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沃克医生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过程。
2.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
3.从对刘伯承的描写中,感受“军神”的钢铁意志,体会他的内心。
4.基于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体会,讲好“军神”故事。
教学重难点
出示任务,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内心,抓住主要情节,讲好“军神”故事,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聚焦塑像,唤醒方法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明确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内心变化。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感受内心变化,讲好军神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需要根据学情,研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基于学生已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感受人物品质的学习经验,通过引入单元导读页的塑像,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本课的重点在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教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上。
活动二:走进场景,深入内心
故事写了哪两个场景,默读课文,进行勾画。
场景一:问诊
1.走进诊所,从医生和病人的对话中,你听出了什么?看出了什么?
2.感受沃克医生的内心活动,刘伯承的平静状态,读好对话。
场景二:手术
1.在场景二中,又听出了什么?看出了什么?
2.理解拒绝麻醉的原因,补充课外资料,铺垫刘伯承的家国情怀。
“老三,你想过没有,要是我这次因为麻醉伤害了脑神经,失去了思维能力,成了一个只能吃饭穿衣,不能为国家民族和黎民百姓出力做事的废人。不,这还算什么人,是行尸走肉!是社会负担!我这次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我救国救民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今后我还要为国为民带兵打仗,尽革命军人的天职。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用麻醉药的。”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青史可鉴” 文章《铁血元帅刘伯承,摘除眼球,不打一针麻药,被称为“军神”》
3.通过体会人物品质,读好手术中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描写。
4.结合课前预习资料,补充刘伯承生平,丰富“军神”形象。
【设计意图】从自主感悟到集体探索,逐步深入探索人物内心。通过朗读、讨论、批注、总结,难度逐渐上升,学生更加深入,对人物内容由更加完整的感知,逐步提供学生赏析人物的鞥哪里。聚焦细节走进人物内心,抓住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感受刘伯承钢铁意志般的军人形象。
活动三:阅读链接,比对异同
阅读链接中的“战神”与课文《军神》都是刘伯承真实的故事,请比较这两篇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进行简要罗列。
【设计意图】语文能力需要学生在习得方法后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才能形成。通过补充阅读链接——“战神”刘伯承的故事,进一步丰富刘伯承的军神形象。通过比对阅读,初步感受到对表现人物的侧重点不同,叙述的角度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在积极实践中形成能力。
活动四:选择情境,讲好故事
1.播放视频,听听刘蒙将军讲述关于父亲的军神故事。
2.选择情境,我来讲讲英雄故事。
情境一:这次经历,让沃克医生终生难忘,中国军神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经常想起刘伯承,想起那天的经历,每每与人谈起,他都感慨万分……
情境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我是红色故事传讲人xxx……
3.实践活动:行走红色路线,做好红色精神传承人。
【设计意图】尝试用沃克医生的口吻来讲述故事,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以深刻感受人物的内心为基,刘蒙将军讲述父亲故事为范,走进不同情境,层层推进之中,帮助学生习得讲好故事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板书设计
11.军神
动作 问诊
语言 内心变化 病人→军人→军神
神态 手术