“教学评”一致性
以学定教,以评定学,根本还在于“评”。
说白了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当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没错。
但是,教的范围要大于考的范围。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出于考试,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乒乓球与网球)
备考建议
1、关注书刊:《散文选刊》类、《微型小说选刊》类、“党报日报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当地报刊……
2、练一练原创题(也可借助教辅)
3、精练、练透、变式练
思辨阅读与表达
1、思辨思维?
思辨就是“批判性思维”/“审辨式思维”/“辩证思维”。它缘起于哲学、逻辑学,是一种辩论性思维,是一种二元对立式思维。
直白地说,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
这种问题的思考方式很像辩论,它们是二元对立的。
注意:二元对立并不意味着必须“非黑即白”,你完全可以选择“中庸”的立场或者两者相结合来综合判定的方案。这就是哲学上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这是从古代先贤开始就有的“辩证思维”,它是哲学、逻辑学和辩论,是将人类引向深度思考的重要思维方式。
思维发展阶段
1、以感知为基础的直觉思维
2、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
3、以概念为核心的抽象思维
思辨阅读
思辨表达
2024年中考作文准备
一、作文与做人
二、阅读与写作
三、整体与局部
四、习惯与技巧

作文与做人
文如其人,文以载道,做人与作文是统一的。
做人要做真实的人,高尚的人;
作文要说真实的话,抒发真情。
展示新时代少年风貌,体现时代特点。
(艺术的真实)

阅读与作文
作文差的原因是材料不足,记叙文缺少细节,议论文论据不充分。让学生在阅读中分门别类地建立素材库(用专用的本子),学习他人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文采等。
同时,注意储备名人名言、新闻时事等素材。(热点素材)
阅读以及做题时,要关注社会民生、热点时事、与青少年相关的事件。

整体与局部
写作流程:
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稿(平时)
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
选材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
最佳方案,选择平时准备好的素材。

习惯与技巧
1、列提纲;
2、快入题;
3、卷面好;
4、中心明;
5、文体清;
6、字数足。
过程管理公式
布置+不检查=0”
“布置+检查+不反馈=0”
“布置+检查+反馈+不整改=0”
“布置+检查+反馈+整改+不评价=落实60%”
“布置+检查+反馈+整改+评价+不坚持=落实80%”
“布置+检查+反馈+整改+评价+坚持=落实100%”
检查+反馈+整改+评价+坚持
缺一不可!
山东省各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制情况:
六三制:
济南大部分、青岛大部分、德州、枣庄、聊城、潍坊、日照、菏泽、济宁大部分、临沂
五四制 :
济南 (莱芜区) 、青岛 (莱西市)、烟台、威海、泰安、东营、滨州、
济宁部分城区、淄博
注:部分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在统计范围内
统一命题,大势所趋
1、安全性、稳定性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023 威海)
2、提质优化
3、控制范围难度
4、衔接高考,科学选拔
2024中考方向预测
多套卷(1+N)
命题:任务式、情境化、跨学科
AI智能、新能源汽车(非连、实用文本)
关于1+N
泰安、东营、菏泽、威海、聊城、枣庄、临沂
青岛、烟台、淄博、济宁、滨州、潍坊、日照、德州、济南
2024中考方向预测
综合考查,难度较大
阅读
比较阅读、断句、非连阅读、选择题
写作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
适合两种文体,考查思维和表达
2024中考方向预测
真实情境命题
跨学科学习
坚定信念
关于阅读:
答题模板很实用!
关于作文:
相信准备的素材,拓展、转化、过渡
注入真情,阅卷者能感受到。
备战策略
培优、促边、纠偏
夯实基础
优化阅读
圈定写作
备战策略
应教尽教
包容有度
研究趋势
适度领跑
于题海漫游
设计精准航道
研题、解题、设题
上岸,汇合,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